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孙中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孙中山认为,“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由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这法可以除却盲从滥举及任用私人的流弊”,才能“最严密、最公平地选拔人才,使优秀人士掌管国务。”由此可见,孙中山
A.率先倡导主权在民的思想B.主张由考试院选拔优秀人才
C.重视文官选拔制度的建设D.提倡实行公务员等级制度
2022-03-23更新 | 11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2022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12年,孙中山指出:“吾国民族生聚于东南而凋零于西北,致生聚之地人口有过剩之虞,凋零之区,物产无丰阜之望,两失其宜,甚非所以致富强之道。”这说明,孙中山(     
A.致力于解决民生问题B.主张迁移人口缩小地区经济差距
C.具有区域协调发展思想D.要求发展西北实现民族共同富裕
2022-03-2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名校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17年孙中山作《会议通则》一书(后改名为《民权初步》),详细介绍了集会、议会的程序和规则,他认为有了这一“规范”以后,“传之于国人,使成为一普通常识。家族也、社会也、学校也、农团也、工党也、商会也……”,以致“国务会议也、军事会议也,皆当以此为法则”。由此可见,孙中山作《会议通则》是为了
A.提高行政会议的效率B.确立参议院的立法程序
C.培养民众的民主意识D.否定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2022-03-2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阶段性联合测评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省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12年1月4日,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禁止株连通电》中提到:对“曾仕清廷”之人不可株连,不可以“嫌疑”二字滥用拘系。这一主张有利于
A.消除立宪派的影响B.推动中国的法制化进程
C.打击北洋军阀统治D.争取列强对革命的支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孙中山在《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中指出,英国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困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的世界。据此可知,孙中山
A.对“三民主义”有了新的认识B.实现一生当中最伟大的转变
C.鉴于西方社会弊端关注民生D.放弃了走英美式道路的念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12年4-lO月,孙中山30多次提到“开放主义”与“开放门户政策”的问题,指出:“仆之意最好行开放主义,将条约修正,将治外法权收回。中国有主权,则无论何国之债皆可借,即外人之投资亦所不禁。”这表明孙中山
A.公开反对列强经济侵略B.实业救国愿望的迫切
C.完全信任北洋军阀政府D.对列强仍然抱有幻想
2022-02-2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04年,孙中山发表《驳保皇报》一文,着力揭穿梁启超“名为保皇,实为革命”的虚伪性,明确宣布“革命、保皇二事”若水火不相容,必须“划清界限,不使混淆”。这篇文章(       
A.明确了民族主义的目标B.阐发了三民主义的内涵
C.丰富了民主革命的思想D.促进了革命思想的传播
2022-02-2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孙中山在《致苏联政府遗书》中写道:“希望不久即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欣迎强盛独立之中国,两国在争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该遗书反映了孙中山当时
A.提出新三民主义主张B.为国民大革命作舆论宣传
C.接受俄国式革命道路D.调整政策以适应时局变化
2022-02-1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24年,孙中山说:“农民之生活愈趋愈苦,城市无容身之地,乡村无养身之地,中国不革命,农民实无机会。”“中国实业之发展,须待革命之成功。工人当参加革命,以促革命成功。”据此可知,孙中山意在
A.强调当时民众生活的艰辛B.建立工人农民联盟政权
C.对三民主义思想重新阐释D.增强反帝反封建的力量
2022-01-20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10 . 在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富强而不懈奋斗的历程中,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卓越的理论贡献和实践精神,成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1月)

材料二   从革命斗争的这种失误教训中,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不能以教条主义的观点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近几年来,国民党领导人吴伯雄、马英九等都强调“中国国民党一定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训,体现孙中山先生的精神”。201151日,来自内地多个省市、香港、台湾及澳门的600余名青年学生代表聚首香江,参加“梦想启航行动——两岸四地青年学生梦想交流营”活动。以此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学习、传承孙中山先生追求梦想的精神。

——摘自《辛亥革命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的根本原因。为改变革命屡败的局面,孙中山在理论和政治上有何重大创新或举措?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出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具体事例。
(3)结合材料三,你认为当前海峡两岸政府和人民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山精神?
2022-01-1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金沙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