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材料   1942720日至23日召开会议,英国军政领导人决议主张在北非登陆,罗斯福拍板敲定,同意英方意见。725日,罗斯福正式批准了这项计划,其代号改为“火炬”。罗斯福决定在北非登陆有其双重目的:一是为解救英国在北非之困,防止德日会师,以消除对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航线的威胁;二是想趁法兰西帝国之危,力图扩大美国在北非、西非、中东、地中海的影响,这是更为重要的目的。19421023日夜,“火炬计划”实施,经过12天的激战,英军大获全胜,共歼敌5.5万人,击毁坦克350辆。丘吉尔将其誉为“命运的关键”。

——摘编自方连庆《国际关系史(现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火炬计划”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火炬计划”实施的影响。
2022-06-2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届高考考前诊断预测卷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7210日,意大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芬兰五国与美、苏、英等国在法国巴黎签订条约,条约主要规定了五国领土边界变更、政治民主化、限制军备和经济赔偿问题。五国和约的缔结是苏、美、英等大国之间既斗争又妥协的产物,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舞台上力量对比的变化。它的积极意义在于:以条约的形式结束了欧洲大部分地区法律上的战争状态,确立了在该地区的国际新秩序;挫败了美、英等西方国家企图孤立苏联,重新控制罗、保、匈等国的阴谋;巩固了反法西斯的胜利成果,对意大利等国的非法西斯化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和约中也包含着一些消极因素,有的条款侵犯了战败国的领土主权,为日后的民族矛盾和领土纠纷埋下了祸根。

——摘编自社辉《浅析1947年五国和约及其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五国和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五国和约的签订。

3 . 材料   194214月,罗斯福总统曾多次高度赞扬英勇的中国人民“在漫长的4年半的时间里顶住了轰炸和饥荒,在日本武器和装备占优势的情况下仍然一次又一次地打击了侵略军。”说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的顽强和勇气,“乃是对其他联合国家军队和全体人民的鼓舞”,”已经赢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誉。”又说,“中国人民在这次战争中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在将来,一个仍然不可战胜的中国将不仅在东亚,而且在全世界,起到维持和平和繁荣的适当作用。”罗新福的讲话,博得美国人民最热烈、发自内心的掌声。1942年,接受民意调查的人中,有80%到86%相信。中国在战时和战后可以可靠地同美国合作。

——摘编编自刘结勤、杨生茂主编《美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发表赞扬中国人民抗日言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赞扬中国人民抗日言论的历史作用。
2022-02-24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江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年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美英等盟国向苏联提供了大规模物资援助。在数条运输线路中,经由波斯湾、伊朗抵达苏联的“波斯湾走廊”通道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盟国援苏物资中的四分之一左右经此运往苏联,对苏德战争及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积极影响。美英苏三国在开辟和利用“波斯湾走廊”运输通道过程中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合作。美英苏因“波斯湾走廊”的开辟和利用同时出现在伊朗并因此与其产生交集,伊朗作为美英苏“合作平台”深陷大国矛盾之中。各方“合作”尽管伴有异议歧见和矛盾相向的情况,但在反法西斯战争大背景下最终做到了殊途同致合作共赢——“波斯湾走廊”运输通道在纵横捭阖的大国关系变化中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马德义《二战期间围绕波斯湾走廊援苏物资运输通道的国际合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波斯湾走廊”开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波斯湾走廊”开辟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召开六次恳谈会就北进还是南进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多数人主张南进,理由是日本的大部兵力正用于中国,北进实际上办不到。南进的目的是为了抢夺南方的丰富资源,也是为了切断英美援华的补给线,迫使中国投降。1941年大本营陆军海军部又作出《对南方施策纲要》,认为只有欧美国家对日禁运威胁到日本生存等情况发生时,才能对南方实施武力。1940923日,日本军队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926日,美国宣布对日本实行钢铁禁运。为了南进,日本又于27日与德、意缔结同盟条约,以德制美,共同对付英美:另一方面,又与苏联签订《日苏中立条约》,稳定苏联。1941年,日本决定继续南进。美国立即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对日禁运石油等战略物资。194112月,日本决定偷袭珍珠岛。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采取南进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日冲突的实质及后果。

6 . 材料   在二战亚太战场研究领域,英国威廉·斯利姆的这本《反败为胜》早已闻名,甚至是深入了解二战印缅战场的必读之书。1942年,日军占领仰光,盟军节节败退。斯利姆抵达缅甸时,面对的便是如此灾难性的开局。无奈之下,斯利姆率领被打垮的军队进行了大撤退。逆境中,斯利姆在几乎没有任何欧洲支援的情况下,恢复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士气,并联合中国远征军与美军绝地反击。从伊洛瓦底江到密铁拉,再到夺取仰光,一系列精彩的反攻战无不彰显他超凡的军事指挥才能,以及英、中、美、缅、印五国人民联手抗日的不屈精神和顽强意志。

二战将领回忆录并不算稀有。无论是轴心国还是同盟国,无论是欧洲战场还是亚太战场。参与过二战的将领撰写的回忆录比比皆是。但威廉·斯利姆的《反败为胜》能够成为众多将领中的一匹黑马,长期备受该领域研究者的关注。与许多将领不同,他很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同时给出了他的成功秘诀,这些秘诀在很多生活的其他领域都有用。

——摘编自2021年第274期《国家人文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反败为胜》这本书被推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写作战争回忆录应具备的条件。
2022-04-19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届高三5月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材料   19407月,纳粹德国对英国本土实施大规模的战略轰炸,包括伦敦在内的各大城市和工业中心遭到重创。数万民众无处躲避,只能自发前往地铁站、教堂、地下室等地寻求庇护。大规模的人口聚集带来公共安全隐患和传染病风险,数量庞大的工人缺少安全的休息场所,也为战时生产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因此,在英国共产党的呼吁和《工人日报》等舆论的推动下,英国政府开始主导民众防空设施的建设,并在地方机构和志愿组织的协助下,建立了自上而下的民众防空体系,为伦敦市民提供了伙食、医疗等基础保障,维护了伦敦民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水平。防空洞生活的有序开展得益于社会各界协作和全民参与,其过程不仅表现出英国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乐观精神,也改善了政府与民众的关系。

——摘编自赵媛春《二战时期伦敦民众防空体系及防空洞生活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期伦敦民众建设防控体系的原因及其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时期伦敦民众建设防控体系的意义。
2022-01-2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材料   194049日凌晨430分,德军展开了对挪威的入侵。德国动用了海军、空军和陆军的一大批兵力。面对德军的大举入侵,挪威政府举棋不定,军队接到的命令仅仅是进行“局部而且是秘密地动员”。挪威皇室、政府从首都向腹地撤退时,通敌组织“第五纵队”头自吉斯林宣布成立一个由他领导的新政府,要求挪威人民立即停止一切抵抗,并与德国缔结和约。到49日中午时分,挪威人口最集中的主要城市全部沦陷。主要的武器库、粮仓、参谋总部和各军区司令部的作战文件悉数落入德军手中。被盟军抛弃的挪威军队残部于610日被迫投降,德军完全占领了挪威。挪威战役期间,挪威伤亡约1700人,英国伤亡约4400人,法国和波兰部队损失530人,而德军战死11人,失踪2375人,伤残1604人。凭借挪威战役,德国保住了至关重要的铁矿石运输线,巩固了德国北侧的防御,还获得了众多的重要战略据点。

——摘编自杨会军《一口气读完二战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挪威抗击德军入侵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挪威战役的影响。
2022-04-16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2届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材料   1929年,西班牙也被卷入了世界经济危机之中,法西斯主义势力开始抬头,佛朗哥成为法西斯主义者的领袖。1936年佛朗哥势力与共和国政府军展开内战,德意志和意大利立即出资出兵援助佛朗哥集团,这样,刚开始的内战马上就演变成为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主义侵略的民族战争。英法两国发布照会,声明为避免干涉西班牙内战,将对西班牙及其属地实行武器以及一切战争物资的禁运。就西班牙内战双方力量来讲,虽然佛朗哥的叛乱不得人心,但共和国政府内部的派系纷争也不利于政府军积极作战。共和国政府除了从苏联手中得到为数不多的军备支援和国际纵队有限的支持以外,没有任何外援。西班牙内战使法西斯主义者在西班牙建立了统治,被学界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奏”。

——摘编自周德芹《不干涉政策与西班牙内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班牙内战政府军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班牙内战的影响。
2022-04-13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98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使两个曾经相互敌视的国家在一夜之间就建立了牢固的友谊,引起了苏联社会舆论一片哗然。尽管有不少人支持政府的决定,但大多数人表示对此无法理解。在双方缔结条约的最初一段时间内,苏联政府不愿过早地表现出对德国的友好态度。于此同时,苏联控制的共产国际也没有立即改变反法西斯路线。

19399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虽然对德宣战却无力帮助波兰抵抗德国。在此形势下,苏联认为同德国正式展开合作的时机业已成熟,于是一改此前的暧昧态度,明确与德国合作。苏联报刊上揭露法西斯暴行、报道德国诸多社会问题的文章不见了,一切反法西斯的言论一夜之间便在报纸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对德国强大军事力量、科技实力、深厚文化底蕴的肯定与赞扬。苏联媒体关于德国的报道集中于两国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

——摘编自陈余《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苏联对德国宣传策略的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之初苏联对德谨慎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给苏联带来的影响。
2022-04-0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2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