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孙中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孙中山和甘地都对本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下列关于他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领导了两国人民获得了民族独立
B.都积极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方式
C.都主张积极发动群众进行民主革命
D.都成为了民族资产阶级政党的领袖
2 . 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三大进步潮流之一

材料一   18827月,英国人以重金收买当地的贝都因人部落酋长,并派人收买阿拉比军中的动摇分子。9月,一部分议员和上层文武官员竟打开开罗城门向英军投降。另外,被收买的阿拉比的主力部队指挥官在关键时刻破坏了抗英斗争。坚持了100多天的抗英斗争遂告失败。

——摘编自朱庭光主编《外国历史大事集》

材料二   孟尼利克二世号召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一致,保家卫国,全国人民热烈响应。

普通农牧民自愿向国家捐赠粮食和钱币。一些原来反对孟尼利克二世的封建主表示要以抗意战争为重,停止反对活动,为抗战胜利效力。青年踊跃参军,到1895年,一支由孟尼利克二世指挥的12万人的大军组建完成。阿杜瓦决战中,意大利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几乎全军覆没。

——摘编自顾章义《崛起的非洲》

材料三   国家当给佃农以土地,资其耕种……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四   (甘地)“崇尚以纺车为代表的农村经济,他不仅将纺车看成一种物质武器,而且看成对抗西方文明的精神武器……只有用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代替集权化的城市大工业,才能避免竞争和剥削,消灭失业和贫富差别,过简朴宁静的生活,而实现非暴力的社会理想。”

——《尼赫鲁与甘地在未来社会设想方面的分歧》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埃及与埃塞俄比亚反帝斗争成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孙中山和甘地解决民生问题的不同。
3 . 1894年,孙中山放弃对清政府的幻想,毅然走上民主革命道路,最终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列选项与孙中山无关的有
A.三民主义B.兴中会C.中体西用D.同盟会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孙中山最终安葬于南京紫金山,而不是广东或别的地方,这一选择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对于孙中山来说,辛亥革命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既是毕生事业的巅峰,也是一生最大的遗憾和未竟期望的寄托。建成后的中山陵高度超过南京历代所有陵墓,比紫金山南麓的明孝陵还高90多米。中山陵的空间布局呈钟形,体现警钟长鸣、唤醒国人的政治寓意。墓后第一层为水泥步道,第二层植有广玉兰等,为游人休憩之所。与古代帝王陵寝锁闭于高墙密林之中不同,国民党人将中山陵设计成一个开放的纪念空间,也将负载整个国家的记忆和认同。中山陵的衬饰文字充分利用了民族文化心理,尤其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等遗训文字,无不提示着墓主的身份地位和期望,昭示着后来者的责任和义务之所在,即建造一个渊源有自而又适应世界大势的现代国家。

——摘编自李恭忠《中山陵——一个现代政治符号的诞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山陵选址于南京紫金山的深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山陵体现的历史价值。
2021-06-02更新 | 172次组卷 | 3卷引用:二轮拔高卷01-【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专用)
5 . 孙中山说:“盖以服从《临时约法》为服从民国之证据,余犹虑其不足信,故必令袁世凯宣誓遵守《约法》,矢志不贰,然后许其议和。故《临时约法》者,南北统一之条件,而民国所由构成也。”孙中山这一主张
A.有利于巩固民主共和的政体B.首开中国因人设法的先河
C.直接导致了民国社会动荡D.有效限制了袁世凯专制独裁
6 . 孙中山曾沉痛地指出:“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于法律及民意之下。” 基于此,孙中山主张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发动护法运动
C.俄国式革命道路 D.成立西典军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25年张謇在孙中山道体会上致协词。“孙中山不畏难,不怕苦,不耻屡仆屡起,集合同志,谋带革命,千回百折,备尝艰苦。”能体现孙中山“屡仆屡起”“千回百折”的事迹包括
①辛亥革命 ②二次革命 ③护国战争 ④北伐战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孙中山流亡日本时曾言:“以‘宋案’、借款之故,促起二次革命,不幸精神涣散,相继则走……谈及将来事业,意见分歧,或缄口不谈革命,或期革命以十年,种种灰心,互相诟谇,二十年来之革命精神与革命团体,几于一蹶不振。”据此,孙中山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
A.帝国主义列强暗中破坏B.群众基础极其薄弱
C.国民党内部缺乏凝聚力D.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9 . 论及一战对亚洲产生的影响,有学者注意到:“在摆脱外国控制的时候,亚洲领导者利用了欧洲思想体系,但又或者改变或者修改了这些意识形态,使其适合本国的传统。”下列各项中,与这一说法吻合的是
①陈独秀等人在文化领域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②甘地创立了一条反抗殖民统治的独特道路
③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④毛泽东提出“中国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谈到孙中山与陈炯明“冲突”的原因,当时有人指出:“孙文与陈炯明的冲突是一种主张上的冲突。陈氏主张广东自治,造成一个模范的新广东;孙氏主张用广东作根据地,做到统一的中华民国。”孙中山与陈炯明的这一“冲突”导致
A.二次革命失败B.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
C.护国运动失败D.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