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材料 在整个晚清阶段,中国一直是以战败国的身份,被先行的西方民族国家强行纳入国际条约体系。但迈入民国阶段,中国的战争处境终于有了结构性的改变:在民国的早期阶段,尽管中国仍然处于国内战争状态,南北对峙问题尚未露出解决的曙光;但在国际社会中的处境,有了改变的契机。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中国加入协约国的阵营,因此战后得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到战后订约与修约的队伍中。尽管列强对中国的尊重程度并没有根本的改变,试图将中国的国家利益在其他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倒手,但其所激起的中国民族国家意识却是空前的。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战后利益分配促进了中国的民族国家觉醒,成为国际俱乐部的一员,并因为五四运动而将现代国家建构最为重要的观念动力——民主与科学,成功带入中国的现代国家建构进程的话,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让中国第一次真正以战胜国的主导身份加入了国际联盟,也就是战后成立的联合国,并且以中国所取得的五大常任理事国地位,成功确立起中国在民族国家的国际条约体系中的自主地位。

——摘编自任剑涛《催熟民族国家:两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的国家建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大战对中国国家建构发挥作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中国国家认知的变化。
2021-05-24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投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美国政府认为必须动员社会上方方面面的力量进行战争努力,所以政府的计划委员会负责起了有关工业、运输、农业等各行各业的主要决策。工厂招募数百万的妇女来制造武器、弹药和军装,证明了战时经济能够迅速拉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这一成功的记录为后来的政府对整个国家经济的管理,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都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极具吸引力的模式。

——摘编自麦克尼尔《人 类之网:乌瞰世界历史》

材料二 如果说“ 一战”使美国脱颖而出的话,那么“二战”则把美国造就成了独一无二的经济巨无霸。美国借助“马歇尔计划”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其在当代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中心地位。美国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处于低迷,90年代初更是出现了负增长。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为借口,美国发动了海湾战争并迅速取得胜利。1992年的美国经济增长率高达3%。1999 年初,美国股市持续震荡股指大幅下跌,美国为首的北约酝酿发动了科索沃战争,在战争前后100多天的时间里,道琼斯股指的涨幅竞与美国之前近百年的涨幅相当。

——摘编自房宁《战争与美 国经济》


(1)根据材料并结 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外战争 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外战争对国际格局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材料   战后的英国涌现出了大量的回忆录、小说以及诗歌,这些文学作品纷纷强调堑壕战的恐怖以及英国青年在战争中的牺牲。他们谴责毫无意义的战争带来的恐怖景象,充满了对战后世界的危机感,爱尔兰著名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在其著名的诗作《基督重临》中就描绘了战后整整一代人的焦虑不安:“世界上到处弥漫着一片混乱,血色迷糊的潮流奔腾汹涌,到处把纯真的礼仪淹没其中,优秀的人们信心尽失,坏蛋们则充满了炽烈的狂热。”这种思想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大部分精英都已经认为一战是没有胜利者的,所有的参战国都是失败者。这样导致人们认为:在一场未来战争中也不会有胜利者,因此英国政府必须尽一切可能来避免战争。

——摘编自丁英胜《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军事战略与对欧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英国社会心理的特点及成因。
(2)根招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后英国社会心理状态对英国外交的影响。

4 . 材料   化学武器是一种极具实战价值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1914年10月,德军和法军在战场上开创了使用刺激性毒剂的先例,标志着化学武器正式走向历史舞台。起初,毒气弹施放的毒剂浓度也很小,不管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都不认为使用催泪弹违反1899年禁止使用化学武器的《海牙公约》。

1915年3月,德军最高指挥部召开秘密会议,制订了一项阻止英法联军的作战计划4月22日上午,在伊普尔前线阵地上,德军用氯气攻击英法联军阵地。英法联军有1.5万人中毒,至少有5000人死亡。一战期间,估计至少有50965吨毒气用于战争。根据官方公布的数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化学武器制剂而造成的非致命性伤亡约1176500人,至少有85000人死亡,经过一战残忍的毒气战后,1925年,《日内瓦协定书》再次重中禁止使用毒气,各国也都清楚毒气弹的使用只能引起对方同样的报复。因此在二战中,尽管美、英、苏、德等各大国都做了毒气战方面的准备,但大规模毒气战并未在他们之间爆发。

——摘编自唐瑾《底线被践踏:一战中惨烈的毒气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中毒气用于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战中毒气战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很多交战国都是统治非洲大部分地区的殖民列强,非洲殖民地几乎都参加了战争。为了支持战争,殖民者加大对殖民地的100多万非洲士兵直接参与军事作战,殖民列强鼓励身着制服的非洲属民去杀死“白人”敌人,而在此之前,因为肤色,这些“白人”的生命还被看成是神圣的。不仅男人,女人和孩子也被当成搬运工为军队服务。最终,大约15万非洲士兵和搬运工人失去生命。为了加强对非洲的统治,战争期间及战后,殖民者加大对殖民地的基础设施投资,尤其是港口、公路、铁路、电缆等。

但是,殖民者对非洲的拉制和掠夺,使很多非洲人倍感失望,他们对战争做出贡献,却没有得到回报。在一些被称为“新精英”的知识分子中,非洲认同和民族性的观念产生了。这种思想影响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非洲民族主义运动。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非洲殖民地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非洲殖民地产生的影响
6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战争伊始,法国用满足罗马尼亚领土要求的办法把这个东欧小国拉入协约国集团。1914年9月5日,英国外交大臣和俄、法驻英大使签署了《不单独媾和宣言》。9月14日,俄国外交大臣又就战后重新瓜分势力范围问题提出了非正式建议,这些建议得到了英、法两国的赞同,但在法国将取得部分莱茵地区的问题上,英国却持否定态度,这就为战后两国的关系投下了阴影。1915年法国就向俄国和比利时提供了多达2.5亿法郎的资金,还对希腊和塞尔维亚等国进行贷款。1915年3月,俄国公开索取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峡,经过一番幕后交易,英、法在俄国同意后,于1916年5月初签订了《赛克斯——皮柯协议》。根据这个协议,叙利亚、大部分库尔德斯坦和一部分阿那托利亚都将落入法国手中。

——摘编自张芝联主编《法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期间法国开展外交活动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一战期间法国的外交活动。
2018-12-02更新 | 110次组卷 | 7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六盘山高中2019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历史上,中国虽然宣布了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并没有真正派出军队参战。真正卷入战争的中国人,是14万中国劳工,协约国称为“中国劳工旅”。

在欧洲战场上,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在德国的步步紧逼下损失惨重,面临着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为了更多的欧洲人从工业劳动中解放出来走向前线参战,英国和法国将他们的目光投向中国廉价又丰富的人力资源。……1916年至1918年间,英法两国在中国共招募华工14万人左右。按照最初约定,华工的工作是以工代兵,并不参战,但事实上华工的工作几乎都是处于最前线。他们到欧洲后多从事挖掘战壕、筑路、救护伤员等战勤和战斗工作,约两万人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有的只有工号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中国劳工旅的大多数人在1919年和1920年回国,留下来的三千人在欧洲扎下了根,构成了当时法国和比利时华人社会的核心。

李肇星在凭吊一战赴欧华工墓地后表示,许多一战华工战后成为第一批移居法国的华人,为中法友谊做出贡献。

——摘编自光明网《14万中国劳工参加一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劳工旅”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劳工旅”的历史贡献。
2018-01-24更新 | 415次组卷 | 18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0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而在同一年(1917年)的早些时候,4月1日的夜间,美国总统威尔逊忧心忡忡地向《世界日报》的柯布尔先生讲了下面的一番话:“战争会使我们所知道的世界翻身。只要我们不参加战争,则中立主义还可以有优势地位,假使我们加入了协约国方面,则世界就会离开了和平的基础,而进入了战争的基础了。那就是说我们也和旁人一样的丧失了头脑,不再有是非的考虑,那也就是说这个半球上的大多数人民都会发了战争狂,放弃了冷静的思考,而集中其精力来从事于毁灭。”威尔逊又说,美国的宣战,其意义即等于德国已经被击败了,而且是相当的惨败,所以结果将是一个指定的和平和胜利的和平。威尔逊的这种矛盾的心理,没有能挡住美国公众对惩罚德国的义愤,美国终于参战了。不过,欧洲的政治家们不是像威尔逊总统一样,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称为“胜利的和平”或 “指定的和平”,而是尖锐地指出:欧洲失去了无胜利有和平的机会,得到了有胜利而无和平的结局。

——摘编自王苏波《恶魔在徘徊对20世纪战争的回顾与反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威尔逊的矛盾心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欧洲人“得到了有胜利而无和平的结局”的理解。

2017-06-12更新 | 25次组卷 | 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材料一   德国1871年统一后,社会各阶层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媒体大肆宣扬“地缘政治学”、“生存空间论”、“人种优劣论”、“武力决定论”等等,其主题是德意志人是最优秀民族,注定对世界起到支配作用。对这种民族主义情绪,政府有意培养,学者也著书立说加以解读,正当化这种疯狂的自命不凡,这是后来纳粹在德国崛起的思想基础。意味深长的是,虽然很多人将德国的侵略扩张下意识地归罪于上层容克贵族,但实际上煽动民族主义最卖力的却是德国新兴的工商阶层及专业人员阶层。比如在这方面影响力最大的“泛德意志同盟”,其成员多为大资本家、议员、律师、媒体老板和主笔、政府官员、军官、牧师和教授等。

——节选自《一战的启示:不可放任狂热民族主义情绪》

材料二   小说《火线》亦名《一个班的日志》,叙述一个法国步兵班的“蓬头兵”在欧洲战场壕沟里受难的历程。作者揭露交战双方的主宰们对本国庶民采用“填脑术”,反驳赞美参战官兵为“爱国英雄”,坦言:“我们不过是一帮兢兢业业的屠夫!”小说结尾,他大声疾呼:“不!成为战胜者,这不是应取的结果。要战胜的并不是德国人,而是战争本身!”这里,作者发出的是鲍狄埃在《国际歌》中的强烈号召:“吾侪和兮,战彼暴君!”

——摘编自沈大力《一战的回响:晴天霹雳》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1871年统一后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小说《火线》结尾的呼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