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没有一个国家预料到要进行一场长期的战争,因而也没有哪一国拟定工业动员的计划。每一件事情都必须临时准备。1916年,每一国政府都建立了一套政府部门、署局机关、政务会和专门委员会,以便在各方面协调政府进行战争的努力。……“计划经济”的思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先得到了应用,因为交战中的各个国家都试图将整个社会的财富、资源与精神上的意图统统引向单一的目标。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德国统一后,俾斯麦致力于把德国的精力限制在欧洲大陆,并通过精心建立一个制约性的同盟体系来维护帝国的安全。1890年俾斯麦遭解职后,德皇威廉二世认为德国“领土太小”,“缺乏空间”,他说“巨浪在有力地冲击着我们的国门,并且催促着我们作为一个大国维持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华盛顿会议通过国际协议实现了英美海上霸权的转移。

——据朱东来《大国崛起》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这场战争在经济领域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德国外交政策的转变及英国应对这一转变而采取的外交行动。②英美海上霸权转移的“协议”内容及这一协议签署的国际背景。(只作选择不作阐述者,不得分)

2 . 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其必然性,也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之战,殆全世界人类相互之战也,与一域中国与国相互之战既异,与一国中人与人相互之战更异”。

——引自梁启超《欧洲战役史论》(1914)

材料二 “中国如仍守中立,即是孤立,无论战时战后,匪惟不能与各国立于同等地位,且一切不能与闻,受人处分而已……为中国计,当自动参加,以取得在世界上之同情及国际上之地位”。

——引自许田《对德奥宣战》(《近代史资料》)(2)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认为欧洲战役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初出现“全世界人类相互之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政府“自动参加”(即对德奥宣战)的主要目的并用史实分析一战结束后这一目的的达成情况。
2018-11-15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浙江省诸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牵涉了27个国家;66103164人被卷入,伤亡人员达到37494186人。直接开销2080亿美元,间接开销1510亿美元。这些数目还不包括衍生的几十亿利息、退役军人的抚恤和赡养费、以及类似的开销。整个世界在此之前还未见到过这样一场庞大的战争。

材料二   到签订1918年停战协定的时候,美国诞生了21000名百万富翁,花旗银行总裁弗兰克·范德利普评价说:“作为战争的一个衍生物,上百万个新富阶层诞生了。”

——以上材料摘编自阎京生《他们贩卖死亡:那些一战中风光的大企业》

请问:

(1)从上述两则材料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怎样的战争?

(2)为什么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能诞生“上百万个新富阶层”

2018-10-0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20世纪初,欧洲传统陆上强国德国在阿尔弗雷德·提尔皮茨将军的主导下扩充海权,史称提尔皮茨计划。计划的目标是反英主义,英国被认定是德国未来的头号敌人,并以英国为假想敌打造一支大舰队。计划规定“战列舰”是主要建设项目,因为只有战列舰中队组成的舰队才能争夺“制海权”或“海上主导权”。德国的主力舰队应由数支战列舰中队组成,以防备、威慑和打击敌国海上力量。计划制定的“风险理论”要求德国舰队集中部署于北海。在提尔皮茨看来,英国海外义务广泛,故而很难实现舰队集中,纵使英国拥有全球绝对兵力的优势,德国却可以在北海获得局部优势。如果英国胆敢来犯,德国舰队仅靠战略防御就可给英国重创。最后《舰队法》是德国舰队持续建设的制度保障。在这个框架下,德国每年会动工建造三艘主力舰,其最终目的是实现舰队规模在达到60艘船之后能自动新老更替。

—摘编自顾全《再论“提尔皮茨计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提尔皮茨计划出台的目的并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提尔皮茨计划的影响。

5 . 自近代以来,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睦邻关系尤为令人深思,为今天提供了历史的教训。

材料一   对于海峡对面正在发生的巨大变故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呢?相信“两国人民”一定会有相同的要求:希望向法兰西伸出援助之手,以平息暴乱恢复原有的和平。

……暴徒的行径正在不断升级以致为我的行动提供了合理可靠的依据。我们要为实现和平的行动就要开始了。

——1793年英国首相威廉.皮特(小)

材料二   现在是应该分清敌友的时候了,虽然目前我们有选择的余地。是向左,向右?……他们应该成为我们的朋友——对付敌人.这样更有利于采取主动而把握对未来世界的控制。

——1903年英国首相贝尔福

材料三   我们非常同情您及您的国家在战争中所遭受的得不幸,而且理所当然应该得到补偿。……我个人也非常赞同维尔逊先生关于“对于德国的惩处应限定在不致成为其复仇的借口”的忠告。因此建议总理重新考虑您的计划。

——1919年劳合.乔治对克交谈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两国人民”应该是指哪些阶级或阶层?并指出英国采取军事行动的企图。

(2)分析指出英国首相贝尔福讲话的主要背景。以史实说明英国所采取的行动是否“把握了对未来世界的控制”?

(3)材料一材料二体现了英国对法国政策的什么变化?材料二材料三反映了英国怎样相同动机?分析这动机产生的主要原因。

(4)结合所答谈谈你阅读后的感受。

2018-08-21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七单元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单元测试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8~1919年世界流行性感冒共导致2 200万人失去了生命。在欧洲各国,食物的配给量极低,人们的抵抗力极弱,因而死亡的人数也最多。俄国死去了40万人,德国有30万人死亡,在伦敦,疾病流行时,一周之内就有1.8万人死去。
材料二 战争结束后,德国物价急剧上涨,面包的价格竟然上涨了2倍多。对此,德国人民上街游行,抗议物价上涨。有30多万人参加了这次游行,并进而发展为暴动,上千人被杀,上万人被捕入狱。
材料三 列宁说:“帝国主义战争也唤醒了东方,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中国的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等等,说明:“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

——以上均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战争的后果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三说明一战对亚、非、拉地区产生的影响。
2018-06-19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易门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六月份月考 高二历史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几年就出现过几次轰炸袭击。对平民的轰炸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抗议。轰炸的出现以及人们对此做出的反应,引发了这样一种论点,即轰炸后方城市是迫使政府讲和的一种有效手段。结果,在20世纪30年代,欧洲的空军开始研制远程轰炸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轰炸被运用于各种目标,包括军事目标、敌人的部队以及平民等。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平民的轰炸使得战争的后方也变得很危险。(二战中)首次进行的持续的对平民的轰炸开始于1940年9月初。伦敦第一个遭受了沉重打击。德国的空军昼夜不停地轰炸伦敦达数月之久。数千人被打死或打伤,损失无法计算。但是,伦敦人的士气仍然很高。英国人称德国的这种空袭为“闪电战”,它很快成为英国全国的一种经历。“闪电战”被带到英国的其他许多城镇。伦敦人保持士气的能力为其他的英国人树立了榜样。认为选择平民作为轰炸目标会迫使英国讲和的看法,被证明是错误的。

—摘编自(美)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

材料二为了摧毁中国抗战的后方基地,动摇大后方人民的抗日意志,迫使重庆国民政府屈膝投降,从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先后出动军用飞机9000余架次,对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之久的轰炸。重庆大轰炸,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法西斯在中国制造的血腥暴行之一,其轰炸时间之长、次数之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之惨重,不仅居于中国各大城市的首位,在世界反法西斯各国城市中也名列前茅。

—摘编自潘洵、杨光彦《论重庆大轰炸》

(1)概括材料一中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这一观点出现的历史因素。

(2)综合上述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伦敦大轰炸和重庆大轰炸客观上的积极作用。

2018-06-1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高频考点解密》—解密33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布列斯特和约》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苏联外交史上始终引人注目。十月革命胜利时,俄国参加帝国主义战争已经三年,苏维埃俄国迫切需要退出战争蠃得和平,拟定的谈判原则是“不割地,不赔款”,但这只是俄国的一厢情愿。德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向苏俄提出苛刻要求,遭到俄国拒绝后,德奥军队从波罗的海至黑海发起了全线进攻,占领了俄国大片土地。1918年3月,俄德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根据和约,苏俄丧失约100万平方公里领土、近5000万居民,向德交付60亿马克赔款。

二战前夕,英法和德国方面都在争取苏联,但英法对苏谈判最终未能成功,苏联政府认为,为避免“陷入完全孤立条件下去同德国进行武装冲突,不得不做个适当选择。”1939年5月到8月间,希特勒一再通过外长向苏联表示德国无意侵略苏联,并希望改善彼此关系。8月23日,两国正式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划分了双方在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

——摘编自李红庆《论〈布列斯特和约〉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之区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列斯特和约》签署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布列斯特和约》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俄)的影响。
2018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很久以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问题上,主导联邦德国史学界的历史解释模式就是“民族神话叙事”。它深受德国历史主义传统影响,根植于浪漫主义和日耳曼民族特性,有着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结。它从19世纪50年代的普鲁士历史学派一路发展过来,产生了一系列著名历史学家,如蒙森、聚贝尔、特莱奇克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德意志帝国的垮台、魏玛共和国的建立以及长达12年的纳粹统治并未改变其根深蒂固的民族史观。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问题上,德国不是反省自己,而是归咎他人。他们认为英国人的背信弃义、意大利人的背叛变节、俄国犹太人的“背后捅刀子”,才导致了战争的最终失利。大多数史学家更愿意接受战时英国劳合·乔治所说的“慢慢地滑入战争”的说法,即在战争责任问题上要么欧洲大国都犯了罪,要么都可以赦免。

            ——摘编自徐建《21世纪德国学界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责任和起源问题的讨论》


(1)根据材料,概括德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看法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德国带来的主要影响。
2018-05-17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年4月2018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历史

10 . 【历史——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外国的主神向我们说道:‘怎么办?世界已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我们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12月在议会的演说

材料二一战使德国耗费了1500亿马克的财富,近200万德国人葬身战场,连同被俘虏受伤的共达750万人,约占德国人口的六分之一,损失惨重。1918年德国民用工业生产下降57%,农业收成减少50%,经济濒临崩溃。《凡尔赛条约》过多考虑了战胜国的利益分配,完全没有考虑战败国自身的利益,加上条约的空前苛刻性和掠夺本质,使得德国国民对强加给他们的条约有极强的抵触,引发了德国民众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通史资料选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演说发表的背景和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对德国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