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民族主义的高涨固然是甲午战后中国社会变革的一大特色,……但此民族主义决非排他性的、狭隘的,而是建立在中国人希望的结晶。”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力图树立全新与平等的国家形象
B.已获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
C.能与各战胜国平等分享胜利果实
D.能客观理性地认识国际形势
2019-09-26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凤庆二中2018-2019学年下期高二期末历史试题
2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用伍德罗·威尔逊的话来说:“如同一切战争一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渊源于人类的本性,渊源于人类领导者的弱点、自负、唯利是图和优柔寡断。”这句话直接反映出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加国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C.参加一战的国家大多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参战
D.各个参战国家都是为了各自国家人民的利益而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加试题】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1939年的这一代人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一切失望记得太清楚了。”“诚然,还有这样一种区别:1939年的……这场战争是为了一种信念而斗争。这就使人变得坚强刚毅。而1914年的战争则不同,人们对于那场战争的真相一无所知……所以,当年的炮灰们脖子上围着花环,钢盔上绕着橡树叶当桂冠,会像醉汉一般欢呼着向自己的葬身之地走去。”这段话旨在说明
A.和平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B.两次世界大战给战争增添了新的方式与内容
C.二战因其战争的正当性引领人们勇于献身和牺牲
D.—战所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长久的阴影
2019-04-19更新 | 1700次组卷 | 18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2020- 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熊伟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遗产》中写道站到另一个角度来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又确实没有给我们提供什么。人类并没有因为这一惨痛经历而变得清醒和理智,也没有因此而变得宽容和公正,他们仍然沿着老式的路数来思索和处理问题。”作者认为
A.各国并未吸取教训继续我行我素
B.人类在一战后根本没有进行反思
C.一战使各国都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D.—战造成的物质损失还不够惨痛
5 .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下列各项可以印证“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某种意义上催生了现代化的新路”观点的是
A.1914年,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B.一战爆发后,一位德国官员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战争的祸根。”
C.列宁成功实践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理论
D.威尔逊的《战争咨文》:“我们很高兴为世界的最终和平和各民族的解放而战。”
6 . 如图为伦敦某画刊刊载的一幅漫画,内容主要是讽刺1902年南美委内瑞拉与两个经济强权发生债务纠纷,两国为讨债而威吓委内瑞拉时,图中右手拿旗帜象征委内瑞拉的士兵,则躲在一道插有“非请莫入,违者必究”告示牌的围墙内,受到这道围墙的保护。这两个经济强权最可能是
A.美国与法国B.美国与日本
C.英国与俄国D.英国与德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019-01-30更新 | 394次组卷 | 28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兰坪县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当时的中国而言可谓一次重大“危机”。若把握得好,中国则可能一举摆脱内外枷锁,以平等身份进入国际社会;若把握得不好,则会坠入深渊。当时,急切寻找新的国家认同、加入国际潮流的浪潮在中国波涛汹涌,中国有一批学贯中西及对国际体系有深刻认识的精英,对中国不利的现存的国际秩序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正在崩溃。从1916年到1918年,一支至少由14.5万名来自山东、河北、浙江等省份的中国人组成的非武装后勤组织——华工军团,被派往法国分别配属到法国、英国和美国军队中。他们用汗水、鲜血和生命,使中国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他们用爱国热忱和政治智慧,使得北洋政府屈从日本的妥协方案曝光;他们和国内民众遥相呼应,迫使中国代表团拒绝签署巴黎和约;他们和北京、上海的青年们,同样是五四运动的先驱者。

——摘编自《华工军团的血色浪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社会普遍希望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和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工军团”的历史贡献。

9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816年,英国最早的和平主义团体——伦敦和平协会——即已诞生并开始了活动,而和平主义真正大范围地在英国风行则是在一战后。厌战、反战的情绪在英国乃至欧洲弥漫,大批和平主义组织不断涌现,支持者也不断增加。成立于1918年致力于宣传国际仲裁和全面裁军的国家联盟协会在1922年拥有20万会员,到1932年发展至100万人。1933年,面对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统并解散国会的举动,牛津大学俱乐部通过不再“为国王和国家而战”的决议,类似决议相继出现在20多所大学中。当年秋,执政党工党表示“一旦出现战争或战争威胁即以总罢工相胁迫”,其领袖更宣称要“关闭所有征兵站,遣散陆军,解散空军,废除一切可怖的战争设施”。

——摘编自张艳婧《两战期间英国和平主义与绥靖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英国和平主义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英国和平主义的影响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材料二德国人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邻国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国务大臣皮洛夫

材料三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得什么历史信息?

(2)材料二反映了德国的对外政策是什么?据材料一分析这一政策的原因。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2018-07-0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宣威市二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