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美国《独立宣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现今大不列颠国王的历史,就是一部怙恶不悛、倒行逆施的历史,他那一切的措施都只有一个直接的目的,即在我们各州建立一种绝对专制的统治。

……

他一向煽动我们内部的叛乱,并且一向竭力勾结我们边疆上的居民、那些残忍的印第安蛮族来侵犯。印第安人所著称的作战方式,就是不论男女、老幼和情况,一概毁灭无遗。

……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严地宣布并昭告:这些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他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作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享有全权去宣战、媾和、缔结同盟、建立商务关系,或采取一切其他凡为独立国家所理应采取的行动和事宜。

……

——美国《独立宣言》


回答:
(1)概括归纳材料中的观点及提出的要求。
(2)该宣言对印第安人的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020-09-1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1月综合检验历史试题
2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英国没有“宪法”,严格地说,是没有写成文字的宪法。英国“宪政”建筑在传统基础之上,因此“成文的”宪法更牢固……
英国“宪政”是由许多先例、律令和司法案例组成的不定型体,其中“习惯”起决定的作用。英国宪法有些部分写成文字(如历年的案例),有些部分则不成文,而仅仅是以前发生过的事。先例在英国政治制度中起很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英国政府的权力、上下院的职能、首相产生的办法、政府更替的规则等,所有这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方面,都是由“习惯”确定其原则的,并没有写成文字。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主要就建立在传统所规定的约定俗成之上,似乎并不需要一部成文的“宪法”。
——钱乘旦《日落斜阳:20世纪英国》
材料二 我们的结论是,党争的原因不能排除,只有用控制其结果的方法才能求得解决。这样来看问题,可以得出结论:一种纯粹的民主政体——这里我指的是由少数公民亲自组织和管理政府的社会——不能制止派别斗争的危害。
共和政体,我是指采用代议制的政体而言,情形就不同了,它能保证我们正在寻求的矫正工作。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它和纯粹的民主政体的差别,我们就能理解矫正的性质以及它必然会从联邦得到的功效。
民主政体和共和政体的两大区别是:第一,后者的政府委托给由其余公民选举出来的少数公民;第二,后者所能管辖的公民人数较多,国土范围也较大。
因此,很清楚,共和政体在控制党争影响方面优于民主政体之处,同样也是大共和国胜于小共和国之处,也就是联邦优于组成联邦的各州之处。
——[美]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
(1)据材料一归纳,英国宪政制度发展的突出特点。
(2)材料二中民主政体和共和政体的含义分别是什么?作者选择共和政体的理由是什么?
2014-02-25更新 | 5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一)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制达到高峰,平等的概念被用于政治领域,公民不分贫富和出身均有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后来,平等观念随着罗马法的实施而传播开来。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进一步论述道:“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

——摘自西塞罗《论共和国》等

材料二   麦迪逊和汉密尔顿等起草的美国《独立宣言》于177674日在北美大陆会议上经表决通过并发布。从此,“人人生而平等”的平等观响彻整个地球。伴随法国大革命而生的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正式的人权宣言,它直接规定了权利平等,更为重要的是明确提出了法律平等、担任公职的权利平等。

材料三   19世纪上半叶欧洲的社会危机催生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要求实质平等和经济平等,就是对当时欧洲社会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悲惨处境的反映和关切。马克思提出“平等应当不仅仅是表面的,不仅仅在国家的领域中实行,它还应当是实际的,还应当在社会的、经济的领域中实行”,“无产阶级所提出的平等要求有双重意义”,其“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

——摘编自金辛迪《论近现代平等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和罗马平等观念的差异,并概括两者共同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8世纪末资产阶级平等观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如何实现实质平等和经济平等。
2022-05-21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2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历史试题
4 . 英美国际地位的变化一定程度上折射着世界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3年,北美殖民地人民说,他们只和英王之间缔结了契约。富兰克林认为,根据人民的普遍心理,只有国王才是北美的主权权威者。1776年发表的《独立宣言》则历数了英王的25条大罪,将其称为“专制君主”。

——据雷芳《英王在殖民地形象的改变与北美独立意识的形成》

材料二   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


材料三   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

——19441021日罗斯福在美国外交政策协会发表关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独立宣言》的内容并分析其发表的背景。
(2)康德拉捷夫周期表中②阶段被称为“英国世纪”。结合所学,概括“英国世纪”的表现。
(3)指出材料三中美国的意图。结合所学,用一句话说明美国有此意图的依据,并概括战后美国“在事实上亦未畏缩”的具体表现。
2022-03-0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嘉湖金四县区教研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6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切实可行,一个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的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如果遇到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们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摘自美国《独立宣言》

国会的立法机构……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行政权赋予总统……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

——摘自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二   他(孙中山)提供了一个使中国立足于世界最新型政府的行列的捷径,不仅可以赶上西方,而且可以很快超过西方。

——摘自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概括材料一中所体现的启蒙思想。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在它们的影响下美国产生了哪些政治文明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为“使中国立足于世界最新型政府的行列”采取了哪些措施。

2018-10-2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华宁一中2019届高三10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6 . 法律的地位和作用始终是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无罪)而无耻(羞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规矩)。

——(摘自《论语》)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摘自《荀子·大略》)

材料二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签署并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临时约法》。1921年他却在《五权宪法》中指出:“在南京定出来的民国约法里头,只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那一条,是兄弟所主张的,其余都不是兄弟的意思。”在一次讨论中他又说:“内阁制,纯恃国会,中国本身基础,犹甚薄弱……国会且然,何有内阁?……我以为这个执行约法,只有一年半载的事情,不甚要紧,等到后来再鼓吹我的五权宪法,也未为晚。”

——(据李伟迪《孙中山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等)

材料三大英图书馆为纪念《大宪章》签署800周年,开展了主题为“大宪章:法律·自由·遗产”的展览。主办方还从全世界著名的法律文件中选取了陪展品。

——(据2015年3月19日《环球时报》)

(1)据材料一,从德(礼)刑(法)关系角度分别指出孔子和荀子政治思想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对《临时约法》不满意的理由,结合当时政局,指出他依然签署和颁布《临时约法》的主要原因,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政治品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释大英图书馆为什么以“法律·自由·遗产”作为展览主题来纪念《大宪章》签署800周年。“部分陪展品名录”中空白处应补充的法律文件是什么?任选其中一个补充的文件说明其人选的理由。
7 . 法律的地位和作用始终是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签署并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临时约法》。1921年他却在《五权宪法》中指出:“在南京定出来的民国的法里头,只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那一条,是兄弟所主张的,其余都不是兄弟的意思。”在一次讨论中他又说:“内阁制,纯恃国会,中国本身基础,犹甚薄弱……国会且然,何有内阁?……我以为这个执行约法,只有一年半载的事情,不甚要紧,等到后来再鼓吹我的五权宪法,也未为晚。”

                         ------据李伟迪《孙中山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等


材料二   大英图书馆为纪念《大宪章》签署800周年,开展了主题为“大宪章:法律·自由·遗产”的展览。主办方还从全世界著名的法律文件中选取了陪展品。

                                             -----据2015年3月19日《环球时报》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对《临时约法》不满意的理由,结合当时政局,指出他依然签署和颁布《临时约法》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释大英图书馆为什么以“法律·自由·遗产”作为展览主题来纪念《大宪章》签署800周年。“部分陪展品名录”中空白处应补充的法律文件是什么?任选其中一个补充的文件说明其入选的理由。
2018-06-1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綦江区实验中学高2019级高二下第三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宣布:“人是生而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某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妨害了这种目的时,人民有权利去改变它,或者废除它。”在《独立宣言》的激励下,美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英国殖民统治者。1787年制宪会议在临时首都费城召开。参加制宪会议的55名代表都是有产者,其中奴隶主15人,没有劳动人民的代表。经过3个多月的激烈争论,北部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奴隶主达成妥协,共同制订出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而互相制约。但没有制订有关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的条款,宪法第六条也规定本宪法实施之前的债务,将继续有效。

在宪法制订前美国许多州法都明确规定人权条款。而美国1787年宪法却没有这样做,引起社会广泛不满,不少城市举行了一系列的集会和抗议活动。1789年7月法国爆发大革命,极大地震撼了美国,美国国会于1789年9月通过麦迪逊提出的宪法第一条修正案。这个被称为“人权修正案”的法案规定了以下内容:人民有宗教信仰自由,有言论、集会、出版、请愿等权利。还规定不得任意侵犯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

——摘编自张大华《美国人权状况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独立宣言》与1787年宪法在人权方面的不同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89年美国宪法修正案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9 .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以下是选自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的一段文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组成国民议会之法国代表们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自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第十一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第十七条:“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据材料概括《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关于人权和公民权的主张,这些主张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仿照示例续写内容。
【示例】颁布《独立宣言》的主要目的是为北美独立确立合法的理论依据,因此侧重于谴责英王侵害北美人民天赋权利的罪行。
【仿写】颁布《人权宣言》
2016-12-12更新 | 2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3月统一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10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美国重要历史文献《独立宣言》的介绍,在辛亥革命时期外国史的介绍和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间,《独立宣言》曾五次全文发表,强国内广为流传。
一一于沛《运代早期中国对世界历史的认识》
材料二 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昵?简单说:一面定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中国人自发的结果。自觉,觉些什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管中国的事情。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管中国的事。第一件叫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
一一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
(1)《独立宣言>的基本思想有哪些?为什么《独立宣言》被近代中国学术界广泛编译?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梁启超所理解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