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孙中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04年,孙中山在《中国问题之真解决》中,列举了清政府的十一条罪状,用以证明它是最腐朽的封建统治者,是历史前进的绊脚石。其旨在
A.从理论上把排满和反君主专制结合起来
B.向社会解释三民主义革命思想的合理性
C.为发动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作舆论准备
D.号召实行社会改良以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发表《驳保皇报书》一文,说“夫今日,专制之时代也。先必破坏此专制,乃得行君主或民主之立宪也。既有力以破坏之,则君主民主随我所择。如过渡'焉,与其滞乎中流,何不一棹而登彼岸,为一劳永逸之计也?”表明孙中山主张
A.在君主制和民主制中择其一
B.以君主制作为民主制的过渡
C.将民主制和君主制有机结合
D.反对君主立宪倡导民主共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923年孙中山这样概述其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路径:“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族主义 观中国历史之所示,则知中国之民族,有独立之性质与能力,其与他民族相遇,或和平而相安,……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
材料二 民权主义 ……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济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更采直接民权之制,以现主权在民之实,如是余之民权主义,遂圆满而无憾。
——以上材料见孙中山《中国革命史》
请回答:
(1)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分别因袭、规抚和创获了哪些思想主张?请将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相应的位置。

因袭
规抚(汲取)
创获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孙中山的成长和活动轨迹,说明上述思想路径形成的原因。
2019-01-30更新 | 1939次组卷 | 15卷引用:专题20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孙中山为曾为南洋路矿学校题写“造路救国”四字,甘地则发出过“回到纺车去”的倡议。他们所蕴含的共同主题是
A.非暴力不合作
B.顺乎世界之潮流
C.争取民主自由
D.致力民族自强
2018-12-01更新 | 389次组卷 | 13卷引用:第10讲 十月革命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2022年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真题演练(中外历史纲要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是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于1911年10月15日在《中华民国公报》以大总统孙中山名义发布的文告。有人认为该文告不符合历史真相,此人最有可能依据的史实是
A.辛亥革命的时间不是1911年B.当时“中华民国”这一叫法尚未出现
C.孙中山当时并不是大总统D.孙中山在革命过程中的威信并不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24年7月,国民党召开党员联欢会,孙中山看到衣衫不整、肤色黝黑的农民冒着烈日前来参加,异常兴奋地对身边的宋庆龄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决定进行国共合作B.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
C.决定建立工农联盟政权D.孙中山认识到了农民的伟大力量
2018-03-02更新 | 108次组卷 | 20卷引用:青海省玉树州第二民族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然而民主政治却难以实现,其原因是
A.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
B.南京临时政府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D.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缺乏民主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亚洲的觉醒”时,唤起亚洲各国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运动,除下层人民的斗争外,还有
A.以士兵为主要力量的民族起义B.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改革运动
C.以殖民者后裔为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D.以知识分子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改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关于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问题,有学者认为这是“时代的选择”和“阶级的选择”。辛亥革命后,立宪派和革命派相互融合,两派之间的壁垒已不复存在,资产阶级内部的分野已渐次转化为“地方性利益集团的畛域”,而江浙集团这一地方势力的崛起,成为袁世凯“收拾局面”的支持力量。袁氏不同于一般的封建官僚,他是从政治上向资产阶级转化的官僚代表,在直隶、北洋任上,积极推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路线和政策,塑造了“锐意革新”的“一代强人”的社会形象,因此为中外所推崇,形成“非袁不可”的心理。孙中山与资产阶级的“隔膜和疏远”、民生主义思想的“超前发展”,使资产阶级普遍“难以忍受”,而导致被“遗弃”。当时资产阶级为了尽快统一全国,稳定社会秩序和免遭亡国,必须寻求与社会各阶级、各群体以至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平衡,实力雄厚的袁世凯遂成了维持“平衡”的“保护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让位袁世凯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加以评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时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他悼念的是
A.康有为
B.袁世凯
C.孙中山
D.陈独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