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由于新技术对于所有大“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所以这场战争在人类历史上开创了战争越打越野蛮的先河。科学试验使得人类开发了众多的既具有实用性又有趣味性的实物产品。这些在当时简直难以令人里信的发明被希望用来在世界人民中产生一种新的更好的关系。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却把那些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新技术变成了用于战争的武器。所有这些毁灭性武器研发的周期都非常短暂,并且还导致了作战样式和战争思维方式的变革。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技术性特征表明,人类已经在学术思想和发明创造方面实现了指数性跨越,而预先能够确定战争进行方式的年代也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彼得·I·博斯科《美国人眼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技术变成了用于战争”的武器并简要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武器研发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思维方式的影响。

2018-05-0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测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反,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

——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请回答:

(1)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

(2)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

2018-05-0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普洱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初期,德国在东西线战场的相继受挫,使战争不可避免地进入了相持阶段。……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在递交给白宫的一份战争回报中,向英皇乔治五世报告道:“军事战场开始进入相持阶段,不仅代表着我们短期的胜利和德国速胜战计划的破产,更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是时候开始加入另一种战争方式了。”

——彭序《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对德国经济战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另-种战争方式”指的是什么?英国选择这种战争方式的有利条件又是什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种战争方式给德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018-05-0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4月高考复习质量监测卷(七)文综-历史试题
4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9年,大多数德国人失去了1914年一战前的激昂情绪。那些参加过一战的老兵们对于这一轮战争的态度却成两极:一部分人在经历了战争有可能带予人类的创伤后成了和平主义者,发起了和平主义运动,呼吁停止战争;而另一部分人则大声呼喊道:“新一轮的战争,我们要打的更猛,更迅速,更不留情!”这一部分人中,也包括希特勒。

一战中,德英海军在北海上的海战导致了德国海上物资运输的瘫痪。德国短缺的物资中的三分之二被统一分配至前线,只有三分之一分配给国内的平民。伴随着德国严冬一起降临的,是饥荒和传染,这场战争是我的大学……是我生命中最难忘的、最伟大的时期,希特勒后来谈到一战时这样说。

——摘编自《凡尔赛和约下的的德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参加过一战的德国老兵对于新一轮战争的态度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上述态度。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4年9月5日,英法军队转入反攻,展开了马恩河战役……经过马恩河战役,德军在西线的进攻被遏制,法军保住了巴黎……到年底,西线转入相持,各自挖壕对阵。1914年的战争,由于西线德军攻势的受挫,东线的迅速开辟,德国被迫分兵两线作战,因而,以速决战为其战略目标的“施里芬计划”彻底破产了,总参谋长小毛奇被革职,由法金汉取代。

材料二1915年战争重心东移。德国鉴于在西线的失败,决定改变“施里芬计划”,把主力调往东线,企图击溃俄军,迫使俄军单独媾和,以解除东方的威胁……1915年春,在伊普尔战役中,德国首次使用毒气,英法损失惨重。

材料三1916年,对于交战双方来说,都是关键性的一年。双方都力图打破僵局,决一胜负。1915年东线的战事表明,俄军不堪一击,但其幅员辽阔,德军不敢贸然深入,便决定在西线寻找英法主力决战……德军总参谋长法金汉选择了凡尔登为德军1916年进攻的主要目标……战斗一直持续到12月……凡尔登战役是德国进攻的高峰,因此,它的失败也就成了一个转折点:此后,德奥方面每况愈下。

——以上材料均摘自《新编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恩河战役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凡尔登战役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指出一战战局的演变及战场重心的转移过程。

6 . 材料一德国的预备役军人,夏天还是大学生,现在手挽手,唱着歌,去迎接英国人在朗吉玛克的机枪手们送给他们的死亡……受到军事专业训练的广大民众怀着充分无比的良好愿望向前挺进。他们踩烂了靴跟去争取实现施里芬的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支撑欧洲的各支大军的热诚在1914年爆发,但在两年后开始低落下来。

材料二凡尔登战役开始时,德军集中了所有的火炮,向方圆只有31平方千米的法军阵地发射了100多万发炮弹。战役中,德军投入46个师,法军投入60个师,战争达到了无以复加的惨烈程度,伤亡70多万人。有人这样描写:“这个304米高的小山坡被炮火从山顶抹平,在整个战斗期间矮了近8米,战场上全是弹坑、炸倒的树木和尸体。”

请完成:

(1)材料中“施里芬的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指什么?原因如何?

(2)材料二所指战役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018-02-1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选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练习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年8月4日,巴黎)法国士兵,迈着整齐步伐穿过街道,引吭高歌着:这是阿尔萨斯,这是洛林∕这是我们的阿尔萨斯∕啊,啊,啊,啊!唱到最后一个“啊”字,歌声化成一片胜利的欢呼。

——(美)巴巴拉·W·塔奇曼《八月炮火》

材料二法国士兵路易·迈雷(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生)在1916年曾经写下一段内心独白:“他们知道他们为什么战斗吗?……1916年的士兵不是为了阿尔萨斯而战,也不是为了毁灭德国,更不是为了祖国。”

——(法)雅克·梅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士兵的日常生活》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回答,士兵们的战争信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2018-02-1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同步练习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




材料二这场大屠杀使英国付出昂贵的代价,它一度扩大了帝国的疆域,但却削弱了控制它的实力。英国征服土耳其主要是依靠印度的人力,但是英国对古老土耳其帝国残存部分的主权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短暂插曲。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的独立,英国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持它在中东的地位了,从而创造了一个争相弥补的权力真空。同样,英国也无力保持它的海上优势了,美国和另一个潜在对手日本向它挑战,并且最终超过了它。……从俄国革命的种子里长出一个大帝国,它借助另一次世界大战徐徐登上世界列强的宝座,这个帝国比英国所知的任何帝国都更为强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产生的严重后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对英、美、日及俄国的影响。

2018-02-1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选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练习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8-1919年世界流行性感冒共导致2200万人失去生命。在欧洲各国,食物的配给量极低,人们的抵抗力极弱,因而死亡的人数也最多。俄国死去了40万人,德国有30万人死亡,在伦敦,疾病流行时,一周之内就有1.8万人死去。

材料二:战争结束后,德国物价急剧上涨,面包的价格竟然上涨了两倍多。对此,德国人民上街游行,抗议物价上涨。有30多万人参加了这次游行,并进而发展为暴动,上千人被杀,上万人被捕入狱。

请回答:

战争给人们带来哪些痛苦?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瓦尔密战役中,普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在猛烈炮击法军阵地后,发动进攻。法军士兵在普军逼近时,高呼“民族万岁”的口号,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材料二: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对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1914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落后的土耳其沦为西方列强宰割的对象。在民族主义激励下,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赶走外国侵略者,建立共和国,发展民族经济,走上民族复兴道路.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所述的瓦尔密战役的性质。
(2)概括材料二反映出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产生的欧洲国际关系背景。
(3)指出材料三反映出的凯末尔革命中民族主义的目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