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787年华盛顿主持了制宪会议,为会议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787年5月25日,会议在费城的议事堂举行。当华盛顿尚未就席时,大家就提出推举华盛顿为议长,并立即获得全数通过。华盛顿的态度非常谦虚,他说:“敝人才疏学浅,经验不足,实不堪担此一重大会议的议长之职,但我愿竭尽一己之力来完成责任。”费城的仲夏夜异常炎热,华盛顿纹丝不动地坐在议长席上。他没有发表演说,只是偶尔询问代表们的意见,或是在议事进行中说一两句例行的话而已。可是这已足够了。当辩论激烈,或讨论陷入僵持时,代表们就不约而同地仰视着议长席。这位举世闻名的华盛顿,只要静默不语,就足以慑服那些滔滔雄辩的政客,使他们逐渐相互妥协。由于彼此的忍让和妥协,最后万事皆迎刃而解。9月17日,全体一致通过美国的联邦宪法。

—摘编自晓树《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华盛顿》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召开制宪会议的目的,说明华盛顿在制宪会议上所起的作用。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华盛顿的良好品质,说明华盛顿的政治活动对美国政治文明发展的贡献。

2017-08-04更新 | 1320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江苏卷精编版)
2016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其治国……不尚武功,亦迥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
——徐继畬《瀛寰志略》
材料二 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在华盛顿解甲归田后评论说,人们与其崇拜华盛顿的性格,更应赞美教养他的国家。《真实的乔治•华盛顿》的作者保罗•福特努力恢复华盛顿作为普通人的形象。他笔下的华盛顿,如常人一样,是一个受人类弱点制约的人,一个受人类情欲支配的人。
——摘编自熊月之《华盛顿形象的中国解读及其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材料三 彼其真以……美之独立乃华盛顿一人之功乎? 彼国民自为其身家,其始也,不知几千百华盛顿……忘生死、掷头颅,以争一日之命,……无十三州之自治,则华盛顿又何如矣!
——《国民报》1901年第4期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华盛顿的事迹并指出徐继畬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对华盛顿形象的解读取向的差异。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反映的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观点。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的形象被多维解读的客观因素。
2017-11-22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同步君 人教版 选修4 第1单元 第3课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B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郭嵩焘(1818年—1891年),晚清官员,洋务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中国首位驻外使节。1876年至1879年使外期间,认真考察西方“朝廷政教”和历史文化。他十分赞赏西方以议会民主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认为科学推动欧洲文明发展的动力,资本主义的教育体制优于中国的封建教育,认为西方社会开放、崇实尚学、尊重实际、勇于开拓的社会风气是西方国势强盛的重要原因之一。他说:“中国圣人之教,亦但资之似涂饰文具而已”。他“倔强难以世同”,直言李鸿章幻想购几艘铁甲舰,派几个留学生学习军事就可以实现中国的“自强”,是“欲速而不达”,批评洋务运动“大本全失,西法从何举行?勉强行之,亦徒劳耳。”郭嵩焘从英国卸任回国后,向朝廷乞假,一生宦途坎坷,命运多舛。

——摘编自汪荣祖《走向世界的挫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嵩焘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郭嵩焘“宦途坎坷,命运多舛”的原因。

2017-10-2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地区二高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拿破仑曾预言:在人类的记忆里,他的文治将比武功更为光辉灿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89年大革命以来,法国人民已被无休止的动荡弄得筋疲力尽,法兰西需要力量。这个时候,雾月政变发生了。拿破仑执政不久,指定四位法律专家负责起草民法。1804年拿破仑颁布了《法国人的民法典》。该法典处处为资产阶级利益设想,首先关心的是确保其财产所有权。这部法典成为法国革命的象征,不论传到什么地方,都提供了现代社会的基本准则。

——摘编自李宏图《拿破仑帝国》

材料二反法联盟各国都称呼拿破仑为“革命之子”,因为他一如往日排斥波旁皇族。在拿破仑所征服的土地上,他结束了封建制度,终止了教会对人们生活的控制,引进了法典及几丝启蒙运动的光芒。然而,他把嫁妆送给了这些国家以后,随后又送入了他任命的新王。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得以上台的有利因素。据材料一,分析《法国人的民法典》颁布的历史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拿破仑作为“革命之子”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为称霸欧洲采取的主要军事行动。

(3)拿破仑对他的文治武功作了自我评价。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评价拿破仑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5 . 在历史进程中,法律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不同时代又赋予它不同的涵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本质和特点。
材料二: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2)依据材料二说明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指出其历史作用”《拿破仑法典》中有这样一些条文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3)上述条文规定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该法典有何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以英、美、法为例,简要说明法律在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中的作用。
2016-11-27更新 | 8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北京石景山区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是一位全力奖励学术的皇帝。他收录了五十名饱学之士来编撰《明史》,他们在翰林院博得了优厚职位,令那些经正常科考获取功名的士子嫉妒不已,他还时常赐宴款待一些名儒才子……由于康熙对学术的奖励,几部不朽的巨著编撰了出来,其中最著名的有《康熙字典》、重要的辞书《佩文韵府》《朱子全书》和一部多达5020册的大百科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
——摘编自(美国)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799 年拿破仑成为第一执政官后,通过法案确定巴黎理工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传播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和制图技术,特别是为炮兵、工兵、路桥、造船、军用和民用工程、开矿和地理等技术性的公立专科学校输送学生。” 传记作家奥特在《拿破仑》前言写道“他是一个人类文化的摧残者吗?……把教育绑架到军国主义的战车上……然而,他却是一位法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
(1)从材料信息来看,康熙和拿破仑对本国文化的发展各有何贡献?据此概括两国不同的文化政策特点
(2)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产生不同文化政策的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罗伯特·赫德

英国政治家。赫德19岁来华,实际控制海关总税务司48年(1861—1908年)。在华期间,他大致向清政府提过不下十个改革方案。在1865年的《局外旁观论》中,赫德建议清政府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精练海陆军、派遣驻外使节、兴办工业等,客观上打破了清政府内部讳言洋务、万马齐喑的局面,影响和诱导了清政府在军事、外交领域的变革。赫德担任总税务司后,陆续制定了例如各关征免洋商船钞章程、管理华商轮船章程等管理章程,并创造性地建立了一整套较完备的的近代海关业务管理制度:近代会计制度、审计制度、关产登记制度等。这些做法带有便利西方侵略者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半殖民地色彩,但也规范了管理,使海关机器在进行相关运作时,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赫德还先后引进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人事管理制度、办法和理念,建立起近代中国海关的人事行政管理制度,如:强调考试任用、重视学历;专业分工、职业分类细密、各司其职;实行考绩报告制度;高薪养廉等。

——摘编自《试论赫德在中国近代海关的廉政建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德担任海关总税务司的时代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赫德的评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华盛顿严厉拒绝了部下推举他做国王的请求。他说:“我认为这个请求孕育着可能使我们国家蒙受最大灾难的阴谋。假如我没有利令智昏、自欺欺人的话,你就不可能找到一个比我更不同意你的阴谋的人了”
——摘编自岳麓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二 杨士琦传谕说,作为中华民国大总统,袁公(袁世凯)有维持共和国体的责任。接着便强调说:“本大总统所见,改革国体,经纬万端,极应审慎,如急遽轻举,恐多窒碍,本大总统有保持大局之责,认为不合事宜。”可是最后还是拖个尾巴。说“国民请愿要更改国体,也为的是‘巩固国基,振兴国势’,如征求多数国民之公意,自必有妥善之办法。”
——唐德刚《袁世凯史传再发掘》
(1)据材料二说明袁世凯的真意是什么?据材料二指出你的依据是什么?
(2)从历史传统,民众素质和个人的角度分析华盛顿自愿放弃做君主的机会,而袁世凯迷恋君主制的原因。结合华盛顿和袁世凯两人最后的结果谈谈历史人物对历史的影响。
9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当共和失效时,奴役便接踵而来。英国政体之所以有毛病,只是因为君权已经毒害了共和。……上帝把英国放在远离北美的地方上,也顺理成章并有力地证明,英国对北美享有治权这一点,绝不是上帝的本意。……因此,既然只有抵抗才有效力,那么为了上帝,就让我们抵抗,一直达到最后的独立。
——马清槐等译《潘恩选集·常识》
材料二
“世界就是我的祖国”是托马斯·潘恩的名言。1774年,他从英国到达英属北美殖民地,两年后发表《常识》。该书一问世即被抢购一空。美国独立后,他来到法国,参与起草《人权宣言》。后回到英国,发表《人权论》,歌颂法国革命,抨击英国政体,因此遭通缉而逃往法国。潘恩参与起草法国1792年宪法,又因反对处死国王路易十六而被捕入狱。1794年恢复自由后,他投身到反对拿破仑独裁统治和侵略战争的斗争中。
——摘编自何实译《常识》附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潘恩的政治主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潘恩在欧美革命中的表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历史——选修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破仑在1808年正式创立帝国贵族制度,据统计,在帝国贵族中,旧贵族出身的占22.5%,资产阶级出身的占58%,其他阶级出身的占19.5%。进出宫廷的公卿、侍臣、宫女与旧贵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人本身就是几代的贵族……在拿破仑任命的省长中,出身贵族的到1814年达到43%。

——摘编自《从高卢到戴高乐》


材料二 1814年3月14日拿破仑说:“只要我还活着,我将是全法国的主人……今天像在奥斯特立茨战场上一样,我是主人…….但是我认为在拉法耶特的时候(指法国大革命前期)和我这个时期有一个区别:当时人民是主宰,而现在我是主宰”

——摘编自《拿破仑与帝国》


(1)概括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拿破仑统治的特征。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拿破仑统治与法国大革命之间关系的角度评价拿破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