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和历史的“重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6 道试题
1 . 对于秦半两钱的圆形方孔形态,有以下两种学术观点。由此可知
学说概述
天圆地方学说秦半两钱是中国古代对宇宙的天圆地方说在货币形制上的表现,象征秦朝货币通用于天下各地。
铸造工艺说圆钱中的方孔是便于铸造工匠在钱币铸成后,用一方木穿于多枚钱币孔中锉磨,打平圆钱的毛边残铜。

A.历史解释应围绕史料形成时代展开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历史解释
C.综合不同的历史解释即可获知真相D.史料真伪的鉴别需要依靠科技进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图为河南出土的汉代画像石拓片,类似内容的汉代画像石在全国多有发现。据此可知汉代(       
A.环保意识较为浓厚B.体育运动丰富多彩
C.采集狩猎仍占主导D.浪漫主义画风盛行
2022-02-25更新 | 162次组卷 | 3卷引用:押全国卷25题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张学良晚年接受公开采访谈及“九一八”事变时曾说:“我当时没想到日本军队会那么做,我认为日本是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对‘九一八’事变判断错误了。”对张学良的这一口述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A.年代久远真伪无从查实B.当事人口述可信度极高
C.公开采访影响发言内容D.需要多方史料互相佐证
4 . 关于美国所谓“失去中国大陆的罪责”,1949年8月,美国政府发表《中美关系白皮书》,归咎于蒋介石政府的腐败无能。1952年,美国国会发表第2050号调查报告,归咎于美国远东政策的改变。几十年后的美国学者普遍认为,“2050号报告”过高估计了二战后美国在中国事务上的发言权。这说明
A.历史真实因视角拓展而多变B.历史现象可用多种方式描述
C.历史解释受时代因素影响D.史料价值只在于为现实服务
2021-12-16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某研究者根据下表数据得出“经济重心南移导致文化重心南移”的论断。
唐宋时期美术家地域分布统计表
比较项中原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其他地区
唐朝73%11%6%10%
北宋63%17%10%10%
南宋6%26%65%3%

——据俞建华《中国美术家人名词典》(赵雅辞统计)整理


据此可知,该研究者
A.用不充分论据得出普遍性结论
B.史料选取违背了典型性原则
C.准确运用了唯物史观分析问题
D.立足可信史料再现历史过程
6 . 《竹书纪年》记载:“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尚书·多士》记载:“殷革夏命。”而20世纪50年代末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村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属于夏朝中晚期,为夏朝的存在提供了考古学依据。这说明
A.三重证据法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B.考古是探寻历史真实的唯一途径
C.考古发现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缺失D.考古发现可以与古代文献记载相互佐证
2021-11-18更新 | 295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如图为1983—1984年于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出土的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二年律令》为出土简文原有标题,单独写在一枚简上。由于这部分竹简简册同墓中的《历谱》共存一处,而《历谱》所记的最早年号为汉高祖五年、最后年代为吕后二年,因此学界认为《二年律令》的“二年”应为吕后二年,也就是说律令应是从汉高祖五年到吕后二年时施行的律令。这说明
A.《二年律令》的出土丰富了人们对汉律的认识
B.《二年律令》的出土说明汉代以法家思想治国
C.《二年律令》是文献史料比《厉谱》更有价值
D.历史文献必须与文物相印证才能揭示历史真相
2021-11-17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利簋”(如下图)是西周早期一名叫利的贵族用周武王赏赐给他的青铜,铸造的一件青铜器。内部刻有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据此推断,该青铜器体现了
A.西域风情与中原文化的交汇B.贵族意趣与平民风情的杂糅
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青铜器主要功能是传承历史
2021-11-16更新 | 11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1978年,在湖北随县发现了战国年间的“曾侯乙墓”,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气势磅礴的曾侯乙青铜编钟,这足以证明,春秋战国时期在今随州一带存在一个“曾国”。可是考察史料,却明确记载着当地是“随国”之所在。如此一来,具“地下之材”而无“纸上之材”的曾国,和具“纸上之材”而无“地下之材”的随国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历史长久的争议,最后还是从考古发现里找到了答案。2013年在距离曾侯乙墓只有4公里的地方,又发现了另一处曾侯墓地,即随州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地,除出土了一批带有“曾”字铭文的铜器外,同时还发现了一件带有“随”字铭文的铜器,铭文为“随大司马嘉有之行戈”。于是,“曾随一国”的看法渐成学界主流。这说明
A.“二重证据法”已经不适宜新史学研究
B.史学争议通过考古发现才能寻找到答案
C.考古发现一定程度上利于解决历史悬案
D.不同史料记载会使追寻真相变得更困难
2021-11-12更新 | 159次组卷 | 3卷引用:解密17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全国通用)
10 . 秦始皇陵兵马持1号坑的出土文物以车兵为主体,车兵、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九个过洞(俑坑内陈列事物的特殊结构)内排列着战车与步兵的庞大主体军阵,每个过洞内有四列武士,有的穿战袍,有的着铠甲,中间配有战车,每辆战车后有御手一名,车士两名。这些文物
A.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B.还原了战场上的残酷局面
C.代表了秦朝民营手工业成就D.成为陵墓雕塑艺术的发端
2021-11-10更新 | 694次组卷 | 12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九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