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越南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6年,当“冷战”这个概念流行起来的时候,东亚已经是烽火遍地了。如果以热战为标准。东亚则是独一无二的。不论是列强在二战后期基于外交协调的各种安排,还是战争结束时基于军事占领的现实造成的局面,都没有阻止一个个东亚国家由于内部矛盾采取行动和发生战争,其中包括内战(中国)反殖民主义战争与冲突(越南与法国、印度尼西亚与荷兰)直至大国之间的大规模地区战争(朝鲜战争)也有新兴国家之间规模不大的冲突。以往的论著都将这些事件同美苏爆发冷战紧密联系,以致忽视甚至无视东亚地区内的各种力量的极端重要性。这并不符合历史进程的真实情况,至少在东亚陆地部分的主要地区是这样,在那里美苏也可以说是被各种当地力量加以利用的外部因素。

——摘编自牛军《从开罗到万隆:战后东亚秩序的缘起(1943﹣1955)》


(1)根据材料,概括战后初期东亚秩序发展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初期东亚秩序特点形成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69年1月尼克松入主白宫,鉴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衰落,为了保住霸权地位,提出了一整套新的对外政策方针。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在出访欧洲途中,在关岛谈到了美国对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政策。“……除非受到一个大国的带有核武器的威胁外,美国鼓励并有权期望逐渐有亚洲国家本身来处理,逐渐由亚洲国家本身来负责。”1970年2月18日,尼克松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作为“新的和平战略”三大支柱,使“尼克松主义”不仅成为规定美国的海外义务及其盟友的关系,而且成为规定对苏对华政策的指导原则。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发表讲话承认国家战略格局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而是有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和日本五大力量中心。尼克松主义无疑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它不仅在尼克松任内成为对外政策的指南,而且对以后历届政府的对外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概括尼克松主义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尼克松主义的性质及其作用。

3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尽管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美周仍是二战唯一真正的胜利者。正是在这种实力悬殊的背景下,美国取代了英国的地位,并着手在大英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被称为“美国治理下的和平”的国际新秩序。相应地,二战后美国外交战略出现了重大转突,从传统的不卷入政策转变为国际主义。

实力的增长也导致美国的野心日益膨胀,在设计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时,美国的决策者意识到苏联将是主要障碍。为了阻止共产主义扩张,美国也冒险打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几场“热战”,并为此付出代价。此外,美国还或秘密或公开地支持美国认为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众多国家,包括危地马拉、伊朗、古巴、刚果、智利、安哥拉、格林纳达和阿富汗。为了支持这些自称反共的独裁者,美国的政策背弃了美国外交战略的初衷,迫使这些国家的精英走上反美的道路,这也玷污了美国作为“自由世界”领袖的国际声誉。

尽管如此,“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整体上还是成功的。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冷战”结束时,苏联解体,美国则在世界上独占鳌头。

—梅仁毅等《美国是如何把握战略机遇期的——基于关键时刻外交关系政策的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带来的影响。

2017-06-17更新 | 91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浦北县金浦中学中学2017年秋季高二年级9月份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