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一战使得民族自决的思想得以在更宽广的范围内传播、认可,正如有人所说:“一战时,曾经是限于欧洲的民族自决原则被宣称为普遍原则的时机,以1917年激进的革命形式——布尔什维克革命和美国总统威尔逊的‘自由’的形式为代表。诚然,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所提到的只是殖民地民族的‘利益’而不是‘愿望’。但在战时,这是一个极其细微的差别,‘民族自决’这一革命术语己不仅在欧洲而且在殖民地世界留下了印记。”对此,美国国务卿兰辛讲道:“总统关于自决权的宣言,会在许多地区引起麻烦。”在俄国革命刚刚成功的1917年11月,列宁起草公布了《和平法令》:主张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这一主张成为亚非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自决和民族独立的有力武器

——摘编自储昭根、于英红《一战后民族自决原则的公认与效应》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自决”广泛传播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族自决”广泛传播的意义。
2019-07-05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届河南省百校联盟高三考前仿真文综历史试题
2 .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诸多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1914年大战爆发后,日本朝野好战分子,都认为大战是变中国为日本附属国的绝好时机。1914年12月,日本政府正式确立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15年5月,袁世凯政权被迫签订了这一丧权辱国的条约。英、法、俄、意等帝国主义列强由于本身已陷入欧战,为了保存自己侵华的既得利益,竞相与日本妥协勾结。……在大战期间,唯有美国是日本独霸中国的一大心患。……1917年11月在华盛顿与日本签订的《蓝辛石井协定》则是美国在政治上妥协日本,经济上抗衡和威胁日本的文证。

——摘编自陈国清《简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若干影响》

材料二   一战给予古老的君主制度和贵族封建制度以最后的打击。在土耳其、俄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各个单一的德意志国家,帝王宝座倒塌了。这次大战的确是民主制度的一次胜利。但对现代文明的基本问题,如工业主义和民族主义、经济保障和国际稳定等,这次大战并没有作出任何回答。而且,它严重削弱了欧洲主要国家的实力,它们面对的则是经济力量日益兴盛的美国、建立起革命政府的苏俄,以及反殖民运动蓬勃开展的非洲和亚洲。

——《两次世界大战:西方的没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侵华格局的变动,并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文明发展产生的影响。

2019-06-12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省级联考】浙江省2019届高三新高考选考预测历史试卷
3 . 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质的差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

——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如果以“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革命有何区别?如果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有何“质的差别”?

材料二   苏联时期把十月革命看成现代史的开端,称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俄罗斯现在的教材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作为现代史的开端,把十月革命纳入“‘大震荡’时期的俄国”来考察,这一时期从1914年开始到国内战争结束。1917年发生了俄国大革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同属于俄国大革命。

——《俄罗斯学刊》2018年第1期

欧洲公元5世纪至公元15世纪的一千年间被称为中世纪,人们往往认为这一时期是欧洲最为黑暗的时期,并且把造成这种“黑暗”的原因归咎于基督教会(天主教会)。


(2)结合史实分析从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是如何走出基督教统治的“黑暗时代”的?
(3)依据材料二,指出俄罗斯现行教材把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合称什么?把它们纳入俄国哪一历史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称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的原因。

材料三   回到具体世界历史的空间中,如果要在我们通常所说的近代和现代之间划出一条时间标志的话,那么理应是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事实上,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启了20世纪的大门,使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李宏图《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历史的开端》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主要表现。

材料四   一战给予古老的君主制度和贵族封建制度以最后的一次打击。在土耳其、俄国、奥如帝国、德意志帝国,帝王宝座倒塌了。这次大战的确是民主制度的一次胜利。但对现代文明的基本问题,如工业主义和民族主义、经济保障和国际稳定等等,这次大战并没有作出任何回答。而且,它使欧洲主要国家的实力被严重削弱了,它们面对的则是经济力量日益兴盛的美国,建立起革命政府的苏俄,以及反殖民运动蓬勃开展的非洲和亚洲。

——摘自《现代世界史》


(5)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文明发展产生的影响。指出“一战没有回答现代文明基本问题”的原因。
2019-06-03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日同盟》是1902年英国和日本为对抗俄国在远东的扩张而结成的军事同盟。主要内容是:缔约国双方相互承认有权保护自己在中国和朝鲜的利益,如英国在中国的、日本在中国和朝鲜的“特殊利益”遭到他国威胁,或因中朝内部发生“骚乱”而受到侵害,两国有权进行干预;缔约国一方为保护上述利益而与第三国作战时,另一方应严守中立;如缔约国一方遭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进攻时,另一方应予以军事援助,共同作战。在秘密条款中还规定:两国海军应配合行动,在远东海域保持优势。

1905年两国签订了第2个同盟条约,承认日本对朝鲜的“保护权”。1911年签订第3个同盟条约,增加了一条重要的规定,即同盟条约的效力不能及于日美两国间的战争。1921年华盛顿会议,在美国压力下,《英日同盟》为英、法、美、日《四国公约》所取代。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结合史实分析1902年英日结盟的原因。
(2)根据材料提供的英日同盟发展变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前期亚太地区国际格局的变化。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造成了巨大损失,参战双方死亡人数接近l000万,其中德国、法国、英国、俄国、奥匈帝国均超过100万。从战争后期到战后,欧洲社会充满了反战、厌战的情绪,战前受到打压的和平运动重新高涨起来。大多数参战国都有很多人罢工、拒服兵役甚至发生士兵哗变。俄国、德国、奥匈帝国等国的士兵和平民则将愤怒洒向给他们带来战争的政府和制度,革命成了很多人的选项。战后和平运动影响日益扩大,英法等国主导的集体安全体系和相关限制战争的国际法就与这种潮流有关。但30年代和平运动的绥靖化,间接地鼓励了法西斯国家不断侵略扩张直至发动另一场大战。

——摘编自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期及战后初期欧洲和平主义思想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期及战后欧洲和平主义思想的影响。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据统计,(一战期间)在欧洲的华工总人数达到14万……他们都被分配到直接与军事相关的铁路、公路、船坞、兵工厂、军火库、草料厂等部门工作,有些华工则直接参与军需物资的装卸运输,更有一些华工被安置在战争前线从事挖战壕、修筑工事、野战救护、战地通信、掘埋尸体、装卸给养……但凡战争所需,几乎无处不往、无所不为……一战死在欧洲的华工至少有4000人。

——摘编自吴琼的《一战华工:中国走向世界的先驱》

材料二   据法国《欧洲时报》报道,当地时间12月10日上午,在法国的北方重镇阿拉斯(ARRAS)市的中心花园圣﹣瓦斯特(SAINT VAAST),军号声、中法国歌先后响起,中法国旗迎风飘扬,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劳工树立纪念碑的仪式,在风雪中启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劳工赴欧参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劳工赴欧参战的看法。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主要战场位于欧洲,但波及到了全世界。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四年间共造成约1000万的人丧生。近日,英国牛津大学发起了一项名为“欧洲数字图书馆”的项目。该项目面向欧洲11个国家公开征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料或实物。应征者将相关史料或物品带到募集中心,再由工作人员进行扫描和收录。如果应征者愿意,他们还可以捐赠资料原件。这次资料收集涉猎的范围很广,私人信件、勋章甚至家庭纪念品等都包括在内。

——2013年11月19日国际在线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不仅使各国人民渴望和平,也使一些政治家考虑建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能够保障和平从而保护列强利益的国际组织。这个组织就是国际联盟。尽管国际联盟并没有能够真正维护和平,但是它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理念、促进国际合作并实现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基本职能,还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2014年2月6日中国网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哪两大军事集团进行的战争?其中最惨烈的战役是什么?
(2)材料一中“欧洲数字图书馆”项目所需要运用的核心技术是什么?该项目的建设具有什么积极意义?
(3)材料二中“国际联盟”的基本职能是什么?运用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国际联盟并没有能够真正维护和平”。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很多交战国都是统治非洲大部分地区的殖民列强,非洲殖民地几乎都参加了战争。为了支持战争,殖民者加大对殖民地的100多万非洲士兵直接参与军事作战,殖民列强鼓励身着制服的非洲属民去杀死“白人”敌人,而在此之前,因为肤色,这些“白人”的生命还被看成是神圣的。不仅男人,女人和孩子也被当成搬运工为军队服务。最终,大约15万非洲士兵和搬运工人失去生命。为了加强对非洲的统治,战争期间及战后,殖民者加大对殖民地的基础设施投资,尤其是港口、公路、铁路、电缆等。

但是,殖民者对非洲的拉制和掠夺,使很多非洲人倍感失望,他们对战争做出贡献,却没有得到回报。在一些被称为“新精英”的知识分子中,非洲认同和民族性的观念产生了。这种思想影响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非洲民族主义运动。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非洲殖民地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非洲殖民地产生的影响

9 . 材料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之后,巴尔干同盟等战胜国在伦敦召开和会,商讨对占有的原奥斯曼帝国领土的利益瓜分。德国和奥匈帝国利用巴尔干同盟内部的矛盾,极力煽动保加利亚反对其他盟国。1913年6月29日,在德奥的煽动下,保加利亚突然向塞尔维亚和希腊发动进攻。不久,罗马尼亚和门的内哥罗两国和奥斯曼帝国相继参战反保同盟。07月29日,保加利亚国王斐迪南一世被迫求和。反保同盟的要求基本得到满足,保加利亚则丧失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获得的大部分领土。经过这次战争,塞尔维亚实力大为增强,阻碍了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扩张;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人民要求与塞尔维亚合并,必然引起奥塞之间的冲突;俄国则借由塞尔维亚插手巴尔干半岛事务,奥塞冲突不可避免地要导致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集团的军事冲突。第二次巴尔干战争致使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影响。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对于美国参加一战的原因,美国政界人物有下列说法:

美国总统威尔逊说:“我们应当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而谁以资本供应全世界,谁就应当管理它。”

斯图辛格:“如果德国击败英法,他将按照它的意愿组建欧洲的经济,美国将不能同德国所占领的欧洲进行贸易,除非取得柏林政府的同意。此外,德国也将抢占协约国的殖民地,美国想在全世界实行自由贸易的希望也将破产。”

兰辛:“德国政府对所有民主国家完全敌对,因为构成该政府的人把民主视为对专制主义的一种威胁,是对德国统治世界野心的挫败。”

——摘编自陈从阳、高永鑫《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探析》


(1)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参加一战的原因
(2)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评价美国参战的影响。
2019-03-2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省级联考】陕西省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卷(九)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