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以铀矿石为主的核原料是二战期间英美开展“曼哈顿工程”的物质基础,控制全球核原料,不仅关乎战时英美共同事业的成败,而且能够防止纳粹德国首先研制出原子弹,同时也为战后英国独立开展核研发和美国进一步加强军事核能力的优势奠定基础。为此,除英美自身及英联邦国家的资源以外,两国政府尽一切努力联手控制了当时全球最大的铀矿产地——比利时所属刚果的资源,并在战争后期在葡萄牙、荷属东印度和巴西成功地实施了类似行动,一定程度上还迫使瑞典承诺禁止出口铀矿石,从而在战争期间总体上实现了对核原料的全球控制。可以说,二战期间英美对核原料的全球控制,从一个不太被人关注的方面也折射出大国与小国、强国与弱国之间的关系和博弈。

——耿志《二战中英美对全球核原料的控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美对全球核原料控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美对全球核原料控制产生的影响。
2021-03-21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9394月到8月,英、法、苏三国进行了关于缔结互助条约的谈判。英法虽然参加了军事谈判,但只想利用军事谈判来“威慑”德国,以达到避免战争的目的,而不是想用英法苏军事同盟来打击德国。英法还企图用军事谈判来牵制苏联,以阻止苏联加入德国阵营。有鉴于此,苏联转而与德国接触。1939823日,两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进行任何武力行动、任何侵略行为或者任何攻击;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为的对象时,另一方不向该第三国提供任何支持;缔约任何一方不得直接或间接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当波罗的海国家和波兰的领土发生变动时,苏德两国以立陶宛的北部疆界、波兰的纳雷夫河、维斯杜拉河和桑河一线为界划分势力范围。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九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苏三国军事谈判的各自目的及主国未能缔结互助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1622 凌晨,德国未经宣战突袭苏联,猛烈轰炸苏联西部的机场、铁路枢纽、军事营地、重要城市和正在国境线调动的苏军。苏联领导人相信德国在结束对英国的战争前不会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的前五个月内,德军深入苏联境内850——l 200公里,封锁了列宁格勒。紧逼莫斯科,占领苏联国土 150万平方公里。1941930日至1942420日苏军与德国侵略军进行了莫斯科会战。10月德军发起总攻,战线一度逼近莫斯科,德军一度对占领莫斯科盲目乐观。然而在全苏人民的支援下,苏军投入大量预备队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浴血奋战,挫败了德军攻占莫斯科的战略企图。12月苏军进入反攻阶段,最终苏军把德军击退150400公里,德军约50个师被歼,仅陆军就伤亡83万人,并被迫把39个师6个旅的80万补充兵员从西欧调往苏德战场。

——摘编自王绳祖 《国际关系史》第六卷(有改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在战争初期失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意义。
2021-03-17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为切断中国与西方联系的陆上交通线,并建立西攻印度的前进基地而入侵缅甸。应英国政府的要求,中国军区出师缅甸,开辟了连接中国战区和太平洋战区的滇缅战场。1942年春,10万中国远征军由云南西部首次入缅援英抗日。在战争中,远征军浴血奋战。给日军迎头痛击,援救了7000多名英军,还解救了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记者等。但由于盟军指挥不协调,远征军撤出。19445月,中国军队强渡怒江,再次入缅作战,滇西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遥相呼应,对缅甸日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1944年底,中、英、美、印军队和缅甸游击队配合收复缅北大部分地区。到了19455月,日军向缅泰、缅马和缅越边境退却,缅甸全境解放。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有改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滇缅战场开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滇缅战场获得胜利的意义。
5 . 阅读下图漫画,漫画上方的演出通知中写着:“预先安排的阿道夫·希特勒的凯旋赞歌,将改为演奏葬礼进行曲-安息吧,第六集团军!”这张漫画指的事件是
A.不列颠之战B.斯大林格勒战役C.诺曼底登陆D.库尔斯克战役
2021-03-05更新 | 22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普师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年苏联向英国提出希望在除苏联战场外的西欧开辟对德战场,从而使德军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英国应允会“援助”苏联,但并没有急于开辟第二战场。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天,丘吉尔宣布对日作战,并向国王提出立即访问华盛顿。同年1222日,美苏首脑第一次华盛顿会议召开,会议公布了由26国签署的《大西洋宪章》,与会政府保证:“同本宣言各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国单独停战或媾和”。直到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罗斯福意识到开辟第二战场的急迫性,担心德国落入从东进攻的苏联之手。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最后向英国施压,迅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4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第二战场最终开辟。

——摘编自覃雯《1942年美国和英国关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博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苏美英三国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历史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06月,德国控制了北起挪威、南至西班牙的大西洋沿岸,而英军在之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中损失惨重,但拒绝投降。为了尽快征服美国,希特勒亲自制定了“海狮计划”,试因以频繁的空袭夺取制空权,在空战中,德军先后出动了4.6万多架次飞机,向英国投下6万多吨炸药,英国的伦敦、考文垂、伯明翰等大城市陷入火海,8.6万余名居民被炸死或炸伤,100多万栋建筑物遭到破坏,许多城市被摧毁,英国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丘吉尔赞扬英国军民的牺牲:“他们以自己的劳苦、眼泪和血汗,粉碎了希特勒妄图迫使英国退出战争的狂妄企图。德国空军这把胡匙始终没有打开英国防御的大门。”19422月,希特勒同意完全搁置“海狮计划”,宣告这一战略的破产。这不仅是德国在二战以来的首次失败,而且将“闪电战”变成了“持久战”,使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海狮计划”破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狮计划”的影响。
2021-02-20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1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1年12月初,日本在“大东亚共荣圈防卫计划”中提出西进战略构想,将印度等地列入日本太平洋战争外围作战和防御范围。日本希望,德意向中近东地区进军,控制红海,进入印度洋,与日本共同加强在中近东的战略态势,使英国屈服,然后努力歼灭美英海空兵力。在日本取得太平洋战争初期胜利后,西进作战计划被提上日程,海军决定将作战重点从太平洋转向印度洋,陆军却提出将作战重点放在中国。随着太平洋战争进入战略转折时期,形势对日本越来越不利。德意在北非、地中海作战的失利,使德意不可能进入西亚与日本会师。日本西进的主力是陆军,但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近70%的兵力在中国战场作战,深陷于中国战场。所以,西进战略只存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便夭折了。

摘编自胡德坤《中国抗战与日本西进战略的破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西进战略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西进战略破产的原因。

9 . 1941年7月,日本入侵法属印度支那南部(橡胶和石油资源较丰富的地区)。日本的这一行为严重触碰了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利益,美国立即宣布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并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一切资产。美国的这一做法
A.加速了日本偷袭珍珠港B.使日本在战略上转攻为守
C.有效阻止了日军的南进D.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10 . 1941年8月以来,苏联在197个城市居民点施行食物购买证政策。将居民分为四类按不同的标准配给粮食。其中,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尤其是航空、化工、坦克、煤炭、石油等部门工人在分配链中处于最高位。这一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十月革命的成果B.争取卫国战争的胜利
C.保障优先发展重工.业D.确立起计划经济体制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