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自由贸易有一个从单边-双边-多边-区域性-全球化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自由贸易扩散的相关大事记略

1824《英普条约》签订,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所征关税平等。
1840年代英国取消本国的贸易保护,同欧洲各主要国家订立互惠关税协定,绝大部分进口商品不予征税,并基本上废除出口税。
1850年代荷兰、丹麦、瑞典、俄罗斯等国降低英国输入商品的关税水平。
1860《英法条约》签订,法国放弃一贯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用最惠国条款等办法消除了两国间的贸易壁垒。
1860年代英与意大利、荷兰、德意志诸邦签订通商条约。随之,法国与比利时、意大利、德意志诸邦、西班牙等签订通商条约。签约双方相互提供最惠国待遇,放弃贸易歧视。

材料二     19世纪晚期以来,英国一直奉行对欧洲大陆事务不干预政策。英国虽然支持欧洲联合,但不愿意直接参与。1948年,英国提出“三环外交”构想,将英联邦、美国 和联合起来的欧洲作为英国外交的重要三环,以维护英国的传统利益和大国地位。19514月,法国、联邦德国等西欧6国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即《巴黎条约》),将德国问题置于欧洲框架下来解决。…… 60年代,英国三度申请加入欧共体,但在1963年和1967年两度遭到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否决。196912月,欧共体六国决定同英国展开谈判,并于19721 月达成协议。……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而今却又退出了作为欧共体升级版的欧盟。

--以上根据【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等汇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自由贸易关键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等欧洲国家推行自由贸易的意义。
(2)根据材料,有两点可以提取和深化:①《巴黎条约》有着伟大的意义,它不光体现在经济方面也体现在政治方面 ;②英国与欧洲联合进程的关系及相关原因。请你任选一点,加以详细地阐释。
2022-03-2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普通班)历史试题
2 . 一战结束后,西方大国为保持战后和平作出不懈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条缔约各方应个别或集体地保证按照以下条款的规定,德国和比利时间、德国和法国间边界领土维持现状,按照1919628日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上述边界不受侵犯,以及上述条约……关于非武装区的规定得到遵守。

2条德国和比利时,同样德国和法国相互约定双方彼此不得攻击和侵犯,并且在任何情况下彼此不得诉诸战争。

材料二   《非战公约》第1条:缔约各国郑重声明,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法国的“保留条件”第2条:每个国家都应保留有合法的防御权。第3条:如果一国破坏了它的不进行战争的保证,则所有其他国家应自动解除义务。

——《非战公约》及法国的“保留条件”(节选)


(1)指出材料一的内容出自于哪一条约?该条约对法、德两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指出《非战公约》所确认的核心原则,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非战公约》。
2021-11-0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一战前后,帝国主义间的矛盾一直存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7年到1907年,德国通过了两次海军扩大法案,疯狂扩张海军,这激发了大英帝国的彻骨恐惧。由于大英帝国财政吃紧,英国多次向德国提议,通过谈判限制军备。德皇威廉二世认为“英国(限制军备的谈判)志在通过外交抹煞伟大的德国海军。”而德国海军负责人提尔皮茨则将英国的提议认为是“遇制德国向世界进军的策略”。事实上,德国作为陆地大国,显然不能理解海洋大国英国的思维。海军问题对于德国来说只是大国崛起的象征,但对于英国来说,则是其生死攸关的问题,海军和海上航道问题本身就是其最为关注的外交政策目标而非制约德国的手段。

——据王陶陶《百年一战一致命的大国误判》整理

材料二   1919年重建战后国际秩序的巴黎和会上,美国提出航海自由、公开外交、民族自决以及建立国际联盟等主张。……但这些主张遭到了英国的坚决抵制。巴黎和会使英法获益甚多,而美国几乎一无所获。所以,美国国会最终否决了《凡尔赛和约》。

——梁军《冲突与合作:霸权转移视野下的现代英美关系考察(19141947)》

材料三   华盛顿会议通过一系列条约,在承认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占有相对优势的基础上,修改和补充了凡尔赛条约中的一些条款,从而建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亚太地区的新的国际关系结构。

——整理自吴于廑《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析英国提议谈判限制军备的原因,概述一战期间德国海军实施“向世界进军”的史实及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英国坚决抵制美国主张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会议的“一系列条约”承认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占有相对优势的表现。综合材料二、三,概括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2021-05-06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近代以来,美欧跨大西洋的国家关系,存在着一种冲突、合作与联盟的多面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盛顿在1778年初写给大陆会议的信中呼吁,“有必要立即利用国外关系,把我们同欧洲的谈判提上日程,法国一旦发现和解条款已正式提出,我认为它必将承认我们的独立,并立即宣战。……一场欧洲战争和一个欧洲盟国将圆满地解决我们的问题。”法美谈判代表经过一个月的交涉,于2月6日在巴黎签署了《联盟条约》。该条约共13项条款,其主要内容是:在目前英美冲突期间,如果战争在法国和英国之间爆发,作为盟国,法国和美国将使之成为共同的事业。

——摘自彭友祥《法美联盟与法国大革命》

材料二

(美国独立后),在美国革命那一代人看来,美国是一个共和制的国家,肩负着为全世界树立“楷模”的使命,因此不能卷入欧洲君主国家之间的战争与纷争,否则争取“自由”的美国革命便失去了实质意义。……这一原则尽管包含着自由的美国与专制的欧洲在政治上二元对立的“理想”色彩、但从长远来看无疑符合这个新国家的实际利益,可以让美国摆脱了欧洲国家的政治纷争,专心致力于国内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使美国从这些纷争或战争中获得巨大的好处。因此,“不卷入欧洲国家的纷争”自然成为绝大多数美国精英人士的共识。

——摘自王晓德《法美结盟及其对美国革命成功的意义》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毁灭性、混乱性和残酷性,使得人们开始认识到,通过战争来维持均势是一种再也不能令人容忍的行为。然而,如果均势体系是不合适的,那么我们用什么来取而代之呢?威尔逊承认主权国家是不可能被废除的,但是他认为,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一样,可以用法律和制度来限制武力的使用。自由主义的药方是建立起类似于国内立法和司法机关的国际制度,使得民主程序也可以应用于国际层次上。……然而由于国内存在着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威尔逊的这一目标并没有实现。……后来,随着民主党领导人罗斯福在总统大选中的胜利,美国开启了一个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这种变革将最终消除孤立主义的氛围,但在当时没人能预见到这一点。

——据小约瑟夫奈《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等改编


(1)仔细阅读材料一,概括指出华盛顿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概述“法国和美国将使之成为共同的事业”在军事上的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独立后“美国革命那一代人”所奉行的外交政策及内涵。认真阅读材料二,从价值观与国家利益的角度,概括“‘不卷入欧洲国家的纷争’成为绝大多数美国精英人士的共识”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威尔逊为建立“类似于国内立法和司法机关的国际制度”而提出的设想及其真实目的,并列举二战期间美国因战争形势变化而“最终消除孤立主义”的“变革”举措。
2020-11-14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1届高三11月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威尔逊认为)使国际安全建立在国际组织的基础上,是可以处理世界政治的有效方法。他很清楚,仅靠纸上协议和条约是不够的,需要用组织和规则来加以补充……安全必须是集体的责任。假如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团结在一起,那么力量的天平就会倒向善的一方。

——【美】小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

材料二   6.从俄国领土撤军,允许俄国自愿选择自己的政治制度。……9.按民族的分布重新调整意大利的边界。10.给予奥匈帝国各民族发展自治的充分机会。……12.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部分仍享有主权。但属于土耳其统治的其他民族应享有发展自治的机会。……13.建立独立的波兰使其拥有安全自由的出海口。

——摘自美国总统威尔逊和平“十四点原则”

材料三   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影响联盟任何一会员国与否,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适当有效之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

——《国联盟约》


(1)材料一、二反映了威尔逊在国际秩序上的哪些“理想主义”主张和原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三个欧洲在战后新建立的国家名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联能否采取有效之措施维护战后秩序,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2020-02-0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巴黎和会召开之时,主要战胜国尤其是美、英、法三国的战略考虑是大相径庭的。美国要以美国的理想方式来建立新的世界秩序,在这个新秩序中,美国又要占领导地位;英国则想保持它在世界事务中的传统优势,并建立不受法国独家支配的欧洲大陆均势平衡的局面;法国复仇心切重建它在欧洲的霸权。在这一背景下,巴黎和会从一开始就矛盾重重、争执不断。

——摘编自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并不满意在华盛顿会议上得到的利益,美国依旧是日本在亚洲的主要对手,两国的矛盾有增无减。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美国发放高息债券,引起了日本的反感。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移民法,排斥日本移民入境,使日本爆发了反美抗议浪潮,甚至有人叫嚣要用战争解决问题。英国在华盛顿会议后就认定今后与日本之间必有一战,并开始在新加坡扩建海军基地,修建防御工事,与日本的关系骤然紧张。

——摘编自刘长敏《国际关系体系与格局(1618—1945):理论框架与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及大国间的矛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对华盛顿体系不满的原因。
2018-12-11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浙江省诸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没有一个国家预料到要进行一场长期的战争,因而也没有哪一国拟定工业动员的计划。每一件事情都必须临时准备。1916年,每一国政府都建立了一套政府部门、署局机关、政务会和专门委员会,以便在各方面协调政府进行战争的努力。……“计划经济”的思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先得到了应用,因为交战中的各个国家都试图将整个社会的财富、资源与精神上的意图统统引向单一的目标。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德国统一后,俾斯麦致力于把德国的精力限制在欧洲大陆,并通过精心建立一个制约性的同盟体系来维护帝国的安全。1890年俾斯麦遭解职后,德皇威廉二世认为德国“领土太小”,“缺乏空间”,他说“巨浪在有力地冲击着我们的国门,并且催促着我们作为一个大国维持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华盛顿会议通过国际协议实现了英美海上霸权的转移。

——据朱东来《大国崛起》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这场战争在经济领域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德国外交政策的转变及英国应对这一转变而采取的外交行动。②英美海上霸权转移的“协议”内容及这一协议签署的国际背景。(只作选择不作阐述者,不得分)

8 . 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其必然性,也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之战,殆全世界人类相互之战也,与一域中国与国相互之战既异,与一国中人与人相互之战更异”。

——引自梁启超《欧洲战役史论》(1914)

材料二 “中国如仍守中立,即是孤立,无论战时战后,匪惟不能与各国立于同等地位,且一切不能与闻,受人处分而已……为中国计,当自动参加,以取得在世界上之同情及国际上之地位”。

——引自许田《对德奥宣战》(《近代史资料》)(2)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认为欧洲战役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初出现“全世界人类相互之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政府“自动参加”(即对德奥宣战)的主要目的并用史实分析一战结束后这一目的的达成情况。
2018-11-15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浙江省诸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和战败的德国加入这一国际联盟组织,各会员国应相互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问题。
材料二 《国联盟约》规定:“国联”的主要机构是全体代表大会和行政院,每个会员国,包括自治领都拥有一票。
材料三 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
材料四 威尔逊签署了和约后,带病在美国作了1万千米的旅游,到处兜售他的国联方案,直到1919年10月中风,半身瘫痪,但参议院就是不买帐,参议院共和党领袖洛奇说:“美国不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美国。”在1920年3月最后表决中,参议院以53: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
——以上材料均摘自《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美国主张建立国联的目的何在?
(2)材料二中有关规定对哪国有利?为什么?
(3)根据材料四,你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
(4)据上述材料,分析围绕国联产生的矛盾和斗争的实质。

10 . 正职演说常常是正义与邪恶交错,真理与谎言相融,成为演讲者鼓动、渲染和辅佐政治的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

2.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

3.尽可能的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

4.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的最低限度

5.对所有殖民地的要求做出自由的、坦率的和绝对公正的调整……殖民地人民与当地代管政府有政治上的自治权。

14.为了大小国家都能互相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威尔逊1918年1月8日在美国国会的演说

材料二:德国完全愿意放弃一切进攻性武器,如果有武装的国家也销毁它们的进攻性武器的话,……德国愿意解散他的全部军队,销毁他现有的少量武器,如果邻国也这样做的话,……德国愿意同意任何庄严的不侵犯条约,因为它并不想进攻别国,而只想谋求安全和和平。

——希特勒1933年5月17日在德国国会的演说

材料三:若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在陆上、海上、空中作战。尽我们的全力,尽上帝赋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去作战,对人类黑暗、可恶的罪恶史上空前凶残的保证作战。

若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那就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夺取胜利——﹣不惧一切恐怖,去夺取胜利——不论前路如何漫长、如何艰苦,去夺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丘吉尔1940年5月13日在英国下院的演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言说的内容在《凡尔赛和约》中的实践

(2)材料二中的希特勒此番演说的目的是否“只想谋求安全和和平”?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丘吉尔此次演说的背景,并列举事实说明英国“在陆上、海上、空中作战”的成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