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大国的争霸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采取多种手段来进行,而战争可以说在历史上一直是多种形式和手段中最高的形式或最后的手段。然而,在漫长的岁月里,征杀战伐都是在步、骑、车、船所能达到的平面上,在当时人们力所能及的有限范围里,主要由交战双方(或各方)的军队在前线进行的。只有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或者说帝国主义阶段,才提供了促使这种战争演变成世界大战的社会条件和物质技术条件。前线和后方的联系的依赖关系无比密切,经济因素和精神因素的作用大大提高,武装斗争的范围、规模和烈度空前增长。于是在二十世纪,终于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这种骇人听闻的现象。

——摘编自任银睦《概论世界大战的起源和抑制因素》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德国和英、日、俄等国相比,远不是对中国威胁最大的敌人。不过,由于德国败局几定,中国只有加入英法协约国一方,才可能在战后新的国际体系中赢得发言权,所以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选择对德宣战。……首先,十几万华工通过欧洲之行,成为了具有新思想新视野的新人,对世界对中国对自身都有了新的认识,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大大加强,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其次,中国外交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的挫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兼具的五四运动,对外而言,是中国建立战后国际秩序的继续努力和再次尝试。对内来讲,启蒙了几代国人,影响了今后中国百年的思想走向。第三,大战前后,国人从憧憬兴奋到失望幻灭,使部分精英转而停止了对欧美文明的亦步亦趋,寻求另一种形式的国际化——以俄为师,这对中国后来的历史发展造成的影响,是不言自明的。

——(美)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二十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宣战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促进了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
2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一战爆发后,西方列强在华均势被打破,中国的命运被控制在日本手里。一些先进中国人决心利用一战,奋力一搏,北洋政府高官梁士诒就在1915年提出了“以工代兵”的外交策略。

而此时,西方列强已为战争付出沉重代价,法国和英国意识到这将是一场持久战和整体战,战争结局将取决于经济、军事实力和人力资源,而中国正是可以为两国提供人力资源的国度。从1916年开始,中国为英法提供了14万精壮华工,从事军工生产、物资运输、修筑战壕等工作。

1917年8月,中国历经三年努力,正式向德奥宣战。之后,中国不仅宣布废除与德奥签订的条约、收复其在华租界、终止支付庚子赔款,而且取消了德奥的治外法权。因为华工的到来,英法在大战危机关头免去了人力资源匮乏的后顾之忧。因为华工的存在,中国外交官才能够在巴黎和会上义正词严地要求国际社会还中国以公道,并最终帮助中国政府以平等的身份走向世界。

——摘编自徐国琦《“危”“机”与“苦”“力”:一战华工的故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工参加一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工参加一战的作用。
3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战的爆发导致国际体系发生巨变,为中国调整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跻身国际社会提供了动力和机遇。英国曾表态,如果中国采取任何不利于德国利益的行动,英国将考虑中国要求延期偿付庚子赔款的要求,并确保给予其他的财政援助。

由于日本的阻挠,直到1918年8月,中国才正式对德、奥宣战。中国给协约国送去大量粮食和枪炮,有近20万中国劳工到欧洲和中东为协约国服务,有数千人因此失去生命。中国在一战参战问题上经历波折和屈辱,但最终实现参战及在巴黎和会上的抗争有着非凡意义。巴黎和会后,伦敦《泰晤士报》指责英国政府“尽管中国为战争做出牺牲,但是她却遭到像战败国一样的待遇”。美国《波士顿纪录报》认为,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置是“粗暴而野蛮的掠夺”。中国虽然没有实现预定的收回山东主权的目标,但废除了与德奥之间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入场券,成为国际联盟的创始国之一。

——摘编自《中国选择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曲折历程其影响》


(1)根据材料,分析中国选择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参战及在巴黎和会上抗争的意义。
2019-03-03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南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896年,英国人惊奇地发现:“身上的衣服是德国缝制的……更让人吃惊的是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产自德国,如孩子们的玩具、童话书,厨房用品……”让英国人无法接受的是,由英国人开创的许多事业,现在的老大居然是德国人,比如在电缆行业、化学工业。德国人从理论到应用的过程比英法等国要快3~5年,于是出现了“英法开花、德国结果”的状况。1913年,它已经超过英、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材料二   在世纪之交,外交大臣比洛宣称:“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人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争取阳光下的地盘。”

路德维希说:“从1870年到1917年几乎有半个世纪之久,德国的中小学校和大学一直在庆祝纪念色当的胜利,用以培育青年人获取新的胜利所需要的傲慢情绪。”

在一战爆发时,大多数人投票支持战争。而德国的战争目的早就列在一本秘密的备忘录中:吞并布里耶矿区,削弱法国,使比利时、卢森堡和俄国统治的非俄罗斯民族都对德国俯首称臣,并建立一个以德国为领导的欧洲关贸和经济同盟。

——以上材料摘编自《大国崛起·德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崛起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5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顾维钧回忆,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仅获两个席位,而巴西由两席增至三席。法国外交部解释说:“一个国家在和会上的地位是要由该国在战争中威胁与俄国所做过的努力来确定的……中国对协约国方面实际帮助甚少,而巴西海军曾巡弋南大西洋,保护了协约国运军火的船只,对协约国贡献甚大。”

——摘编自《顾维钧回忆录》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中国对协约国方面实际帮助”的具体方式。指出巴黎和会对中国问题的解决方案及中国人民的反应。

材料二   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利用下开始发挥作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结合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归纳一战客观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运动和民族经济的有利影响。
2019-01-09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海军军备竞赛愈演愈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9世纪90年代后期起。德国开始建造海军,对英国海上霸权乃至本土安全形成严重的威胁,德国于1898年和1900年通过两个海军法案。德国海军预算1900年为740万磅,1910年为2060万磅,1914年为2240万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海上力量崛起的条件。分析德国的该举动对英国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1922年《五国条约》规定的五国战列舰总吨位限额(单位:万吨)

主力舰

52.5

52.5

31.5

17.5

17.5

航空母舰

13.5

13.5

8.1

6

6


(2)指出《五国条约》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条约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2019-01-0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地及后方劳动力出现匮乏情况。在北洋政府参加协约国对同盟国宣战后,英法两国要求中国向欧洲派遣华工。北洋政府认为,参战华工可以获得协约国所支付的工资,中国政府还可以获得日后胜利国的种种权利。蔡元培等有识之士也大力提倡华工赴欧。一战争期间,中国派遣至英法的华工约有14万人之多。华工们一到欧洲,就立即被划拨到各处,他们不仅在重工企业、港口码头等地从事最艰苦、最繁重的劳动,而且还身处战争前线,负责挖战壕、救伤兵、送给养甚至直接参战,有近2万人死于战火或疾病。一战结束后约11万参战华工回到祖国,他们成为西学及实业知识的宣传者,有的还转变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有1万余华工留在法国工作、生活。

——摘编自王平贞等《一战百年:华工赴欧启示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华工赴欧参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工赴欧参战的影响。
8 . 【加试题】——1900似乎不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年代,但是平凡年代背后也有着它的不平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漫画《领航员下海》大意是1890年,德皇威廉二世解除了俾斯麦的相位。他说:“老的领航人已经走了,从此由我来给德国这艘船领航。”

材料二:列宁称《凡尔赛和约》是强盗、掠夺者、高利货者、刽子手和屠夫的和约。他还指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老的领航人”为德国做出的主要贡献。从政治制度的角度来分析“从此由我来给德国这艘船领航”的原因以及威廉二世“领航”后的结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说你对列宁观点的理解。
2018-12-1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模拟卷十六历史试题
9 . 【加试题】战争与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1914—1920年世界大事年表。

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
1916年凡尔登战役
1917年德国重新开始无限制潜水艇战
1917年美国对德国宣战
1919年巴黎和会
1920年国际联盟第一次会议


(1)根据材料一大事年表中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其对一战的进程及战后和平的影响

材料二   有关拿破仑战争,一种观点认为:“给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在欧洲大陆上创造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适当环境”。因此,拿破仑战争对于欧洲起了进步的作用。另一种观点认为:拿破仑战争也有侵略的一面,而且它的侵略性质到战争后期越来越明显了。

——摘自《世界通史》,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言之有理即可有修改


(2)对材料二中的两种观点,您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所学谈谈自己的认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2018-12-04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浙江省杭州2019届高三上学期模拟卷十一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德、奥、意三国于1882年5月20日完成了同盟谈判。1891年7月,俄国外交大臣吉尔斯在召见法国前任驻狱大使拉布拉伊时提出两国是否应该考虑在走向协商的道路上迈进一步,法国政府在回复中建议订立军事性协定,但吉尔斯只赞成订立政治性的协商协定,结果双方缔结了政治协定。8月,俄沙皇说:“我们必须纠正过去的错误一有机会就摧毁德国,一旦德国垮了,奥国也就不敢动弹了。”1892年8月,法俄签订了《法俄军事协定》协定规定:如果德或意在德国支持下进攻法国,俄国应用它所有的军队进攻德国;如果德国或奥匈帝国在德国支持下进攻俄国,法国应用它所有的军队和德国作战;法国用于对付德国的军队为130万人,俄国用于对付德国的军队应为70万或80万人,这些军队应尽速全部参加战斗;协定有效期应与三国同盟相同。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三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俄同盟建立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俄同盟反映出的当时国际关系的特点。
2018-11-29更新 | 77次组卷 | 3卷引用:【市级联考】云南省大理市2019届高三10月统一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