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2 道试题
1 . 战争是秩序的摧毁者,也应该是秩序的重建者,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却失职了,它带来的只有秩序的崩溃,却没有秩序的重建。一战对世界秩序的影响,与材料吻合的是
A.战争摧毁了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B.战争催生美日成为世界霸主
C.战争促进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D.战争之后没有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2022-03-19更新 | 3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十校”2022届高三3月份联考历史试题
2 . 下列四幅图是德国不同时期领土疆域示意图,其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④③②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④①②③
2022-03-19更新 | 316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2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02年,日本与英国结成同盟,不久便悍然发动了争夺辽东半岛的日俄战争,战争的结果使日本战胜了它的第一个对手,而英国也达到了利用日本在远东削弱沙俄势力的目的。.1905年后,由于德国在欧洲的迅速崛起以及同英法之间竞争的日益尖锐,英法两国遂采取了在欧洲拉拢沙俄对付德国,在远东改善日俄关系的外交政策。1910年,日俄双方签署了《日俄协定》,这就使得德国不仅在欧洲而且在远东也同样陷入了外交上的孤立境地,日本乘此机会, 迅即将争夺的目标转向了它在中国的第二个对手德国。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伊始,德国便无暇东顾,致使其在远东的殖民地青岛孤悬一隅,同时英法俄也同样忙于应付欧洲大战,相反,日本却能够全力以赴地来争夺中国。此时与欧洲列强有着复杂关系的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在欧战爆发后,因不敢偏袒任何一方而宣告中立,实际上,北洋政府既无准备也无能力阻止这场已迫在眉睫的日德青岛之战。战争使英国与日本彻底消除了德国在东亚大陆的最后据点,保障了远东海上交通线的安全。随着战争的胜利,日本根本不满足于仅仅在中国夺取德国的一块殖民地,它的真实目的是从各个方面实现对中国的全面控制。为达到这一目的,日本向中国提出了“二十一条”的要求,国内外舆论大哗,更是激起了中国各界反日运动的空前高涨。

——摘编自周荃李厚基《谈一九一四年日德青岛之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德青岛之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德青岛之战的历史影响。
2022-03-17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届高三一模考历史试题
4 . 一战期间,“夏令时”逐渐扩展到整个欧美地区。下图为美国的“夏令时”宣传海报。海报上有“将时钟拨快一个小时来赢得战争”“通过享受多一个小时的日光来节约一百万吨煤炭”等内容。“夏令时”的推广表明
A.美国动员一切资源参战
B.战争强化了人们的时间观念
C.美国加速了工业化生产
D.时间成了为战争服务的资源
2022-03-17更新 | 86次组卷 | 3卷引用:重点03战争-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5 . 1916年之时,协约国后方劳动力严重匮乏,而战争还不知何时结束,英法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开始考虑从国外招募工人,法国公使康悌提出要招募华工到法做工。经过几个月反复磋商,次年5月最终协定中方用惠民公司名义,由商人出面招募人,法国由军部代表陶履德上校改称农学技师来华,合同中极力避免参战字样。英国的华工招募计划则在8月正式启动。下列各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当时“一战”尚未波及中国
②借“惠民公司”名义表明中国政府尚未对德宣战
③期间发生美国参战
④“以工代兵”是中国参与“一战”的方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3-16更新 | 209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届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选考科目考试方向性模拟检测(1月)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1712-1778)在《社会契约论》中写道:“从人类的实际情况和法律的可能性出发,在社会秩序中,是否存在一种合法又可靠的政府管理规则。……确立了政治法的真正原则并尝试在此基础上建构国家之后,现在还需要用外在关系来支持它。这些外在关系包括人权、贸易、战争和征服的权力、公共权力、联盟、协商、条约等等。”


请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评析材料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
2022-03-0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2022届高三3月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后,美国国会立法向欧洲拨款,用于欧洲的粮食救济和战后重建工作,由此,美国粮食署对中东欧国家开展了大规模的粮食外交。但法案规定禁止使用国会的拨款或政府的贷款来救济德国、奥地利等前同盟国家,因此,这些国家的政府只能用国内的黄金储备来交换美国的粮食。除中欧国家外,美国粮食署对东欧一系列新兴独立国家如波兰、捷克等国展开了大规模的粮食救济。但粮食署负责人胡佛在救济波兰时提出,如果亲美温和的帕德鲁斯基不被任命为波兰总理,美国将不会救济波兰。在芬兰、捷克、波罗的海国家,美国粮食署的影响也随处可见,他们以顾问的身份勘察矿山,修复铁路,来促进美国在该地区的投资。粮食署的这些活动,有利于该地区正常生产和商业的恢复、各国关系的缓和,也有利于这些国家建立符合自由资本主义原则的代议制民主政体。

——摘编自徐振伟《一战后美国对中东欧的粮食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 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粮食署开展粮食救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对中东欧实行粮食外交的影响。
2022-03-08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崇左、贺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巴黎和会上德国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莱茵兰问题,这是由法国提出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与美国总统威尔逊都反对法国吞并莱茵兰或是建立独立莱茵兰国家的建议,因为这将严重削弱德国。劳合·乔治于314日建议:如果法国放弃它对莱茵兰的要求,英美可以在法国遭到德国入侵时联合给予它军事援助。威尔逊赞成劳合·乔治的建议,因为这个条约看似与他所制订的国际联盟盟约中的成员国互相保证领土完整与政治独立一致。威尔逊同意战胜国分三区占领莱茵兰左岸50公里区15年,以此来确保德国能履行和约义务,占领军将每五年撤出一个区,还同意禁止德国军队进入莱茵兰地区,莱茵兰右岸为非军事区。英关两国做出对法国的保证条约,保证两国将在法国遭受德国未经挑衅的侵略时给予援助。

——摘编自韩莉《评巴黎和会上的美国对德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美国对“莱茵兰问题”的态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一战后美国对“莱茵兰问题”的态度。
2022-03-06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湘豫名校2022届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统计,在英国,1911至1913年间,25岁以上的人中占4.93%的人拥有60%以上的财富。同样,在德国,1911年时,3425人的平均财富为5321400马克,而另外1608050人的平均财富却为23295马克。这种差异可以说明
A.贫富分化现象在部分欧洲国家愈演愈烈
B.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C.英德两国开展社会主义革命条件已成熟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在衰退吗?

有学者认为,18701910年代的英国日渐走向衰退,英国真的在衰退吗?要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下面几则史料,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

材料一   有关英国工业生产的一组数据

甲:18731913年英国工业生产情况统计表

18731883189319031913
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40404143
生铁产量(千吨)667186667089907810425
粗钢产量(千吨)5822040299751157787
煤炭产量(百万吨)130166167234292

材料二   案例:坎布里亚的兴衰1317世纪,坎布里亚一直是英国北部的纺织业重地,很早就利用水力进行生产。1780年代以后,坎布里亚使用水力纺纱机和水力织布机进行生产的工厂越来越多,19世纪中期,它的纺织业发展达到鼎盛,由于较少使用蒸汽动力,约自1870年代起,在内外的激烈竞争下,坎布里亚的坊织业逐渐走向衰弱,到20世纪初已全面没落。

——【英】约翰·马歇尔《坎布里亚工业化的阶段》

材料三   



(1)材料一这类史料对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必需的吗?说明你的理由。
(2)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对英国经济状况的反映相互矛盾吗?请加以说明。
(3)把材料二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4)材料三可以从怎样的视角拓展我们对问题的认识?
(5)考量历史上一个国家的兴衰,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
2022-03-01更新 | 401次组卷 | 8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8选修内容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