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官修史书《资治通鉴》对617年李渊父子在晋阳起兵时的记载为:“上(李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上谓世民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世民拜且辞,“减书对同年十一月,唐军攻克长安后的情形记载道:“将佐亦请以世民为世子。上将立之,世民固辞而止","世民功名日盛,上常有意以代(长子)建成,建成内不自安,乃与元吉协谋,共倾世民,各引树党友”。

——摘编自刘东社《玄武门之变史事发覆》

材料二   陈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指出:“唐自开国时建成即号为皇太子,太宗以功业声望卓越之故;实有夺嫡之图谋,卒酿成武德九无年(626年)六月四日的玄武门事件。”“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及其谋士主动发起的一场宫廷夺嫡政变,政变的结果是原太子李建成命丧黄泉,李渊主动逊位,完成政权鼎革,李世民继承大宝,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摘编自李巍《玄武门之变与贞观雅正诗风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说《北宋《资治通鉴》与现代学者对玄武门之变发生原因的认识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造成北宋《资治通鉴》与现代学者对玄武门之变解读不同的因素。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2 . 在朝廷内多人反对出兵的情形下,不为郑氏政权所惑,拒绝其“请照琉球、高丽等外国例,称臣进贡”的请求……六月,清朝取得澎湖海战的关键胜利;八月,清军进入台湾岛。当时当政的清朝皇帝是(     
A.顺治帝B.康熙帝C.雍正帝D.乾隆帝
2022-12-21更新 | 186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预测卷(三)(12页)
3 . 唐太宗李世民生前就将自己的陵墓安排好了,“因山为陵,容棺而已”,以防子孙将其厚葬造成浪费。他还指出:“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唐太宗此举(     
A.源于经济凋敝的现实B.推动“贞观之治”的形成
C.旨在改善民众生活D.表明唐初社会矛盾尖锐
2022-12-15更新 | 19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选科调研第二次测试历史试题
4 . 清以前,没有一个王朝在台湾设置郡县。康熙时规定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由中央派官治理及驻军守卫,并派巡台御史监察官员。这体现了(     
A.台湾与大陆治理一体化B.郡县制的内容得到完善
C.清朝边疆政策的灵活性D.闭关锁国政策不斯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贞观中百谏者,首推魏征。唐太宗对朝臣说:“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魏征因病辞官,太宗挽留。材料认为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A.吸取教训,调整策略B.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C.知人善任,虚怀纳谏D.戒奢从简,与民休息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统军征战中,唐太宗目睹了百姓的艰难,经历了隋朝由盛转衰至灭亡的过程,对“骄奢亡国”的教训有着清醒的认识。即位之初,他就定下戒奢从俭的4条规矩:“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同时,也以俭律己、以俭率下、以俭教子,在吃穿用度、出行、婚嫁等方面,都“唯欲躬务俭约,必不辄为奢侈”。由此,一时朝野上下尚俭成风。如魏征去世后,其夫人力辞“一品礼”,陪葬品连茅草人马也没有。贞观七年,唐太宗特命魏征编《自古诸侯王善恶录》,希望皇子们研读后能“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李治继位后,“守之以约”,史称“永徽之治”。…

“奢侈者可以为戒,节俭者可以为师”,唐太宗“戒奢尚俭”这一修身治国之道,属于历史,也属于当下和未来。

——摘编自郑深宇《唐太宗的节俭之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崇尚节俭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认识古代帝王的“崇尚节俭”。
2022-07-12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康熙帝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封建帝王,他与他的子孙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上长达一百五十年的“康乾盛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生平大事年表

时间年龄主要事迹
16541生于紫禁城,姓爱新觉罗,名玄烨
16618玄烨即位,改年号为康熙
166714亲政
167320吴三桂反于云南,“三藩之乱”爆发   
168128清军进军云南,“三藩之乱”最后平定
168330任用施琅攻占澎湖,迫使郑克塽降清
168431
168532第一次雅可萨之战
签订《尼布楚条约》
169037清军打败噶尔丹于乌兰木通
169643 亲征噶尔丹,昭莫多之战
171360册封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
172269病逝于畅春园寝宫

材料二   康熙大帝是一个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中国皇帝,具备非凡过人的雄才大略。然而,他最终却没能跨越封建体制雷池半步,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盛极而衰,很快滑向萧条冷落的帝国黄昏。

——摘编自王龙《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康乾盛世”的主要表现。
(2)指出材料一表格中的①处的主要事迹和②处的时间,根据材料一,概括康熙帝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所采取的举措。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所开创的“盛世王朝……很快滑向萧条冷落的帝国黄昏”的原因。
2022-11-0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8 . 众说秦始皇对历史人物的看法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秦始皇的评价即是一例

材料一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志,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汉)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周王道穷也,其势必变而为秦,举前代之文制,一切铲除之,而独持之以法。

——(明)张居正

材料三   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翦伯赞(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1)上述材料中涉及了秦始皇哪些方面重要事迹?
(2)材料二所说的周王道穷的主要表现是
A.华夷交融   B.礼崩乐坏   C.百家争鸣   D.平王东迁、西周灭亡、东周开始
(3)材料三认为秦始皇“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谈谈你对当时“中国历史发展倾向的理解”。
(4)三则材料分别对秦始皇作出了怎样的评价?
(5)为什么三则材料对秦始皇有不同的评价?
9 . 秦皇汉武是大一统的象征,对统一多民族和中央集权的建立巩固作出重大贡献。两者在强化统一中央集权的经济政策中相同的是
A.轻徭薄赋
B.币制改革
C.紧缩财经
D.盐铁官营
2022-06-1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康熙年间,多次令各地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收学行兼优之士。开设明史馆,召集文人编纂明史,还进行多部儒经传注的修纂,编成《康熙字典》。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承续华夏传统B.倡导疑古辨伪C.弘扬程朱理学D.保存历史文献
2022-06-16更新 | 8584次组卷 | 59卷引用: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