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1 .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等西方大国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出发,确定战略控制范围,首先提出了利益边疆的概念,纷纷建立利益边疆。边疆观也随之转型。这反映出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B.冷战结束后美国力图建立单级世界
C.科技革命影响国家战略选择D.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2019-12-1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材料 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日美同盟成立,成立初期是政治军事同盟关系,冷战结束,尤其是苏联的解体,使日美两国面时的军事威胁消除,日美在经济领域的摩擦不断,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增强,日本作为“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国际形象使日本更坚定地走“国家正常化”道路。2005年《日美安全保联合宣言》的表和1998年的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出台,标志着日美同盟的性质以军事性为主向以政治性为价取向的目标转变,日本与美在地区及全球范围的合作,以“平等伙伴”的身份、以“分担责任”的名义参与地区及国际安全与政治事务,有助于扩大日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作为回报美国公开表示将支持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任理事国,也是维护美国在东亚地区战略利益的重要工具、是维护东亚和平与稳定的砝码。日美同盟合作领域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同盟的合作领域由所在地区转向全球,合作的主要内容从军事面向其他层面扩展,日美同盟的战略目标不再局限于亚太地区,而是意指全球。

——摘编自杨杨《日美同盟与东亚区域合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日同盟的演变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日同盟演变的历史影响。
2020-05-2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0届高三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第五十六届慕尼黑安全会议(慕安会)于2020年2月14日至16日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会议主办方发布的《2020年慕尼黑安全报告》,将“西方缺失”设定为会议主题。按照主办方的说法,“西方缺失”是指一种被广泛感受的不安,这种不安源于“西方”持久目标的不确定性和“西方”共同立场的缺失。导致“西方缺失”的内部因素是
A.“反自由主义”浪潮兴起B.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C.西方国家实力差距的缩小D.新兴市场国家的不断崛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美国人的研究认为勃列日涅夫后,苏联在第三世界政策上出现新动向,降低了对第三世界的义务减少对东欧盟国的承诺要盟国提高自力更生程度等。这种动向的出现
A.源于苏联实力的相对下降
B.体现了第三世界的崛起
C.表明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D.彰显了苏联的大国战略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动力,推动美国在1947年后开始构筑以支持西欧的复兴与联合,进而促使其与美国紧密合作为要点的大西洋联盟。杜鲁门表示:“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经过反复磋商,美国与西欧开始就筹建更大规模的军事集团问题进行谈判。……1955年5月5日,美国通过“伦敦——巴黎协定”将联邦德国拉入北约,最终建成了以美国为主导、以联邦德国军队为骨干、囊括了西欧主要国家的大西洋联盟。

材料二   

1957年西欧签订《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
1966年戴高乐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将北约理事会和驻法美军先后赶出了法国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成为实力最强大的区域性经济组织
1969年勃兰特担任联邦德国副总理兼外长后,提出了适应本国经济实力的“新东方政策”,缓和与苏联的关系
1971年在美国宣布停止用美元兑换黄金后,西欧各国更公开要求取消美元的中心货币地位
1974年除爱尔兰之外的欧共体8国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北约15国首脑共同签署了《大西洋关系宣言》,强调美欧要在“友好、平等和团结的精神”之上“保持密切的磋商、合作和相互信任”

——以上材料均摘自颜声毅主编《当代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主导的大西洋联盟建成的几个关键性步骤,并对其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简述二战后20年间美国和西欧关系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中的原因。
2019-08-1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智能测评与辅导-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在次年的莫斯科奥运会上,美国发起抵制运动使65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缺席;苏联在1984年如法炮制,也率领19国缺席了洛杉矶奥运会。这说明
A.霸权主义影响国际间合作
B.这一时期的苏联处于守势
C.世界多极化趋势遭受压制
D.美苏态度决定国际性事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杜鲁门时期是美国核战略思想中“威慑理论”的形成时期。威慑,就是通过壮大自己和显示武力而让对手有所忌惮。这就是为什么在朝鲜战争、两次台海危机以及越南战争中,美国领导人屡次在公开场合“宣称”考虑使用核武器的原因。到了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威慑理论又被推到了一个新高度。国家安全委员会文件指出,面对苏联的扩展趋势,美国的安全将系于保持强有力的军事态势,强调以“打击力量实现大规模的报复能力”,而所谓的大规模报复能力则以“大规模的核能力为基础”。应该说,这一政策的逻辑是在苏联常规力量占优势时,美国试图绕过正面对抗,通过突出其军事技术上的两线地位,以“报复”促“威慑”,消除被社会主义阵营牵制在朝鲜和东南亚的可能性。另外相对于维持常规力量,核威慑是一种更为廉价的选择。当然这也受到广泛质疑,肯尼迪认为该战略让美国陷入两难困境:要么毁灭全世界,要么向苏联投降。大规模报复战略更使美国在第三世界自缚手脚,因为华盛顿很难决定用核战争的风险来反击苏联在第三世界的扩张。

——摘编自沈志华主编《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实行“核威慑”战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核威慑”战略的影响。
2019-02-2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1972年5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访问苏联,两国元首一致表示“将尽一切可能避免军事对抗和防止爆发核战争”。次年6月,勃列日涅夫访问美国,并签署了《美苏关于防止核战争协定》等协定。这表明
A.两国积极维护世界和平局面
B.美苏两国放缓核武器研制
C.美苏两国冷战出现缓和趋势
D.美苏两国放弃了冷战对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87年美苏两国领导人在华盛顿签署《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条约》,即《中导条约》。条约满足了美苏两国各自的利益需求,但苏联在谈判中显得更加积极主动,条约规定要销毁的中导数量,苏联也比美国高出一倍。苏联如此妥协的主要原因是
A.迫于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威胁
B.控制军备以缓和日益紧张的国际局势
C.力图为国内的改革争取和平环境
D.多极化的趋势下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1987年苏联与美国签署条约,承诺不再保有生产或试验射程在500至5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同时苏联减少了对东欧盟国的承诺。这些现象
A.导致两极格局的瓦解
B.标志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C.美苏由对抗走向合作
D.体现了国际力量的变动
2019-07-08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年清华大学高三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