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和历史的“重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下图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青铜器“何尊”。其内底铸文122字,其中有“宅兹中国”四字,意为“我要在国家的中心管理天下”。下列对何尊的解读正确的是
A.内底文字主要反映了西周奴隶的活动
B.当时“中国”的区域大致在长江流域
C.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D.为研究东周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扶桑树,古代神话传说中太阳栖息的神树。据《山海经 • 海外东经》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太阳)所浴,在黑齿北。” 2021年4月,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3号青铜神树。据考古专家推测,该神树刻画的应该就是上古神话中所说的 “扶桑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山海经》关于扶桑树的记录准确可信B.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C.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D.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2021-06-24更新 | 7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仪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茅海建先生通过系统发掘我国所藏前清档案,在“公车上书”“戊戌政变”等学界公认的关键性历史问题上,接连有所斩获。……揭示了戊戌变法中许多鲜为人知的隐情与细节,走到史实重建的前列。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档案的史料价值远超其他史料价值
B.史料发掘为历史研究注入了新内容
C.史料在流传中融入了新的历史内容
D.档案史料必须与当事人的手稿互证
2021-06-10更新 | 2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五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有学生以下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唐)刘禹锡
《马嵬行》
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五代)刘昫等
《旧唐书》
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
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
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
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
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
2021-06-09更新 | 4093次组卷 | 48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版)-专题01史料常识和历史研究
5 . 关于《老子》成书年代,历来有争议。钱穆从时代背景、思想线索、文体修辞等方面对《老子》作了全方位考察,认为《老子》一书成于《庄子》之后。胡适则对使用"思想线索"论证法考证《老子》晚出提出了严厉批评。1993年,湖北郭店楚墓中出土了竹书《老子》三种,考古界定为"不晚于战国早期",这就推翻了钱穆等人《老子》成书于战国晚期的说法。这说明
A.判断《老子》成书年代,实物比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B."思想线索"法在史学研究上没有价值,不足为据
C.怀疑态度值得提倡,但在证据不足时应暂缓判断D.研究者立场与方法不同,应容许不同观点存在
2021-06-01更新 | 261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5月仿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有关中共一大的召开时间,董必武曾回忆说:“有些事情缺乏文字根据,7月1日这个日子,也是后来定的。”而据谢觉哉当年的日记记载:“(6月29日)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据考证当时长沙至上海的轮班,他们到达上海最早也应为7月4日。一份从苏联收集来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档案中,明确记载了大会在7月23日开幕,并提到了在会议第八天“侦探闯会”的史事。当时《上海生活报》刊登的“7月30日法国巡捕闯会”的报道印证了这一点。周佛海、陈公博的回忆提到,会场被搜查的第二天黎明,大东旅馆发生了孔阿琴命案。《申报》等儿家报纸对孔阿琴命案均有详细报道,明确记载着时间为7月31日凌晨。据此判断,中共一大开幕应是在7月23日。这表明
A.历史研究对象的间接性造成史实表述的不确定性
B.认识事物有一个摸索的过程,但材料无疑是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C.历史的基本事实通过各种资料并借助多种研究路径,有可能逐步弄清
D.历史学家应以探究历史之迷为己任,挖掘史实的全部细节为职业要求
2021-05-18更新 | 57次组卷 | 3卷引用:【新东方】【2021.5.19】【SX】【高三下】【高中历史】【SX00119】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汉书张骞传》认为张骞出使西域之后“西北国始通于汉”。考古工作者在清理秦始皇兵马俑馆前的一处砖瓦窑址时,发现其中多具骨骸被认定属于欧亚西部人种。新疆阿尔泰巴泽雷克墓也出土了公元前5世纪的丝织品。这说明
A.考古发现已颠覆了张骞凿空旧说
B.年代久远导致了历史叙述的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运用首先必须辨别真伪
D.考古发现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2021-05-11更新 | 192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近十年来,出土文献的大量涌现为历史研究的突破提供了条件,《史记·陈涉世家》记载秦末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陈胜、吴广触犯秦法,按律当斩。而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简中,则规定因不可抗的自然因素而耽误的,可免除惩罚。下列表述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A.出土文献基本印证了传世文献B.出土文献的史料价值相对较高
C.出土文献需要进行真伪的辨析D.出土文献丰富了人们的历史认识
2021-05-05更新 | 728次组卷 | 22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9十1高中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陈直说:“《史记·殷本纪》合于殷墟甲骨文者,有百分之七十。”又说“《史记·楚世家》之楚侯、楚王,皆与传世铜器铭文相符合”“寿县蔡侯墓近出铜器群,倘无《史记·蔡世家》,则蔡侯后期世系,即无从参考。”作者意在说明
A.考古资料否定了史记B.甲骨文、金文标志着汉字的成熟
C.多种史料的相互印证D.出土文字价值一定优于传世文献
10 . 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参与者,其在变法失败后所著的《戊戌政变记》成为史学工作者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史料。近年来,学者们通过相关材料的比对发现《戊戌政变记》存在一些不实之处。之前备受质疑的袁世凯的《戊戌日记》则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其主要情节被认为是可靠的。这表明
A.《戊戌政变记》不是第一手史料
B.袁世凯比梁启超更具史学规范意识
C.当事人的记录不可用于史学研究
D.史料的客观性受作者身份的影响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