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魏孝文帝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9-20高二上·北京西城·期末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改革进步

材料一 通过把部分国有土地、户绝田、罪没田、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农民,适当限制土地的占有、买卖与继承,从而有效调控了全境的土地占有关系,解决了因田业无主或产权纠纷而产生的大量农田抛荒问题,遏制了土地兼并与土地集中势头,扶植了人数众多的自耕农(包括汉族和内迁各族农户),同时又有力地加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使国家掌握了大量的劳动人口和赋役负担者,增加了财政收入。到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4年),北魏全境国家所控制的户口数量已超过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户口的一倍,史载“于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日本在近代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2)阅读材料,结合近代日本的史实说明以上观点。
2020-02-22更新 | 13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政策解读与配套资源-新高考模拟试卷02(北京)
2 . 《资治通鉴》卷140概括记述了北魏孝文帝改姓氏的诸多措施。宋末元初人胡三省在注释此处时感慨道:“呜呼,自隋以后,名称扬于时者,代北之子孙十居六七矣。氏族之辨,果何益哉!”这一感慨可以佐证,孝文帝时的北方民族交融
A.冲击了传统华夷观念B.巩固了士族的政治地位
C.实现了经济重心南移D.直接促成了隋朝统一
2020-02-02更新 | 410次组卷 | 20卷引用:第03讲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暑假自学课】2022年新高一历史暑假精品课(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3 . 北魏政权在授田的同时又规定,“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不得卖其分,亦不得买过所足”。由此可见,均田制的推行
A.禁止了土地自由买卖B.维护了豪强地主的利益
C.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D.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4 .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到,北朝有位士大夫曾对他说:“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此时距孝文帝“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已六七十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北朝因民族交融呈现文化多元B.鲜卑语成为了北方的通用语言
C.北魏政权的制度改革很不彻底D.颜之推对鲜卑的习俗高度认同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土地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商鞅变法的经济基础在于农业发展,准许土地自由买卖成为商鞅变法获得预期效果的根本原因,他首次将农业称作“本”,把“令民归心于农”作为“圣人”的“治国之要”……相比之下,董仲舒认为由于土地可以买卖,形成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他对允许土地使用权流动大为不满,阐发了政府抑制土地兼并的思想,并流露出对集权的偏好(这与先秦儒家观点中对政府角色的认识大不相同)。在他看来,“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仅必要而且合理,“君权神授”论的提出,使儒家登上了“独尊”的宝座,法家作为政策工具,被纳入儒家学说的一统体系。

——摘编自钟祥财《封建社会农业政策对王朝更替的影响》

材料二   中国自汉武帝以来,如何使农业人口与土地重新结合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北魏面对中原地区的较高级经济、文化和政治与财政制度,他们不得不加速自身的汉化进程,以求跟上历史发展的步伐。在此思想基础上的均田制做到了有授有还,还田之后再授,使封建国家寻找到了一种既能有效控制国家户籍,又能不间断地授田与编户齐民的途径,不仅使小农有了可以作为世业土地的桑田,也使国家土地制度有了赖以延续的基础。

——摘编自李炜光《北魏均田制与新租调的制度更新和思想价值》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比商鞅和董仲舒对土地问题的看法,归纳董仲舒治国思想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北魏实施均田制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太和十八年(494年)一月,北魏孝文帝亲临朝堂,宣布诏令,迁都洛阳。几天后,又下诏免除迁户三年的租赋,鼓励他们在政府新授给的土地上耕种;是年八月,洛阳金塘宫建成,诏令在洛阳城内设立国子学、太学、四门、小学。采用魏晋的门第等级制度,在鲜卑贵族中分姓定族,根据姓族等级高低分别授以不同的官位、给予不同的特权。……后又陆续宣布改姓、易服、禁胡语。随着迁都的进行,大批鲜卑人源源不断地涌入内地,北魏政府又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多数人不会说汉语,不擅农业,人心恋旧。事隔不到半年,一场反对改革、反对汉化的武装叛乱便从朝廷内部发生了。留在平城的鲜卑旧贵族多数都参与了。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2020-01-10更新 | 17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届高三《新题速递·历史》1月第01期(考点15-2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少数民族政权创立者对其祖先追述如下
政权及创立者民族史书记述出处
汉刘渊匈奴汉室之甥《晋书·刘元海载记》
夏赫连勃勃匈奴大禹之后,世居幽朔《晋书·赫连勃勃载记》
北燕慕容氏鲜卑有熊氏(炎帝)之苗裔,世居北夷。《晋书·慕容廆载记》
北魏拓跋氏鲜卑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魏书·序记》

该记述可以说明
A.北方民族共同的民族起源
B.北方少数民族对华夏文明的认同
C.北方民族政权的制度沿革
D.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民族融合
2019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历史·记忆历史记忆与祖先认同

材料一   北魏拓跋珪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至孝文帝,又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面对关于迁都的质疑,他说:“黄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迁于河南。”孝文帝主持定姓族时,汉臣薛宗起建议不应以祖先曾经的居住地为确定门第等级的主要标准,他说:“陛下黄帝之胤,受封北土,岂可亦谓之胡邪!”


概述北魏统治者追溯祖先的目的、过程与效果。
2019-06-20更新 | 1228次组卷 | 21卷引用: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历史分项汇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为不同时期关于均田制下小农受田的相关记载。由此可知,从北魏到唐朝前期
时期内容出处
北魏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40亩,妇人20亩,“所受之田率信之”,再加桑田20亩,一夫一妇可受田140亩。《魏书·食货志》
隋朝隋朝隋文帝“发使四出,均天下之田,其狭乡每丁才至二十亩”。《隋书·食货志》
唐朝太宗巡幸至灵口(陕西临潼),“村落逼侧(拥挤),问其受田,丁三十亩”。《册府元龟》
A.社会人口持续快速增长
B.生态恶化导致耕地锐减
C.封建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D.土地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2019-05-07更新 | 631次组卷 | 3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上)第三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
10 . 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这反映了北魏当时
A.阶级矛盾尖锐
B.民族矛盾尖锐
C.汉族内部矛盾激化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2019-04-23更新 | 204次组卷 | 25卷引用:二轮复习测试专项 专题17 历史上重大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