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1918年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写下列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非凡预测”是指
A.社会主义革命兴起
B.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C.殖民扩张愈演愈烈
D.世界人民渴望和平
2019-03-29更新 | 509次组卷 | 13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4年8月,英国部署在远东的海军兵力变得相当薄弱,而它们要保护的地域范围则从印度洋一直到太平洋。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个自治领的海军在内,英国海军在新西兰派驻有4艘巡洋舰,在澳大利亚部署了1艘战列巡洋舰、4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2艘潜艇。另外,英国海军中国分舰队有1艘预备役老式战列舰、2艘装甲巡洋舰、2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3艘潜艇,东印度分舰队有1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相比之下,可以集中全部兵力于本土的日本海军有2艘“无畏”舰、2艘高速战列巡洋舰、14艘“前无畏”舰、13艘巡洋舰、13艘轻巡洋舰、7艘老式巡洋舰、9艘炮艇、50艘驱逐舰、31艘鱼雷艇和13艘潜艇,总计46万吨。德国东亚舰队有2艘装甲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和8艘炮艇。另外,法国在远东部署有2艘装甲巡洋舰,俄国有1艘装甲巡洋舰,法俄还各有2艘和1艘老式小型巡洋舰。随着战争形势的急剧变化,英国对日本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不得不从限制日本的立场上步步后退。

——摘编自胡杰《英国视角下的英日一战海军合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4年8月各国在远东海军布署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海军布署所带来的影响。

3 . 2015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希腊联军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其间,以雅典为首组建了提洛同盟,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霸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在伯利克里时期,双方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认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修昔底德陷阱”。

—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1)概括材料中“修昔底德陷阱”的基本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雅典强大的原因。

材料二如果德国认为更大的物质权力优势、更广阔的领土范围、神圣不可侵犯的边疆以及海上的绝对优势,是实现思想和道德上之领导地位必需的前提……那么英国一定会认为,德国肯定将力图削弱任何竞争对手的实力……其最终目的则是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

—(英)艾尔•克劳《关于英国与法德两国关系现状的备忘录》(1907年)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英国为何担忧德国“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说明英国应对的举措及其结果。

材料三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

—(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

(3)指出材料三反映了美国怎样的心态,并分析其原因。比较材料二、三所涉及的对抗,其方式有何不同?

(4)综上,你认为大国应如何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2018-06-09更新 | 2577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年份
英国
德国
法国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1913
96 910 944
100
28 302 403
100
5 299 517
100
1914
105 207 580
108.5
16 696 945
58.9
4 951 471
93.4
1917
51 989 185
53.6
——
——
2 309 160
43.6
1918
49 890 293
51.5
——
——
1 568 853
29.6

——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作用下开始发挥作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战客观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运动和民族经济的有利影响。
2019-01-30更新 | 1636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5届湖南长沙雅礼中学高三4月(第八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5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战前,欧洲各大国在哲学和历史学中把战争神圣化的理论盛行的同时,与大众联系更多的教育和文学也在散播着“战争文化”。如:向青少年灌输大国沙文民族主义,宣扬光辉的历史和为民族事业献身的精神和个人英雄主义。浪漫的超现实的小说大量涌现,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战争被普遍描绘成一种英雄事业和积极的力量。向非洲、美洲的殖民扩张冒险活动、丛林战争,被描绘成传播文明和基督教教义的豪迈事业。将适者生存的原理广泛运用到人类社会中,激发人们的情感,动员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军事训练,鼓吹军人的荣誉、极度丑化敌人,打击敌国的光辉观念:只有战争是人们纯洁灵魂、发扬英雄精神与豪迈气概的机会。

——摘编自于沛等主编《世界历史·战争与和平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战争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争文化”的影响。
6 . 周恩来1920年赴欧留学之初,便在撰写的第一篇旅欧通信中写道:“吾人初旅欧土,第一印象感触于吾人眼帘者,即大战后欧洲社会所受巨大之影响,及其显著之不安现状也。”他因此质问:“然使欧洲危机终不可免而至于爆裂也,则社会革命潮流东向,吾国又何能免?”材料反映了一战带给人类社会的哪些影响?
①一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②一战引起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反思
③反战运动、和平主义思潮高涨
④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传播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美国和德国都是后起之秀,都是采用新技术成果的模范。可在一战后期这两个国家却成为敌人的根本原因是
A.德国成为美国盟国的敌对国
B.美国和英法有着历史的渊源
C.美德资本扩张的矛盾和冲突
D.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伤害了美国
2020-03-27更新 | 528次组卷 | 30卷引用:课时25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纲要下-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历史上,中国虽然宣布了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并没有真正派出军队参战。真正卷入战争的中国人,是14万中国劳工,协约国称为“中国劳工旅”。

在欧洲战场上,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在德国的步步紧逼下损失惨重,面临着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为了更多的欧洲人从工业劳动中解放出来走向前线参战,英国和法国将他们的目光投向中国廉价又丰富的人力资源。……1916年至1918年间,英法两国在中国共招募华工14万人左右。按照最初约定,华工的工作是以工代兵,并不参战,但事实上华工的工作几乎都是处于最前线。他们到欧洲后多从事挖掘战壕、筑路、救护伤员等战勤和战斗工作,约两万人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有的只有工号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中国劳工旅的大多数人在1919年和1920年回国,留下来的三千人在欧洲扎下了根,构成了当时法国和比利时华人社会的核心。

李肇星在凭吊一战赴欧华工墓地后表示,许多一战华工战后成为第一批移居法国的华人,为中法友谊做出贡献。

——摘编自光明网《14万中国劳工参加一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劳工旅”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劳工旅”的历史贡献。
2018-01-24更新 | 417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这主要是因为
①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②法国军队站稳了脚跟③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宣告失败④是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 . 《全球通史》说:“14年以前,欧洲己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然而,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这主要是在强调第一次世界大战
A.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B.导致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广泛兴起
C.使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
D.引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怀疑
2016-11-27更新 | 653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