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和历史的“重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姜义华在《史学导论》一书中说:历史认识本质上是一种三极思维活动,是历史认识的主体人(包括历史学家、社会精英层与全体社会成员等不同层次)和历史认识的客体历史实际(包括个别的历史事实、完整的历史过程、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等不同层次)经由中间介质历史资料(包括文献、文物、传说、现实生活中孕育的历史因素等不同方面)在社会实践及历史研究科学实践基础上能动的统一。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中间介质历史资料是认识历史的依据
B.历史认识受认识主体人主观意识的影响
C.客体的历史是真实的,但呈现客体的历史史料不一定真实可信
D.历史认识是认识的主体人根据史料真实还原客体历史实际的过程
2020-09-04更新 | 40次组卷 | 3卷引用:难点03 历史解释与评价-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2 . 史料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以下各项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①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   ②《凡尔赛条约》原件   ③《二战史》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②
2020-08-27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史学素养选择题题型01史料-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命题分析及备考指导与演练
2020·浙江·零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氢”这是司马迁在《史记.陈沙世家》中关于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原因的记述。1975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号墓的竹简中,发现对当朝大秦律例却有这么一段记载:“如果没有按期抵达,失期3到5日,则会受到训斥:若是6到10日则会受到罚款:铠甲一副:如果途中遇到突发状况,例如天气等影响,可以免除责罚。”为此,有学者对司马迁的相关记述提出了质疑。这说明
A.认识事物有一个摸索的过程,但材料无疑是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B.处理问题与史料的关系时,须杜绝先树观点,再找材料的做法
C.历史的基本事实通过各种资料并借助多种研究路径,有可能逐步弄清
D.历史事实的考辨,只有通过考古学的进展和史学家的价值判断才有效
2020-08-27更新 | 5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难点02论从史出与孤证不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学习历史时,要能分辨“描述”与“评价”的区别。下列句子中,有的是对历史事实的描述,有的是对历史的看法、解释和评价。请将下列属于“评价”的句子找出来
A.春秋五霸古书中有不同说法
B.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北上争霸
C.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代表新贵族崛起
D.春秋战国的兼并战争客观上加速了统一进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某位西方学者在英国(泰晤士报)撰写的关于《马可·波罗行纪》的评论(部分)
评论1把中国多姿的景象描绘为灰茫茫的—片,对蒙古皇帝的家谱说得混希不清
评论2独具中国特色的茶、汉字及印刷术等没有在书中提到
评论3许多中国地名用的多是波斯叫法

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一项是马可·波罗
A.对中国传统文明一概不知B.到过中国尚无定论,需要考证
C.曾在波斯停留过一段时间D.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西传
6 . 关于宋太祖之死和宋太宗继位历史上存在不同说法。文莹《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祖是在烛影斧声中突然死去,宋太宗当晚留宿于禁中,次日便在灵柩前即位,难脱弑兄之嫌;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认为在太祖时太后杜氏死前,已立下约定,太祖百年之后由其弟光义继位,并不存在谋权篡位。据此可知
A.历史事实扑朔迷离,单一史料难以确认真伪B.《续资治通鉴长编》为名家所著,更科学可信
C.历史解释需坚守客观立场,力求规避主观认识D.历史记载受个人倾向影响,历史真相具有不可知性
2020-07-12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难点03 历史解释与评价-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光绪帝之死,历来众说纷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光绪生前诊病的脉案非常详细,从中可以断定光绪因病死亡。又据《清宫档案揭秘》记载,1980年通过化验光绪的颈椎和头发,发现无中毒现象。现在高科技手段则检测出光绪体内有砷中毒现象。据此可以得出(     
A.原始档案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事实B.历史研究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探寻真相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综合多种历史记录即可确认客观事实
2020-07-12更新 | 3244次组卷 | 50卷引用:2020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历史分项汇编-专题19史学研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

   
敦煌壁画中的“大佛光之寺”                                                              五台山佛光寺

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
C.可与文化遗存互证D.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
2020-07-08更新 | 7532次组卷 | 66卷引用: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
9 .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的序言中要求任何国民,不仅要对本国历史略有所知,还应抱有温情与敬意,这样国家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不至于对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面将现实中自身的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作者认为只有学好历史国家才有希望
B.作者认为对当时政府应有温情与敬意
C.作者希望国民多学历史实现强国理想
D.作者主张通过学习历史传承责任担当
10 . 以下两幅图片用于研究性学习,与之最契合的主题是
A.清代建筑风格的全盘西化B.欧洲历史上的中国风
C.清代的中外文化交流互鉴D.英法联军的侵华罪行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