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下图是一幅反映近代国际形势的政治漫画,其中的含义显示的时代背景是:
A.普法战争时两方的针锋相对
B.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军事结盟集团的对立
C.瓜分殖民地时各国的利害冲突
D.两大集团形成后,内部完全没有了利害冲突,并结成了稳固的集团利益
2016-12-12更新 | 1708次组卷 | 20卷引用:天津市大口屯高级中学2018-2019第二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 . “欧洲列强的一个集团同另一个集团血战到底的惨状不可弥补地损坏了白人主子的威信,白人不再被认为几乎是天命注定的统治有色人种的人了”。这主要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A.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B.促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的觉醒
C.使欧洲现存的社会制度遭到怀疑与否定D.造成巨大破坏给人们留下了心灵创伤
3 . “一战”对欧洲带来的影响有
①在十月革命影响下,欧洲许多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②欧洲不再是世界格局的中心
③在世界上的财政金融地位急剧下降
④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观察下边漫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集团之所以能够形成是由于英法俄等国( )
A.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B.有共同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
C.都是为了维持欧洲大陆均势格局
D.都对德奥集团的崛起与霸权野心怀有恐惧
5 . 1914年7月29日,美国驻伦敦大使致函威尔逊总统:“如果真的发生一场大战,欧洲的进步将遭受重大挫折,而美国领导世界的时代会提前到来”。能够支持这一预言的史实有
A.战后美国开始支配欧洲事务
B.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C.美国在国联中地位举足轻重
D.美国获得了德国部分殖民地
9-10高三上·山西·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
D.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
2016-11-27更新 | 1074次组卷 | 3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名言是“火药是干的,剑是磨过的,目标明确,力量集中,悲观者已经被赶走,我为我武装的人民干一杯”。这体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强烈的
A.军国主义B.霸权主义
C.极端民族主义D.乐观主义
2016-11-27更新 | 574次组卷 | 15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的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他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这份盟约中的“其他两缔约国”最有可能是
A.德国和俄国B.俄国和奥地利
C.英国和法国D.德国和奥匈帝国
9 . 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终战败,造成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有
①经济实力上,德奥集团处于劣势
②同盟国集团在军事战略上存在失误
③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④同盟国资源的短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沿着双方战壕的许多地方,一种“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体系逐渐发展起来,双方都清楚,自己无法将对方从战壕中轰打出来。基于这种共识,双方形成一种默契,既不炮轰厕所,也不在早餐时发动进攻。这种情况最不利于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