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的南进战略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利益,罗斯福政府的对日政策发生了变化。1941726日,美国冻结日本在美财产。81日,美国停止对日本全部石油输出。同时,美国没有放弃同日本达成妥协的努力,由于日美矛盾逐渐加深,谈判陷入僵局。11月中下旬,美国拒绝了日本的最后谈判方案之后,要求日本无条件从中国和印度支那全能撤军,放弃在华权利,德、意、日同盟条约不再有效。日本认为这是逼迫自己投降的最后通牒,决定以谈判为掩护,伺机发动战争。1941127日,日军对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了突然袭击,以微小的损失为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随后,日本向美英正式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影响。

2 . 1941年,战争的天平开始倾斜。侵略英国受阻后,希特勒把目标转向了苏联。希特勒希望在这一广阔的农业地区为德国殖民开辟空间。德国的袭击开始于6月,所有的联盟姿态都被抛到了一边,德国人轻而易举地侵入了苏联中部。但在失去土地和大量人口的情况下,苏联军队并未崩溃。他们向后撤,重新建立起了苏联东部的工业。正像一个多世纪以前拿破仑入侵时一样,天气也帮助了俄国人,盼望着另一场战争快速顺利的德国人被苏联的严冬阻止了。与英国人民一样,苏联人民的士气大大有助于他们取得战争的胜利。在整个1942年.虽然德国的军队继续向前推进,但他们已经不具备给对手以压倒性打击的能力了。

——摘编自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第三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中的重大战争及其对二 战态势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41年“战争的天平开始倾斜”的历史意义。

3 . 材料   1940 年春夏之交,法西斯德国在欧洲的“辉煌胜利”,加剧了对美洲大陆的战争威胁,同时也刺激了日本进一步在太平洋区域扩大侵略的野心。有鉴于此,制定战时大战略成了美国的当务之急。1940年6月,马歇尔道次提出了“先德后日”的战略构想。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希望以此为契机争取使美国将战略中心转向远东太平洋方面。但是,蒋介石的努力并没有奏效。这意味着中国所面临的战略局面不会有根本的改观。从1942年7月到1943 年6月,苏联获得美国700万吨的军火和其他物资,而中国则在为每月得到5000吨的物资援助作最大努力。作为补偿,美国除了尽力通过驼峰航线维持对华空运外,还以废除不平等条约、支持中国的战时大国地位等方式在精神上给中国以鼓励。

——据韩永利《战时美国大战略与中国抗日战场(1941~1945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制定“先德后日”战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先德后日”战略对中国抗战产生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因为俄国是英国的一个假象同盟国,若是能够首先加以毁灭,则英国所留下来的唯一靠山,就只剩下了美国一国了。而美国是否会继续支援英国,也就会发生疑问了。因此德国人决定迅速击败俄国。不列颠现在所面临的最大危险,既不是德国人的直接攻击,也不是其间接路线;但是只有一个会战,那就是美元之战,英国正面临着战略性破产,因为没有美元来购买它的粮食、军火和船只。除非它能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就只好和德国谈判了。一九四一年三月八日,美国参议院以六十票对三十一票,通过了《租借法案》。这个法案使美国可以加惠于世界上任何国家,制造和采购一切军需品,任意把一切与防御有关的物品加以出售、转让、交换和租借。这个法案使美国总统可以在地球上任何角落里参与战争,宣战或不宣战都并无区别。

——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纳粹德国仓促进攻苏联的原因。
(2)根据所学,分析《租借法案》的历史作用。

5 . 材料   二战爆发后,1940年美国与澳大利亚正式建交。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澳大利亚对日宣战。1942年1月,日军空袭澳大利亚北海岸,澳政府不再把维护英国在远东的基地作为首要任务,而是把保卫本国安全作为首要目标。1942年3月,菲律宾陷落,美军将领被迫率部南下在澳大利亚登陆。随后,双方设置美澳联合司令部,大本营设在墨尔本。在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有100多万的美军经过或驻扎在澳大利亚,美军的大部分物资支持由澳提供。菲律宾被占领后,澳大利亚成为美军太平洋反攻的跳板。美澳两国在“二战”期间建立的战时军事同盟,为战后构建美澳同盟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摘编自王娟《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构建战后亚太同盟体系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美澳军事同盟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时美澳军事同盟形成的影响。

6 . 材料 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节选)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九日)

自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全世界一切民主国家将无处不受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同时全世界的一切民主国家也将无处不起而抵抗。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在罗斯多夫胜利,伟大的苏联红军已经开始进入对德反攻阶段的情况之下,在英美两大强国具有丰富资源与极大军方的情况之下,在我们中国已经在日本侧面英勇奋战五年之久的情况之下,在德意日三国资源将届枯竭内部人心动摇的情况之下,即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尚能逞凶于一时,即使日本法西斯于其在太平洋作战的初期可能获得许多胜利,并可能截断我滇缅路,还可能对我举行残酷的战争,但法西斯阵线的最后失败局面与反法西斯阵线的最后胜利局面是已经确定了

——选自《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对时局的认识。

7 . 材料卢沟桥事变后,日本政府多次召集议员、财界、舆论界的会议,要求其与政府合作。《朝日新闻》《日日新闻》《读卖新闻》等大报,都开辟国民“国防捐款”专栏,每天更新捐款人姓名、捐款数额等信息,并配以煽动性语言,以增强示范效果。1937年8月,日本内阁通过《国民精神总动员计划实施纲要》,要求国民“增强举国一致,尽忠报国的精神”。9月11日,在东京召的国民精神总动员大会,要求国民做到尽忠报国,坚忍持久,支持战争。10月成立了米官半民性质的国民精神总动员联盟,在全国各地成立相应的组织,各级行政长官兼任会长。1938年4月,日本政府颁布《国民总动员法》,以立法的形式将国民卷入战争体制。

—摘编自史桂芳《日本国内战争狂热的形成及原因》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全面侵华初期战争动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全面侵华初期战争动员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盟国开始就开辟第二战场问题进行协商。丘吉尔表示,在目前情况下,大举登陆必遭“血腥还击”,而小规模袭击“只能导致惨败”,拒绝了苏联的提议。1942年上半年,在国内外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美国提出的西欧作战计划,但在开始时间上作出了重大保留。同年8月,在与斯大林的会谈中,丘吉尔把法西斯在欧洲的统治比喻为鳄鱼,主张应该首先打击它“柔软的下腹部”,强调在英国传统势力范围的北非、包括巴尔干在内的地中海地区展开军事行动的重要性,而第二战场的开辟只能推迟。在1943年底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经过激烈的斗争,英国不得不同意开辟第二战场的具体计划。1944年6月,盟军终于实施了在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计划”。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拖延第二战场开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战场成功开辟的意义。
2019-06-08更新 | 3684次组卷 | 26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阎高蓝周临鄠六区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二战场成为苏、美、英三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英国极力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它的战略是首先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维护其海上运输线。而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略目的。这其中,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谁控制了北非、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谁就掌握了地中海这条重要的海上航运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利比亚是意大利的殖民地,毗邻的埃及受英国控制。墨索里尼为实现其建立“新罗马帝国”的梦想,极力要把英国势力赶出北非和地中海。1942年6月,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由此,爆发了阿拉曼战役。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曼战役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曼战役的意义。
2019-06-08更新 | 4252次组卷 | 18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法国在法德边界采取消极态度,又在其他地区开展一些徒劳的行动,这一切都正中希特勒的下怀。他突然开始入侵法国,这大大挫败了盟国的士气,也使他的将军们瞠目拜伏,对于希特勒从阿登利用装甲部队突袭的想法无人表示反对。就在法国还在为挪威战败晕头转向时,就在盟国军事后勤工作还是一团糟时,他动手了。

这次进攻法国的军事赌博是完全胜利了。战争在1940年5月10日打响,六个星期以后,法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希特勒得到了他所要的一切。双方悬殊的伤亡人数展示了德国的巨大军事胜利。6月10日,意大利作为德国盟友参战,6月24日签署的法国与墨索里尼的停战协定中包括了法国在战后从各殖民地撤军。

——摘编自【英】保罗·约翰逊主编《现代:从1919年到2000年的世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败亡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