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甘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局势风云变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联盟的许多宗旨都是值得称颂的,最初也的确取得了一些成效,如解决了阿兰群岛的争论,将奥地利从经济灾难中拯救出来,防止了巴尔干半岛上希腊和保加利亚之间战争的爆发等。此外,国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扩展了对难民的援助;帮助抑制白色奴隶和鸦片交易;拓展援助贫穷国家以及推动在劳动关系和许多其他领域的国际合作。但是,当远东和欧洲两个战争策源地产生以后,英、法主导绥靖政策,国联的约束是无力的。

——赵文亮、崔美《这才是真实的一战历史》

材料二   早在1909年,甘地偶然提出了“没有纺车就没有自治”的观点。这是甘地第一次将印度的民族主义运动和一项特殊的经济生产活动建立直接联系。纺线活动既是旧的,也是新的。这是属于古老印度乡村的活动,此时成为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殖民抗争运动的化身。领导印度人民争取独立的精英阶层,也是将纺车作为中介,团结了印度民众,让纺车成为“跨地区、种姓、阶级的,宗教的、统一的、泛印度的民族符号”。

——上海博物馆《文物的亚洲》

材料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仅是军事上的你死我活的对抗,而且是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意识形态等领域的全面抗争。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反法西斯国家为了战胜最凶恶的敌人德、日、意法西斯,不仅坚持以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而且广泛地、卓有成效地运用政治、经济、外交、舆论宣传等各种斗争形式,在极其尖锐复杂的斗争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深刻的教训。

——彭训厚《历史的告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与总结》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指出国际联盟成立的必要性。概述国际联盟的进步意义,并指出其“约束无力”的制度因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纺车”的作用。从亚洲的角度,指出甘地“殖民抗争运动”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
2022-03-1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天略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选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2 . 1400年以后的世界,被认为是“贸易打造的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8世纪)欧洲人的棉纺织品贸易把亚洲、非洲和欧洲紧密地联系在一个复杂的商业网络中。在此前四千年的棉花史中,从来没有这样一个跨越全球的网络。此前也不曾有人用印度织工的产品在非洲购买奴隶,然后把奴隶贩运到美洲的种植园去,生产供欧洲消费者享用的农产品。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体系,清晰地表明了资本和国家力量联合在一起所拥有的改变世界的力量……贸易网络扩张到亚洲、非洲和美洲,主要靠的并不是价廉物美的商品,而是靠武力屈服竞争者,以及欧洲商人在世界很多区域的强制性存在。

——【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二   在英国的纺织工业看来正稳定发展的时候,即18261850年它却突然停滞。要重新发动制造金钱的引擎,就必须注入新的资金,并且发展一种可以发掘新市场的新工业。这项新工业便是修筑铁路,这种工业也始于英国……铁路的修筑与海运的发展,又拓展了供应的地区和商品贸易的地区。资本主义的方式不断将新的人口直接和间接地引进其日益拓展的联系轨道中。在这个新方式之下,结合带来了专门化。

——摘编自【美】埃里克·R.沃尔夫《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殖民地的印度被依附在大英帝国的工业体系上。甘地多次悲愤地宣布,英国运走了印度的棉花,又用廉价的大工业纺织品打碎了印度的手工纺织业。对西方物质文明的批判,是甘地农村经济思想的出发点。他认为城市集中化的经济导致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其结果是少数人有可能利用这种财富权力压迫多数人,并且终将形成阶级对抗。甘地极力批判工业主义和物质原则。他反对机器狂热的目标,在于解救印度农村,只有这样做,印度才能成为一个民族。

——摘编自彭树智《甘地的农村经济思想及其道德观》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欧洲人扩张贸易网络的主要罪恶行径,并指出其为开展血腥贸易而在塞内加尔设立的重要枢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初开创“铁路修筑与海运发展”的新型交通工具,并分析交通运输业的革命如何“拓展供应的地区和商品贸易的地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甘地实践农村经济思想的主要举措。简析这些举措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作用。
2021-07-01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战后,亚洲国家对西方列强集体失望。英国没有兑现印度期待的自治。反而变本加厉,加深了印度的殖民枷镇。这导致甘地等印度精英从支持英国参战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民族主义者,开始推动印度独立。……比之外,一战使得亚洲的知识分子们经历了期望和失望,也让他们开始反思西方文明。亚洲人到底还要不要向西方学习?还是要自己另起炉灶?亚洲的价值和未来的归宿是怎么样的?

——摘编自徐国琦《亚洲为什么要重新审视一战的历史?》

材料二   19422月,蒋介石访问印度,目的之一是调和英国殖民地当局和印度独立势力的对立情绪,以便英国整合印度人力物力全力对抗法西斯。“彼受英人统治之苦痛而演成今日铁石心肠,无论任何革命热忱,亦不能转移其忍心之毫末。余对其观念之综论,彼惟知爱印度有印.度……乃印度哲学与传统精神所造成。只知忍痛而毫无热忱,实非革命首领之特性。余乃断言印度革命之不易成功也。”

——摘编自《蒋介石访问印度内幕>蒋介石日记》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一战结束后英国对印度加深“殖民枷锁"及甘地演变为“民族主义者”的表现。指出甘地在对西方文明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经济主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英国与印度独立势力的对立”,并概括蒋介石对甘地的印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外许多历史人物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争取民族独立和推动社会进步,贡献献了自己的智慧,并为之付出了毕生的经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五 布达拉宫 图六 步辇图


图七 康熙像

材料二拿破仑尽管在政治上实行个人集权并恢复帝制,亲自当上了法国皇帝,但他试图完成革命早在法国大革命之初,革命的领袖们曾宣布他们的理想是推翻全欧洲的专制政体,扫除额外特权,普及共和体制,然而这一想只是在拿破仑手中,严格地说,是在他的武力征服中,开始输出到欧洲其他国家。

一一徐新《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如果没有铁路,英国是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统治印度的。铁路传播了腺鼠疫……铁路还导致了饥荒频频发生。由于交通工具的便利,人们把出售的谷物送往价格最昂贵的市场。他们变得目光短浅,因此饥荒的压力增加了。

——编自甘地《印度自治》


(1)拉萨布达拉宫不仅是藏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藏汉人民民族团结的有力佐证请选择阐述:①写出材料一中图六所示作的名称,并释其描绘的历史事件与图五唐式宫殿(布达拉宫)兴建的关系。或②用一句话概括康熙的贡献,并列举康帝处理与蒙藏关系的重大战和举措各一例,
(2)根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最终“亲自当上了法国皇帝“的原因,并结合史实说明他是如何“完成革命”的。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甘地认为英国在印度修建铁路的影响及所持立场。
2021-02-05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慈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孙中山和甘地这两位“亚洲觉醒的先驱”,对亚洲民族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间接影响了亚洲人民与帝国列强之间的关系。在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民族主义在亚洲发展成一种强有力的政治力量,尤其是在印度和中国,产生了一大批受民族自决概念影响的人们。摆脱外国的控制,实现民族统一,成为知识分子的梦想和新的政治领袖的目标。在摆脱外国控制的时候,亚洲领导者利用了欧洲思想体系,但又或者改变或者修改了这些意识形态,使其适合本国的传统。

——摘引自(美)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

材料二   按照孙中山的说法,民生意味着比较公平地分配财富和土地,逐渐结束贫穷状态和不公平的经济剥削。他说,中国的“资本家”是土地所有者,尤其是像上海那样的一些城市里,在那里西方人的到来使土地价值扶摇直上。因此,如果中国能够摆脱帝国主义,它就能够开始平均地权和没收不劳而获的地租。孙中山进一步说,既然中国本身没有资本家,那么国家本身就必须着手资本主义和工业的发展。这就需要外国资本的贷款以及外国经理和技术售货员的服务。从而增添了另一个理由,说明为什么中国为了保持控制权,必须是强大的。

——改编自(美)R.R.帕尔默的《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

材料三   甘地通过拒绝购买或使用英国进口的货物来削弱英国在印度的经济地位,这种做法触及了英国人的痛处。一战前,英国棉布的全部出口货物,有一半运往印度,但是到1932年这个比例下降到四分之一。甘地反对一切工业主义,甚至反对正在印度国土上兴起的机机械化工业。他把西方的服装放在一旁,开始使用手纺车,靠喝羊奶过活,敦促印度农民恢复原先的手工艺品,在一些庄严的场合里出现时,只披着手工纺织的缠腰布。

——摘引自(美)R.R.帕尔默的《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一战结束后“亚洲领导者”所利用的“欧洲思想体系”,并以中国为例,说明孙中山在1924年为“摆脱外国的控制,实现民族统一”而所做的努力。
(2)仔细阅读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在发展民生主义方面提出的若干观点。
(3)关于甘地提出的经济思想或采取的经济措施所起的作用,历来有不同的认识。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讨论:①甘地的这些思想或举措,属于(那个)时代,属于(当时)历史,有其积极的一面。②甘地的这些思想或举措,从发展的眼光看,有其明显的局限性,并请联系材料二,比较指出甘地与孙中山所持经济思想的主要异同之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谓华盛顿创西国民主之局,非也。……纵观西国英雄,如法之拿破仑,英之格朗宅(即克伦威尔),其初皆起于民主党。及功成名立,仍谋世袭,独华盛顿坚拒诸将奉为皇帝世袭之请,异矣。

——宋恕《六字课斋津谈》(1895年)

材料二   甘地有极高的表演天赋,赤裸上身,腰上系一块土布,坐在一架小纺车面前,素食、禁欲、静修,他用东方元素装扮一身来吸引西方人。他也善于利用媒体,除了使自己在媒体上大放异彩外,每一次非暴力行动都会由媒体来放大效应。因此,历史学家约翰逊说:“甘地的全部事业证明了英国统治并非压迫性统治,他只能在英国自由主义的保护下兴风作浪。”

——莫枫《被夸大的甘地》

材料三   吾人鉴于天赋人权之万难放弃,神圣义务之不容不尽,是用诉之武力,冀脱吾人及世世子孙于万重羁轭。

1924年的《民生主义》系列讲演是孙中山最后一次宣传社会主义。他说:“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在孙中山的影响下,20世纪初,革命党人朱执信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列传》一文,简要地介绍《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的部分内容,宋教仁撰写《万国社会党大会略史》一文,简要陈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历。

——摘编自《孙中山与社会主义述论》《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指出克伦威尔、拿破仑“仍谋世袭”的史实。并分析华盛顿“坚拒诸将奉为皇帝世袭之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成功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该运动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关于人权方面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宣传民生主义的历史意义。
2020-10-22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乔治·华盛顿、甘地、孙中山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三人都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进行了不懈努力。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1)华盛顿、孙中山、甘地三人享有“国父”称誉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请分别用一句话概述。

材料二   人类的公正不是建立在暴力的基础上,真正的公正是建立在自我牺牲、道义和无私奉献的基础上的。……我相信非暴力这种武器属于最强者。我相信,一个最坚强的战士才敢于手无寸铁,赤裸着胸膛面对敌人而死。这就是不合作的非暴力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坚持非暴力的不合作主义……。

——甘地《论不合作》(1919年)

材料三   



(2)结合材料二、三概述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

材料四   1894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李鸿章,提出革新政治的主张,但遭到冷遇。孙中山由此感悟到“和平方法无可复施”。

材料五   1893年以后到22年中,甘地将印度教派的仁爱、不杀生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甘地主义”的思想。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3)孙中山和甘地在领导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上有何不同?依据上述材料比较分析影响两者走不同道路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圣雄甘地把毕生奉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给印度和世界人民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甘地主义属“宗教道德型”民族主义。甘地把经济分为正义的经济和非正义的经济。所谓正义的经济,即它与道德标准相一致:所谓非正义的经济,是指为发财、赚钱而缺乏道德行为。在甘地看来,一个社会不至于衰败而能够生存和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人都在劳动。如果人们不劳而获,就是自我毁灭。甘地说:如果通过采用科学的新发明,只用三万人就能生产出全国需要的商品,他对此毫无异议,问题是:剩下的人去干什么,如果千百万人失业,无工可做,因而生活困难,那就有问题了。”

——王树英《中印文化交流》

材料二 最后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发生在1942年,日本军队已经逼近印度的国门,威胁着印度的生存,也直接影响到英国在印度的利益。在美国的敦促下,丘吉尔向印度人做出保证:日本被战败后,印度将取得自治领地的地位。甘地和他的追随者拒绝了丘吉尔提出的条件。他们打算再开展一场非暴力抵抗运动。甘地把运动的目的归纳成一句话:“退出印度”。

——高丹《简评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材料三 1947年在孟加拉各地苦行游说,前后行程185公里,走访47个乡村,致力于平息宗教仇恨。8月14日子夜,印度宣布独立,普天同庆。以绝食祈祷、纺钞度过了独立日。1948年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团结开始最后一次绝食,1月30日17点17分,在晚祷会场被一个印度教狂热分子枪杀,终年78岁。

——王志艳《时代印记寻找甘地》


(1)阅读材料一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指出甘地发起的两场直接体现上述思想的运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最后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历史背景,并简述这次运动中甘地思想言论的特点。
(3)综合上述所有材料,说明甘地在推动印度社会进步中的贡献。
2020-06-30更新 | 173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0届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世纪初,孙中山和甘地各自领导了本国的民族解放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被誉为“中国的民主共和之父”,甘地被誉为“印度自由的灯塔与向导”。


材料二   我在《印度自治》一书中将手工织布机或纺车描述为解决印度日益严重的贫困问题的灵丹妙药。……任何帮助印度民众摆脱日益严重的贫困局面的事物,在这一过程中同样可以帮助印度实现自治。……我信赖这种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我的想法是让那些妇女纺纱,用这些纱织成土布后再用作印度人的衣料……这场运动无论如何都不会带来任何害处。

——摘编自《甘地自传:我追求真理的历程》


(1)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材料一中两位历史人物获得各自盛誉的主要理由,并用一句话概括他们在民族解放运动史上的共同地位。
(2)根据材料二说明甘地“这场运动”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辩证评价“这场运动”的影响。
2020-06-1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期中)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资产阶级无情地打破一切道德和自然的界限,延长劳动时间,降低工资,大量使用雇工和女工。工人劳动条件和居住条件非常恶劣,还经常受到失业的威胁,工人居住区的贫困、疾病和道德沦丧令人触目惊心……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会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

材料二   伴随着英国确立和巩固其世界工场地位的是印度和中国的不断衰落和被侵略。孙中山痛感中国要解决农民的痛苦,归结是要“耕者有其田”。他说:“统一之后,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要用一种思患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防备将来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而甘地则是抵制英国进口的纺织品,他认为洋布是经济侵略手段之一,使得印度原有的纺织工业一落千丈。更深入一层的观察,他才根本反对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因为那是资本家压迫劳工。……当然他更是一位爱国者,藉着纺纱织布鼓舞着亿万的印度人民,走向团结为国的一致目标之下,不为谋利,同时却是帮助他人,至少是充分做到自服其布。

   ——根据《孙中山全集》及吴俊才《印度史》等编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的表现。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中所反映的当时英国的社会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当局为此在立法领域所采取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和甘地经济主张的相同点,并说明他们对待西方工业文明的不同态度。
2020-05-26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浙江省高三1月选考科目考试历史方向性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