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下面是一战时期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百万吨)变化表。它反映了
1914年8月1日1914年9月15日1917年某日
协约国同盟国协约国同盟国协约国同盟国
生铁222216255015
192116255816
394331346355851340

A.帝国主义大战日益白热化B.协约国经济在所有领域全面超越了同盟国
C.协约国生铁、媒、钢产量稳步上升D.军需品产量变化和协约国阵营的变化相关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7年,当中国参战问题一经提出,国内舆论曾经展开过激烈争论。其中孙中山坚决不妥协的反对参战态度颇引人瞩目。他曾经指出:“战争为人类之恶性,近百年来白种之物质进化,实超前古,而其心性进化尚未离乎野蛮,故战争之祸于今尤烈。我中华为世界独存之古国,开化最早,蛮风久泯,人好和平,不尚争斗,有不得不以战止战者也。”3月9日,孙中山致电北京参、众两院,要求两院否决参战议案。电文中,他深刻地指出:一国之地位能否上进,须视自力。有些人认为中国加入,可以一跃成为头号强国,外交从此顺利,那纯粹是一厢情愿,是极大幻想。此外,孙中山曾致电劝告英国首相勿怂恿中国参战。他认为,如果中国参战,有使“外人代我管理财权军权”的危险。孙中山当面拒绝日本驻上海领事关于中国和日本联合对德宣战的要求。11月20日,孙中山致日本首相寺内正毅指出:“段氏自受我国民出兵征讨以来,势穷力更,事实昭然,出兵欧洲,非其所能,或者假托名义,向贵国作取军械巨款,用以压迫护法之国民。”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反对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3 . 一百多年前的一场世界战争,令全欧洲的希望消失了。这是欧洲的一场野蛮兄弟之间的杀戮,欧洲没有哪个国家是这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下列战役发生于这场战争中的是(     )
A.凡尔登战役B.珍珠港事件C.斯大林格勒战役D.美西海战
2020-05-20更新 | 39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晓天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加试题】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1939年的这一代人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一切失望记得太清楚了。”“诚然,还有这样一种区别:1939年的……这场战争是为了一种信念而斗争。这就使人变得坚强刚毅。而1914年的战争则不同,人们对于那场战争的真相一无所知……所以,当年的炮灰们脖子上围着花环,钢盔上绕着橡树叶当桂冠,会像醉汉一般欢呼着向自己的葬身之地走去。”这段话旨在说明
A.和平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B.两次世界大战给战争增添了新的方式与内容
C.二战因其战争的正当性引领人们勇于献身和牺牲
D.—战所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长久的阴影
2019-04-19更新 | 1699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表为“战争中死亡的人数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这反映出
战争百分比
第二次世界大战0.8
第一次世界大战0.55
1618-1648年欧洲30年战争0.5
拿破仑战争0.23
1754-1763年欧洲七年战争0.15
1923年土耳其独立战争0.08
朝鲜战争0.04

A.近代以来战争的规摸一次比一次大
B.战争对欧洲的现代化造成了破坏
C.近代以来的战争都是列强争霸战争
D.工业革命成为近现代战争的催化剂
6 . 下列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途岛战役
②突尼斯战役
③瓜达尔卡纳尔战役开始
④库尔斯克战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②①③
D.①③②④
2019-04-0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全球通史》指出:…一战后的和解还具有民族自决原则基础上重新划分边界的特点……以后,通过各和平条约得以落实。下列条约中涉及捷克斯洛伐克领土边界规定的有
①《凡尔赛和约》
②《圣日耳曼条约》
③《纳伊条约》
④《特里亚农条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 . 巴尔干地区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但是1908年的“波斯尼亚”危机和其后的两次巴尔干战争均未引发世界大战,直到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才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此分析较为合理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纯属偶然
B.大战注定爆发于1914年
C.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奥匈宣战的借口
D.普林西普刺杀的是奥匈的皇储
9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世纪80年代后,美国要求向外扩张的呼声甚嚣尘上,鼓吹扩张的“理论”应运而生。19世纪末美国海军少将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提出了“海权论”马汉认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够在海上贸易中占主动,控制的程度决定着繁荣的程度。海权的掌握有赖于一支强大的海军。马汉还认为,一个国家的海上力量要确保本国商船在世界各地自由贸易,或在利益发生冲突时摧毁对方海上力量,就必须在适当地点建立海军基地:要么依赖军事力量直接控制那些军事要冲;要么建立自己的殖民地—这是宗主国在海外支撑其海上权力的最可靠手段。

——摘编自李仲元《马汉的海权理论述评》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积极开展主场外交,深度参与全球治理,频频提出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中国和平外交思想,也是基于当今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这一目标不仅反映了中国国家利益的追求,同时也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于和平发展的共同诉求。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致力于探索打造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新模式,承担起越来越大的国际责任,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赵晓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下的中国外交创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汉的海权思想并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马汉的海权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意识”上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的理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历史上欧洲版图的变化往往与大规模战争有关。与欧洲国家数量骤然增加有关的战争是
A.拿破仑战争B.普法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
2019-01-30更新 | 1579次组卷 | 2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