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甘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后重要历史人物档案


人物1

人物2

人物3
威尔逊,参加巴黎和会,要求建立战后世纪秩序,加强了美国在世界的影响力 

材料二   二战后的国际组织



(1)仿照人物1,写出人物2或人物3的档案。
(2)材料二所示代表了哪两个国际组织?对国际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甘地”已经成为一种符号,其内涵是多方面的: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国父、甘地主义的创始人等。阅读材料:

材料一   纺车是甘地经济思想的核心。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纺纱,用纺纱改变心灵,用纺车抵御西方经济的侵蚀,促进民族经济的和谐发展,“其他诸如铁路、电报、律师、医生等等都必须丢开”。泰戈尔对甘地痴迷于纺车的观念完全无法接受,“纺轮并不要求人思考;人们只是简单地、不停地转动古人发明的轮子,使用最少的判断力和耐力。”经济学家阿马蒂森后来特意做了调查研究,从经济的角度证明泰戈尔是对的。手工纺纱只有在政府发放大量补贴的情况下才可能存在。甘地的纺车只有符号意义,没有实际的经济意义。

——梁捷《甘地:在苦行与政治之间》

材料二   甘地有极高的表演天赋,赤裸上身,腰上系一块土布,坐在一架小纺车面前,素食、禁欲、静修,他用东方元素装扮一身来吸引西方人。他也善于利用媒体,除了使自己在媒体上大放异彩外,每一次非暴力行动都会由媒体来放大效应。因此,历史学家约翰逊说:“甘地的全部事业证明了英国统治并非压迫性统治,他只能在英国自由主义的保护下兴风作浪。”

——莫枫《被夸大的甘地》


(1)根据材料一指出“甘地的纺车”的作用,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没有实际的经济意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甘地成功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甘地的历史贡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事实上,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
土布经济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后者不注意人的因素,前者充分关心人。
你不可能把非暴力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但可以建立在自足的乡村基础上……我设想的农村经济,完全没有剥削,剥削是暴力的本质。
建立在非暴力基础上的社会,只能由以村庄为单位的群体组成,在这样的村庄里,尊严而和平地生存的条件是自愿合作。
——摘自甘地《圣雄箴言录》
材料二   1928年,(印度国大党领导人之一)尼赫鲁在给甘地的信中写道:“我认为你对西方文明作了极其不公正的评价,将它不足之处过于夸大了。”
——摘自马克垚《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虽然生为一名印度人,并坚守着一些印度传统,但甘地的遗产却仍然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所享用。
……最近,对甘地的重新发现已经与大规模的和平主义运动,以及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的自然、环境……等问题联系了起来。
——摘自[意]詹尼•索弗里《甘地与印度》
(1)据材料一,根据甘地的经济思想。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甘地的经济思想。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作德尔•卡斯特罗人物经历表:

1926年出生于古巴一个甘蔗种植园主家庭。

1945年考入哈瓦那大学法律系,并被选为反对独裁、坚持民主的“大学生联合会”主席。

1948年卡斯特罗参加反美示威。

1949年加入古巴人民党。

1959年1月,率领起义军推翻美国挟持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成立革命政府,出征政府总理。

1961年4月17日,指挥了吉隆滩之战(美称猪湾事件),击败美国雇佣军。

1962年起担任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第一书记。1965年该党政名为古巴共产党后担任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2004年10月,宣布从当年,11月8日起禁止美元进入古巴商业、外贸和流通领域,以报复美国对古巴实施经济制裁。

2006年7月底,因病将最高权力托付给劳尔•卡斯特罗及其他几位主要领导人。

2016年11月26日,卡斯特罗去世。

(1)卡斯特罗被誉为“反美斗士”,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卡斯特罗反美的原因及表现。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请对卡斯特罗进行简要坪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材料二凯末尔说:“我们国家与我国民族的唯一使命是用我们的刺刀把敌人从我们的土地上赶走。”“最适合土耳其民族本性与精神制度的是共和主义制度。”

------《当代东方政治思潮》


材料三“虽然土耳其在他(凯末尔)死后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但这个国家所遵循的原则基本上还是他生前制定的指导方针:建立及捍卫疆域有限的土耳其民族国家;启迪土耳其人民的民族意识;摆脱伊斯兰教对国家法律和教育的控制;不但要物质生活西化,人们的思想和风俗习惯也要西化……”

——戴维森《从瓦解到新生—土耳其的现代化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孙中山、凯末尔各自的政治主张。
(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孙中山、凯末尔被各自国家尊为“国父”的原因。
2016-11-18更新 | 5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福建省厦门六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6 . 华盛顿、孙中山、甘地三人都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进行了不懈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李鸿章,提出革新政治的主张,但遭到冷遇。孙中山由此感悟到“和平方法无以复施”。
材料二:1893年以后的22年中,甘地将印度教派的仁爱、不杀生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非暴力主义”的思想。
——以上两则材料均引自人民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三:
(1)孙中山、华盛顿并称“东西两国父”,试概括两者历史活动的相似之处。
(2)孙中山和甘地同被誉为“亚洲觉醒”的先驱,指出两者在领导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过程中采取的斗争方式有何不同?根据材料一和二比较分析影响两者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指出甘地是如何实践其“独一无二”的斗争方式的?
(4)从三位“国父”的人生经历中你得到哪些重要启迪?
2016-11-18更新 | 5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福建八县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为铁路之邦,则全国四通八迭,流行无滞;无铁路之国,动辄掣肘,比之瘫痪不仁。地球各邦今已视铁路为命脉矣。
——孙中山1894年6月《上李鸿章书》
材料二 民国大局,此时无论何人执政,皆不能大有设施。……若只从政治方面下药,必至日弄日纷,每况愈下而已。必先从根本下手,发展物力,使民生充裕,国势不摇,而政治乃能活动。弟刻欲舍政事,而专心致志于铁路之建筑。于十年之中,筑二十万里之线,纵横于五大部之间。
——1912年8月13日孙中山写给宋教仁的信
(1)依据材料一、二,归纳孙中山关于铁路建设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舍政事,而专心致志于铁路之建筑”的政治、经济背景。
(2)材料二中孙中山所谋划之“计划”有无实现?这一结果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社会现状?
2014-04-14更新 | 5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9年5月19日早晨,第三军团督察凯末尔在黑海之滨的萨姆松登陆,开始了领导民族独立战争的历程。这一天,无论对于现代土耳其,还是对于凯末尔本人,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以至于多年后有人为了编写大百科全书而问起他的生日时,他将自己的生日说成5月19日。
材料二   1920年8月1日,甘地第一次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合作”的纲领包括:受封者退回爵位封号、抵制立法机构选举、抵制在政府机关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纺车运动以抵制英国货物泛滥。在运动后期,提出拒绝纳税的要求。l2月,在国大党年会上通过了以自治为目标的不合作纲领。
——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 他(凯末尔)告诫人民:“这个国家无论如何也要成为现代文明的国家。对我们来说,这是个生死存亡问题。”他警告那些反抗现代思潮的人:“你们若要顽固地带着另一个时代的旧习,就会成为社会的弃民。我们不但要维持我们固有的一切,同时更要学习如何从西方获取一个进化民族不可或缺的东西。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四 甘地认为:铁路、律师与医生,他们已把印度弄得贫穷不堪。所以我们若不及时觉悟起来,我们必至于灭亡。……使印度贫穷的,是那“机器”,印度的仇敌……是西方的物质文明。因此甘地得出结论:自治是一座伟大的结构,但中心是纺纱车,所有的活动都要围绕着它旋转。
材料五   1934年,大国民议会授予凯末尔“阿塔图尔克”的姓氏,意为“土耳其之父”。1938年11月10日凯末尔去世,土耳其陷入一片震惊和悲痛之中,政府发表讣告说:“土耳其国家失去了它的缔造者,土耳其民族失去了它非凡的领袖,人类失去了一个伟大的儿子。”
甘地品德高尚,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印度的民族独立事业,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国父”“圣雄”(意为伟大的灵魂)。1948年1月30日,甘地遇刺不幸身亡,整个印度和世界为之震惊,印度总理尼赫鲁这样说道:“我们生命中的明灯已熄,到处一片黑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19年5月19日和l920年8月1日对凯末尔和甘地以及他们各自的国家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为本民族独立事业,两人所走的道路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凯末尔和甘地关于西方文明的认识有何区别?他们各自采取了怎样的对策?
(3)材料五反映出凯末尔和甘地各自在本国的崇高地位,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
2010-08-28更新 | 9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