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期间,美日在华势力崛起。美国为了应对战局,有系统地构建面向海外的新闻宣传,1917年4月13日,成立了公共信息委员会,在中国宣传美国理想,引导战后中国走上一条美国式发展道路,推动并参与了1918年9月在中国建立的公共信息委员会中国分部,美国驻华公使馆的书记官(副领事)伯尔兼任中美通信社主干事,经常向北京和天津两地的《益世报》提供不利于日本的消息,与美国报人卡尔.克劳一起利用英美烟草公司的中国人从事抵制日货的活动,鼓动北京六大中文报纸联名向威尔逊总统发了长文电报,批评日本在巴黎和会上的态度,请求美国帮助。从侧面印证了早在五四运动爆发以前,中国内部就出现了有计划反日的征兆,中国人的反日诉求与部分在华美国人的活动实现了步调上的一致性。

——摘编自 上海日本商业会议所《就山东问题抵制日货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前后美国在华反日舆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对美国的影响。
2020-05-1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9 年,德国政府宣称德国是“为了自卫而战斗”,为“民族生存”而战,并且把兴登堡、鲁登道夫等战犯奉为为祖国而战的“民族英雄”,抵制对他们的审判。1924 年德国加入国联的四大条件之一,就是必须不再以任何方式使德国承认战争罪责。民族主义者继续宣扬“德意志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有权支配世界。德国的军队、大中学校成了梦想通过战争实现复仇、恢复昔日荣耀的精神家园。军方“宣称德国军队从未被真正打败过”,军事家伯恩哈迪构建了“总体战”理论,认为在和平时期必须做好战争准备,特别是民众的战争准备,泽克特、古德里安等将领提出机动灵活原则是军队作战的关键。

——摘编自张国臣《试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对一战的反思》


(1)根据材料,指出一战后德国对战争反思的特点,并概述其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德国对战争反思的特点形成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一战爆发,中国“希望”成为参战国,以期收回某些列强在中国的利益,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并且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潜艇战时悍然声言,无论是中立国与协约国间、还是中立国间通商的船只,只要经过其封锁区域,一概击沉。但是,对中国这个“弱国”和“半殖民地”,列强是不放在眼里的,他们对中国“要求参战”和成为“参战国”,是从维护列强自身利益出发,而非顾及中国的利益。后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一败涂地,但以战胜国姿态出席巴黎和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走上了国际舞台,揭开了中国追讨合法权益,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第一步,并进而促使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思想。

——摘编自袁继成、王海林《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巴黎和会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4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816年,英国最早的和平主义团体——伦敦和平协会——即已诞生并开始了活动,而和平主义真正大范围地在英国风行则是在一战后。厌战、反战的情绪在英国乃至欧洲弥漫,大批和平主义组织不断涌现,支持者也不断增加。成立于1918年致力于宣传国际仲裁和全面裁军的国家联盟协会在1922年拥有20万会员,到1932年发展至100万人。1933年,面对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统并解散国会的举动,牛津大学俱乐部通过不再“为国王和国家而战”的决议,类似决议相继出现在20多所大学中。当年秋,执政党工党表示“一旦出现战争或战争威胁即以总罢工相胁迫”,其领袖更宣称要“关闭所有征兵站,遣散陆军,解散空军,废除一切可怖的战争设施”。

——摘编自张艳婧《两战期间英国和平主义与绥靖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英国和平主义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英国和平主义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   1918年年底,英军占领了南库尔德斯坦大部分地区。但是,英军在占领南库尔德斯坦的初期处境非常艰难。英国政府认为,需要选择一个代理人来管理南库尔德斯坦。后来,南库尔德斯坦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部落领导人马哈茂德在英国的支持下,建立了自治政府。但马哈茂德有很强的权力欲与野心,这引起了英国当局的强烈反应。在镇压了马哈茂德领导的伊拉克库尔德人暴动后,英国正式开启对南库尔德斯坦的直接统治。此后,英国与伊拉克库尔德人战时已经确立的友好关系与进一步合作的潜在基础被破坏。在1918~1920年,英国对伊拉克库尔德人的政策引发了土耳其、法国与波斯的严重关切,地缘政治博奔日趋白热化。未来中东地缘政治局势大多也处在紧张与混乱之中。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伊拉克库尔德人统治方式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对伊拉克库尔德人政策变化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当1914年8月大战爆发后,日本朝野好战分子,都认为大战是变中国为日本附属国的绝好时机。1914年12月,日本政府正式确立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15年5月,袁世凯被迫答允了这一丧权辱国的条约。英、法、俄、意等帝国主义由于本身已陷入欧战,为了保存自己侵华的既得利益,竞相与日本妥协和勾结。1917年春,英、法、俄、意等国纷纷与日本订立密约,迎合讨好日本,出卖中国。在大战期间,惟有美国是日本独霸中国的一大心患。美国在与日本的抗衡中,政治上有争夺也有勾结,经济上则乘虚而入,渗透扩张。1917年11月在华盛顿与日本签订的《蓝辛石井协定》则是美国政治上妥协日本,经济上抗衡和威胁日本的文证。

——摘编自陈国清《简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若干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侵华格局的变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9年,大多数德国人失去了1914年一战前的激昂情绪。那些参加过一战的老兵们对于这一轮战争的态度却成两极:一部分人在经历了战争有可能带予人类的创伤后成了和平主义者,发起了和平主义运动,呼吁停止战争;而另一部分人则大声呼喊道:“新一轮的战争,我们要打的更猛,更迅速,更不留情!”这一部分人中,也包括希特勒。

一战中,德英海军在北海上的海战导致了德国海上物资运输的瘫痪。德国短缺的物资中的三分之二被统一分配至前线,只有三分之一分配给国内的平民。伴随着德国严冬一起降临的,是饥荒和传染,这场战争是我的大学……是我生命中最难忘的、最伟大的时期,希特勒后来谈到一战时这样说。

——摘编自《凡尔赛和约下的的德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参加过一战的德国老兵对于新一轮战争的态度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上述态度。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历史上,中国虽然宣布了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并没有真正派出军队参战。真正卷入战争的中国人,是14万中国劳工,协约国称为“中国劳工旅”。

在欧洲战场上,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在德国的步步紧逼下损失惨重,面临着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为了更多的欧洲人从工业劳动中解放出来走向前线参战,英国和法国将他们的目光投向中国廉价又丰富的人力资源。……1916年至1918年间,英法两国在中国共招募华工14万人左右。按照最初约定,华工的工作是以工代兵,并不参战,但事实上华工的工作几乎都是处于最前线。他们到欧洲后多从事挖掘战壕、筑路、救护伤员等战勤和战斗工作,约两万人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有的只有工号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中国劳工旅的大多数人在1919年和1920年回国,留下来的三千人在欧洲扎下了根,构成了当时法国和比利时华人社会的核心。

李肇星在凭吊一战赴欧华工墓地后表示,许多一战华工战后成为第一批移居法国的华人,为中法友谊做出贡献。

——摘编自光明网《14万中国劳工参加一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劳工旅”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劳工旅”的历史贡献。
2018-01-24更新 | 417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9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20年1月,国际联盟宣告正式成立。国际联盟以保障国际和平与促进国际合作为宗旨。国联盟约规定通过集体安全、裁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措施,以保障会员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并规定对违背者实行经济制裁。凡是在大战中对同盟国宣战的国家和新成立的国家都走国际联盟的创始成员国。行政院是国际联盟最重要的机关,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4国为其常任理事国,美国未加入。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驻国联代表施肇基向国联理事会控告日本侵略中国领土,破坏国联盟约,要求国联采取行劝。1933年2月,国联大会以42票赞成,日本1票反对,通过了接受《李顿调查团报告书》决议,承认东北是中国领土一部分,主权属于中国;主张既不应该维持“满洲国”的现状,也不应该恢复到“九一八”事变以前的状态,而是应该中日两国都从中国东北撤出武装力量,中国东北由西方列强各国共管。日本以抗议该报告书为由,宣布退出国际联盟,致使国联的调查报告书成了一纸空文。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成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李顿调查团报告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