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有人提出这么一个赤裸裸的问题,“打仗干什么?”对第一次战争的回答是“该怎样安排欧洲”;对第二次战争则仅仅是“这个重新安排了的欧洲该不该保持下去”。

——(英)泰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材料二泰勒先生在这里缩小了第二次战争的严重意义,而且必须把这里“重新安排欧洲”换成“重新瓜分世界”才更确切,因为尽管两次战争的决定性战斗都在欧洲爆发和展开(第一次世界大战尤其如此),战争的目标和内容却都是世界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完全意义上的全球战争)。

——潘仁杰、李巨廉《两次世界大战起源的比较研究》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观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泰勒的观点。

2 . 进入20世纪,人类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中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亲历者。请回答:
(1)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2)结合史实说明,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国际地位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3 . 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在国际关系方面存在着哪些基本矛盾?表现如何?其中的主要矛盾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了什么结果?
2016-11-18更新 | 1023次组卷 | 2卷引用:2011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4 . 根据下面两幅图和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造成图一政治格局的基本矛盾有哪些?
(2)从图一到图二,同盟国集团内部有何重大变化?说明了什么?
(3)据图二概括一战在战场范围上有何特点。
(4)从图中可以看出,同盟国作战面临的最不利条件是什么?对之有何影响?
2016-11-18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2011学年西藏拉萨中学高二第三次月考历史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伯伦曾几度向威廉二世做出结盟的姿态。1898年,张伯伦曾向德国表示:“我们应该向俄国说,你要的东西都得到了,我们准备承认这,但是你不要走得太远了。中国的其他地方应当由我们联合保护。”威廉二世斩钉截铁地说:“张伯伦不应该忘记,在东普鲁士,我有一个德国师团在抵御着三个俄国军团和九个师团,那儿可没有中国的万里长城,也不是英国的装甲舰能到的地方。

材料二   190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去世。欧洲各国显要云集伦敦。在一个公众场合,甘本(法国驻英大使)被威廉二世截住了。威廉二世对甘本说:“你应该知道,我对你的国家的感情。我认为对欧洲的和平来说,法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我希望法国强大,如果你们有什么困难,就请告诉我,我会给你们帮助的。”甘本说:“对陛下的关心我非常感动,我会向巴黎报告的。但是法国希望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我希望而且也相信法国永远不会需要陛下的帮助。”

材料三   1896年,威廉二世在给大臣的一份电报中说:“我们现在背上了大量的殖民地……因为这些殖民地使我们与英国继续不断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贸易正在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我们的报纸在天天宣传这种斗争。”

材料四   1904年的英法协约给了德国沉重的打击,德国决策者们从来没有想到英法这两个殖民地利益上势不两立的国家会走到一起。在俾斯麦之后担任德国外交枢密顾问的霍尔斯泰做了完全错误的估计,他始终认为不可能英法接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为什么要主动与德国结盟?威廉二世拒绝同英国结盟的理由是什么?依据材料三,指出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甘本拒绝威廉二世“帮助”的理由是什么?你认为实际原因是什么?
(3)威廉二世对英法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他对法态度的目的是什么?
(4)“势不两立的国家”走到一起的原因是什么?
(5)材料反映了这些国家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说明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为选做题)
材料一 (1914年8月4日,巴黎)法国士兵,迈着整齐步伐穿过街道,引吭高歌着:这是阿尔萨斯,这是洛林∕这是我们的阿尔萨斯∕啊,啊,啊,啊!唱到最后一个“啊”字,歌声化成一片胜利的欢呼。
——(美)巴巴拉·W·塔奇曼《八月炮火》
材料二 法国士兵路易·迈雷(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生)在1916年曾经写下一段内心独白:“他们知道他们为什么战斗吗?……1916年的士兵不是为了阿尔萨斯而战,也不是为了毁灭德国,更不是为了祖国。”
——(法)雅克·梅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士兵的日常生活》
材料三 德国军队分阶段占领主要是日耳曼的领土将在10月1日开始。
……
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自本条约签字之日起四个星期内将从其军队……中解除任何希望解除的苏台德德国人的职务……
——《德意日法西斯覆灭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回答,士兵们的战争信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2)材料三应出自哪一个国际条约?有学者认为,这个国际条约的签订是20世纪30年代欧洲大国侵略性和防御性两种民族主义妥协的产物,它们的共同本质是民族利己主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种民族利己主义在当时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2016-11-18更新 | 925次组卷 | 1卷引用:长春市十一高中2010历史
7 . 阅读下面小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我是一个高中生,叫博伊默尔。1914年8 月,德国卷入了战争,政府,学校,老师都积极鼓励我们投笔从戎。我们的校长也不停的向我们进行长篇大论,于是,我们在“英勇奋战“、“保卫祖国”的口号下自告奋勇地来到战场,……
每次恶战之后,就会发现自己身边的人正在不断减少,有的新兵一上阵就被枪弹击中。而停火后的战场,一眼望去:有人还活着,但他们的头盖骨已经给炸开了;有的士兵在走路,然而他们的双腿已经被炸断,他们仅仗着炸剩的残肢一步一步艰难地行走;有的士兵,竟然拖着自己被炸烂的膝盖,用手在地上爬了两公里的路程;……我再也找不到校长所说的光荣与自豪感,反倒为痛苦和死亡困扰着。回到后方后,人们对战争痴情依旧,并嘲笑我对待战争的态度,把我比做一文不值的懦夫。在我看来,“我们年纪很轻,才20岁;可是对于人生,却除了绝望,死亡,恐惧以及与悲痛的深渊联系在一起的迷惘浅薄之处,一无所知……
我又重新回到战场, 10月,我阵亡了。据载:“他是往前面扑倒下去的,躺在地上,好像睡着了一样,脸上没有多少痛苦的感觉,有的是一种沉着,差不多是满意的样子。”
那一天,整个前线是那么沉寂和宁静,战报上有一句话:西线无战事。
请回答:
(1)博伊默尔参加的是什么战争?,博伊默尔为什么会自告奋勇地来到战场?政府鼓励学生“投笔从戎”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2)简述这场战争的性质。
(3)博伊默尔在战场上所碰到的敌人主要来自哪些国家?(列出两个国家)
(4)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简述二战后为了实现这一主题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2016-11-18更新 | 5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海南嘉积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8 . 20世纪上半期,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而又广泛的影响。学术界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对下述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材料一: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这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引起的。这一“战争罪行”的条款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因为它还被协约国用来证明它们向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结果,它激起了一场热烈、持久的争论;这场争论不仅导致了数以千计的文章和著作发表,还导致了一批批、总计达6万多份文件的出版;所有这些都促成双方继续争论谁应对战争负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由于存在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民主和法制不健全且遭随意破坏,许多人无辜遭到迫害……军队的损失十分惊人。第一批被授予红军元帅军衔的5人中有3名被处死,15名集团军司令中13人被杀。总共有4万多名高、中级军官遭迫害。 ……这场历时多年的大清洗给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斯大林后来不得不承认:“在进行清洗时犯过严重的错误。”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运用所学知识,从背景、性质的角度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引起的”说法是否得当,并请指出当初某些人宣扬这一说法学术以外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斯大林模式”,并分析其对苏德战争的影响。
2016-11-18更新 | 7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浙江温州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9 . 20世纪初,德国极力改变现状,积极备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家
英国
沙俄
法国
德国
日本
美国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14
2.6
6
16
1
38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米)
3 350
1 740
1 060
290
30
30
殖民地人口(万人)
39 350
3 320
5 550
1 230
1 920
970


材料二   1902—1914年德、俄、法、英军费开支增加情况统计表
国家
德国
俄国
法国
英国
军费开支增长率
270%
110%
80%
19%


材料三 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永久和平是一个梦,并且还不是一个美梦,而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德军参谋总长毛奇
(1)依据材料—,指出德国在当时处于怎样的地位?为此,德国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为实现上述要求所采取的措施。
2016-11-18更新 | 9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浙江余杭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
第二条 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如何,共他两缔约国必须以它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一方以援助。
如果德国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授略,意大利也担负同样的义务。
如果缔约国一方或两方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进攻致与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上非本条约签订国的大国发生战争,对所有缔约国而言,应立即产生履行盟约的理由。
——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
请完成:
(1)德奥同盟条约主要是针对哪一国?它们的矛盾焦点是什么?
(2)意大利为什么加入同盟国?三国同盟主要是对付哪个国家?
(3)三国同盟的核心是哪个国家?为什么?
2016-09-1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河北武邑中学高三上期周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