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大国政策会深刻影响世界经济的走向,世界经济在动荡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所征关税平等。1846年《谷物法》的废除结束了无休止的争论,“自由贸易被宣布为立法的指路明灯!”1853年和1860年格拉斯顿的两次财政改革,最终扫除了保护关税的一切残余,1000余项征税货物除了30余项外全部免税,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自由贸易的国家。这“给英国工商业保证了全部必要的发展地盘”。1870年英国的贸易额占世界总额的25%,相当于法、美、德、俄四国的总和。

——张云宜《十九世纪上半叶英国的自由贸易运动》

材料二   1940年,美国大多数民众已由孤立主义转向对大洋彼岸的不列颠的深深同情。19405月,被美国视为根本利益的安全线——莱茵河边界已被德国突破。罗斯福意识到美国“门罗主义,海上航行自由原则,西半球的团结——都将成为明日黄花”。1940年年底,丘吉尔就向罗斯福发出了“致命的危险”求救信。为此,罗斯福提出了一个设想,即根据战后归还原物或提供替代品的谅解出借武器等军需品。19413月,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授权总统“向总统认为其防务对保卫合众国至关重要的任何国家的政府出售、转让、交换、出租、借与”任何防务器材。

——刘芳《美国简史》

材料三   为了加强对各国垄断资本的协调和制约,防止彼此间的激烈竞争可能引起的剧烈经济动荡,特别是防止发生全球性经济危机,在协商和合作的基础上,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国际经济调节机制,以加强对资本主义国际化再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矛盾、摩擦进行共同协商和调节。国际协调的形式主要有下述三种:国际经济组织的协调、区域经济联盟的协调、政府首脑会晤的协调。

——吴正俊、史晋娜《政治经济学原理与应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推行自由贸易的表现,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的原因,并结合所学分析该法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国际经济调节机制”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后初期建立的国际经济协调组织。
2022高三下·浙江·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希特勒上台(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

材料   19285月选举,纳粹党在全部3100万张选票中仅获得81万张,在国会491个议席中只占12个议席;19309月选举,获得640万张选票,占总选票的183%,l07个议席。19327月选举,达1370万选票,占全部选票的373%,占230个议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材料       世界范围的经济崩溃中蒙难最多的国家,莫过于德国。外国的贷款突然停止,工厂纷纷停工,有600万人失业。萧条也促使德国人普遍厌恶凡尔赛条约。许多德国人认为,正是德国从协约国那里得到的战后处理才造成德国的破产。中产阶级对经济制度及其未来完全失去了信心。人数众多的中等群众把共产主义看做是对自己的致命打击,便绝望地东张西望,寻找某个人把他们从布尔什维主义中拯救出来。       

——(美)R.R.帕尔默《两次世界大战西方的没落》

2022-05-26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42 经济危机与走向世界大战-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浙江专用)
3 . 一战激发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二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

――19418月英、美两国首脑签订的《大西洋宪章》

材料二   19401941年,印度发起“个人公民不服从运动”;1942-1944年,印度发起“退出印度”全印反英运动;1945年,印度爆发848次工人罢工;1946年增至1600次;1946年初,农民运动掀起高潮。

(印度各地爆发反英起义时)英驻印总督和皇家印度军队总司令致函英国内阁请求军事力量援助。新任首相艾德礼直截了当地拒绝说:“以现行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无力实现。”

――整理自刘震宇《试论1939―1947年英国对英属印度的政策兼谈印巴分治》

材料三   (针对1851122日路易·波拿巴发动的政变)维克多·雨果只是对政变的负责发动人作了一些尖刻的和机智的痛骂。事变本身在他笔下被描绘成了晴天的霹雳。他认为这个事变只是一个人的暴力行为……蒲鲁东呢,他想把政变描述成以往历史发展的结果。但是,在他那里关于政变的历史构想不知不觉地变成了对政变主人公所作的历史的辩护。

――[德]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英、美的主张,并分析英、美发表此种主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3)材料三中,马克思认为雨果和蒲鲁东在探究历史事件的原因时分别犯了怎样的错误?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探究历史事件时应坚持什么原则?
4 . 1939年9月1日,德国出动160万人和大量飞机、坦克,对波兰发起突然袭击,16日德军合围波军主力,28日华沙陷落,10月6日,波军停止有组织的抵抗,波兰迅速败亡的原因有(     
①波兰部署不当,装备和战术思想落后
②德国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军事力量强大,战术先进
③苏联趁机向西扩展疆域建立“东方战线”
④英法在西线对德国“宣而不战”,致使波兰孤立无援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22-03-26更新 | 205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局势风云变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联盟的许多宗旨都是值得称颂的,最初也的确取得了一些成效,如解决了阿兰群岛的争论,将奥地利从经济灾难中拯救出来,防止了巴尔干半岛上希腊和保加利亚之间战争的爆发等。此外,国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扩展了对难民的援助;帮助抑制白色奴隶和鸦片交易;拓展援助贫穷国家以及推动在劳动关系和许多其他领域的国际合作。但是,当远东和欧洲两个战争策源地产生以后,英、法主导绥靖政策,国联的约束是无力的。

——赵文亮、崔美《这才是真实的一战历史》

材料二   早在1909年,甘地偶然提出了“没有纺车就没有自治”的观点。这是甘地第一次将印度的民族主义运动和一项特殊的经济生产活动建立直接联系。纺线活动既是旧的,也是新的。这是属于古老印度乡村的活动,此时成为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殖民抗争运动的化身。领导印度人民争取独立的精英阶层,也是将纺车作为中介,团结了印度民众,让纺车成为“跨地区、种姓、阶级的,宗教的、统一的、泛印度的民族符号”。

——上海博物馆《文物的亚洲》

材料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仅是军事上的你死我活的对抗,而且是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意识形态等领域的全面抗争。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反法西斯国家为了战胜最凶恶的敌人德、日、意法西斯,不仅坚持以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而且广泛地、卓有成效地运用政治、经济、外交、舆论宣传等各种斗争形式,在极其尖锐复杂的斗争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深刻的教训。

——彭训厚《历史的告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与总结》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指出国际联盟成立的必要性。概述国际联盟的进步意义,并指出其“约束无力”的制度因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纺车”的作用。从亚洲的角度,指出甘地“殖民抗争运动”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
2022-03-1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天略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选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联20世纪30年代构筑集体安全机制大事记

时间内容
19321933苏联同法国、波兰、芬兰等国缔结了互不侵犯条约
19332苏联代表在世界裁军会议上,提出了关于侵略者定义的宣言草案
19349国联三十个成员国邀请苏联参加国际联盟
19349国联全体大会上,苏联代表在发言中,呼吁建立国际反侵略的集体安全机制
1934苏联同法国就缔结东方公约的问题进行了谈判
19355苏联先后与法国和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互助公约
193510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后,苏联在国联积极支持对意大利实行经济制裁的决定
19363当德国把军队开进莱茵非军事区时,苏联呼吁国联成员国起来捍卫国际协定所规定的原则
19368苏联向国联递交了一份提案,建议一旦发生侵略国联成员中任何一国的战争,国联理事会……应迅速召开大会,通过决议,宣布侵略国将被认为是与国联所有成员国处于战争状态
19378苏联和中国政府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19383德国侵占奥地利后,苏联建议立即召开国际会议,采取必要措施制止侵略
19389苏联代表在国联大会上发表声明,表示苏联政府愿意根据条约规定履行援助捷克斯洛伐克的义务

——摘编自张继平、胡德坤编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构筑集体安全机制的途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20世纪30年代构筑集体安全机制受挫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