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联裁军会议最终于19322月召开,会上德国代表团自始至终地坚持其他国家必须裁减军备到凡尔赛条约的水平或承认德国重整军备的权利,否则德国将退出国际裁军大会。当时,正值经济危机的高峰和日本最激烈地进攻上海的时候,任何人都已明白,国联十多年的裁军努力成功的可能性消失殆尽了。

——摘编自E.H.卡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材料二   希特勒的伎俩是,他多年来一直向德国人民表示,他要的是和平,不是战争,而保证德国国防的最好办法就是重整军备。筹备多年,193222日首次召开的日内瓦世界裁军会议为达成国际裁军协议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尽付流水。各国(包括部分小国)都寸步不让地坚持本国利益,决心要保证其实是不可能达到的安全,这击碎了任何达成普遍协议的希望。

19331014日,希特勒宣布德国退出世界裁军会议和国联。退出后马上举行了一次公投。公投的官方结果是,95%的选民支持希特勒的行动,这大大提升了希特勒在德国人民心中的威望。希特勒突破了《凡尔赛和约》的限制,扩张了陆军和空军,进入了非军事区却毫发无伤,英法不准备和德国兵戎相见。

——摘编自【英】伊思克肖《地狱之行1914-1949》泰勒【英《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联裁军的努力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希特勒成功实现法西斯扩军备战的主要原因。
综合题 | 适中(0.65) |
2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1年底,日军突袭美国夏威夷军事基地,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在亚太地区有着重要利益的中英美三国多次协商,希望实现对日联合作战。英国希望借中国抗日力量挽救远东大后方的危机,但为维护其在缅甸和印度的殖民统治,迟迟不同意中国军队入缅作战。蒋介石认为,派遣军队入缅作战,保卫滇缅地区的交通畅通,守卫中国的大后方更为重要。美国希望集中中国的人力、物力钳制南进的日本。三国在合作抗日、共守缅甸的问题上争论不休,冲突不断。在战争形势的逼迫下,中英美不得不相互妥协退让。1943年底,中英美军队展开了协同作战的缅北反攻战。经过盟军一年多的征战,于19453月成功解放了缅甸。

——摘编自王伟《二战期间缅甸战场大国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英美对缅甸战场持不同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缅北反攻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2024-05-10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雅安市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杜立特空袭是二战期间美军首次轰炸日本本土,以作为对日军突袭珍珠港的报复。19424月,杜立特中校率领16架B-25轰炸机秘密从接近日本本土的“大黄蜂号”航母上起飞,以低空飞行的方式成功躲避了日军雷达侦测,前往东京等城市执行轰炸任务。B-25在日本上空扔下炸弹时,日军还以为是军事演习,当意识到遭受袭击进行反击时,轰炸机却按计划撤离了。整个轰炸过程仅历时30秒钟,但它的战略意义远超空袭本身。日军遂下定决心,集中力量攻击中途岛。轰炸结束后,杜立特中队除了8号机降落在苏联海参崴外,其余15架飞机都坠毁于浙江沿海和衢州机场附近。降落中国的75名杜立特队员中,共有64人被成功救起,中国百姓创造了二战史上的救援奇迹。美国成功轰炸东京、中国积极营救美军飞行员在国际上产生强烈反响。

——摘编自郑伟勇《降落中国:杜立特突袭东京》

(1)根据材料,分析美军“杜立特空袭”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军“杜立特空袭”的意义。
4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和平与战争】

材料   1937—1939年是中国孤军奋战的时期,只有苏联一国给中国以巨大援助,英美一个大搞远东慕尼黑,另一个大做军火生意。中国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坚持下来,挡住了日本百万大军的进攻。1939年以后美国对华援助有所增加,从当年9月到1941年12月这段期间,美国援华贷款总计1.7亿美元,但远远不能满足中国战场的巨大需要。而美国的对日经济制裁,首先是仅有象征意义的“道义禁运”,到1940年7月,仍未把日本所需要的石油和废铁包括在内。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此后美国对华援助持续增加。

——摘编自齐世荣《中国抗日战争与国际关系(1931—194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国对华政策转变的影响。
2024-03-0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罗斯福在1940年12月29日对整个国家发表了广播讲话。他说道,“这不是一次关于战争的炉边谈话”,“这是一次关乎国家安全的谈话”,这是对美国外交词典中的中心术语比较早的使用。罗斯福认为:“轴心国不仅承认,而且声明在它们的政治理念与我们的政治理念之间,并不存在最终的和平”,“如果不列颠沦陷了,轴心国就将控制欧洲大陆、亚洲、非洲、澳大利亚和公海,它们将处于一个更为有利的地位,能够运用更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海洋资源来对抗西半球”,“我们屹立在那里,守卫着大西洋,英国是我们的邻居。没有条约,没有不成文的协议,只是两个同样热爱自由的民族之间的自然而然的合作”,“难道有人相信,当自由的英国是我们最强有力的大西洋上的海上邻国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害怕对美洲大陆的任何攻击吗?”

——摘编自戴维·雷诺兹《大英帝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炉边谈话”的特点及其影响。
2023-10-14更新 | 118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9年11月3日,美国修改《中立法》,允许英国以“现款自运”原则购买美国军火。其后,由于英国财政困难,美国于1941年3月11日通过《租借法案》,使英国得到70亿美元贷款购买军火。美英两国领导人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立即发表声明,表示援助苏联抗德。7月12日,英国同苏联签订了《关于在对德战争中联合行动的决定》。1942年1月1日,正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的严峻时刻,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26个国家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这份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从签字国来看,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是单独排在一起,其余26个国家是按照英文大写字母的顺序签字。

——摘编自陈海宏宋敏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纲领——<联合国家宣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过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影响。
2023-06-04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联合国成立后,英国决定把巴勒斯坦问题交给联合国处理。1947年4月,苏联提出欧洲的犹太难民问题不能靠移民巴勒斯坦来解决,主张英国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并撤军后,由联合国出面组织建立一个独立、统一和民主的巴勒斯坦国,保证巴勒斯坦境内的各族人民享有平等权利。5月,苏联代表又在联合国特别会议上指出:“事实证明,西欧国家并不能保护犹太人的生存和权利……这说明犹太人渴望建立自己的国家的愿望是合理的。不考虑这个事实而拒绝犹太人有建国的权利是不公正的。”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一个阿拉伯国家和一个犹太国家。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根据该决议正式成立。

——据肖瑜《对苏联支持以色列建国原因的历史考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在巴勒斯坦问题上态度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影响其态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色列成功建国的条件。
2023-03-30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九市(广安广元眉山内江乐山遂宁雅安资阳自贡)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09月,德军开始疯狂轰炸伦敦。为了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政府建立了自上而下的民众防空洞体系。最初,市民只是在轰炸来临时躲进防空洞,随着轰炸的加剧,近2/3的城市平民搬到防空洞内长期居住。防空洞居民有自己的领袖、传统和规章,还组织会议来讨论防空洞的事务。政府动员有关部门和地方机构,建立了包括食物、公共卫生、青少年教育、市民娱乐生活等在内的防空洞基本服务战时体制。伦敦民众不分阶层,积极参与社区防空壕建设、未爆炸弹清除、救火等公共服务,在共同生活中与陌生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直到战争临近结束,都还有不少市民出于对地面生活的恐惧而情愿生活在阴暗的地下。

——据赵媛春《二战时期伦敦民众防空体系及防空洞生活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期伦敦建设“民众防空洞体系”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伦敦战时“民众防空洞体系”。
2023-03-23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七七事变”发生后,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于7月20日正告日本政府说:“中国政府渴望和平,但蒋介石也有一个他不能放弃的底线。”英国首相张伯伦主张召开国际会议谋求中日停火的途径,但反对国际社会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和军事制裁。

日本占领北平和天津后,又制造了“八一三事变”,进一步扩大侵略。英国社会各界力量和团体以及个人,多数主张英国改变对日态度。1938年5月7月,英国驻华大使许阁森向英国外交部建议,应该援助中国。英国政府也开始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如,重开了滇缅路,让抗日物资运送到中国,还给了中国800万英镑的出口贷款。1938年10月16日,丘吉尔在对美国人民的广播中歌颂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他相信中国人民绝对不会被征服。

       ——据李世安、陈淑荣《卢沟桥事变后英国对日政策的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沟桥事变后英国对日态度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卢沟桥事变后英国的对日政策。
2022-12-29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德国被分区占领后,同盟国对其纳粹问题进行了清算。美占区成立非纳粹化法院,共审理超过900000宗案件。德国成年人均需要填写一张问卷,据此来划分填表人的身分:主犯、从犯、轻从犯、随大流者和无罪。到1948年官方的“非纳粹化”热情明显下降,美方采取了很多仓促的措施,引致了很多有问题的审判结果。法国和英国实行比美国平静得多的非纳粹化运动,其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更替上层组织。苏联特务机构直接监督“非纳粹化”工作,纳粹骨干被关押进“特别营房”。苏占区的非纳粹化更侧重于从根本上铲除纳粹政权及军国主义的主要支持者一容克贵族阶层,其主要方式是通过土地国有化以及把容克贵族的主要聚居区东普鲁士的大部分割让给波兰,并通过波兰政府对割让区进行种族清洗完成。

——摘编自郑丽《二战后盟国对德国的“非纳粹化”改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非纳粹化”的背景并归纳其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非纳粹化”对德国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