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3 道试题
1 . 细胞不仅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图1为细胞合成、分泌有关物质的模式图;图2为物质跨膜运输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是___(填写编号);组成⑧质膜的主要成分是___
(2)若图1细胞为胰岛细胞,其分泌物通过运输到达靶细胞,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质膜具有的功能是___。
A.保护细胞内部B.物质运输
C.信息交流D.一定的流动性
(3)下列可能属于图1中⑦物质成分的有___(多选)。
A.抗体B.胰岛素
C.唾液淀粉酶D.胃蛋白酶
(4)在电子显微镜下,图1中的细胞和大肠杆菌细胞中都能被观察到的结构是___。
A.核糖体B.高尔基体C.内质网D.线粒体
(5)图2表示图1中⑧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两种运输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多选)。
A.I侧是细胞质膜的外侧
B.①由蛋白质与多糖结合成
C.物质a可以表示气体小分子
D.物质b的跨膜方式是主动运输
(6)许多海藻细胞内碘离子浓度比海水中碘离子浓度约高200万倍,但海藻细胞仍然从海水中摄入碘离子。碘离子进入海藻细胞的方式___。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D.胞吞胞吐
(7)若图1细胞为动物乳腺细胞,请表述该细胞从合成乳清蛋白到分泌的具体过程:___
2024-05-2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大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学情调研生物考试 
2 . 使用显微镜观察是进行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某学习小组利用显微镜对蚕豆叶下表皮永久装片、人血涂片永久装片进行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小萌用显微镜镜检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清晰的淋巴细胞如图1。若想进一步放大该细胞,首先应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___。

A.向左上方B.向右上方
C.向左下方D.向右下方

(2)小萌同学打算用高倍镜(40×)进一步观察上图中箭头所指的淋巴细胞(低倍镜已观察清晰并移至视野中央),需要拨动___(填“物镜”或“转换器”)更换物镜,在高倍镜视野中,发现观察的细胞数量变___(填“多”或“少”)。
(3)下图2是蚕豆叶下表皮保卫细胞的局部视野,小萌同学若想在视野中看到气孔的数量最多,应该选择下列哪一种镜头组合___。

A.目镜4×和物镜10×B.目镜10×和物镜10×
C.目镜10×和物镜40×D.目镜16×和物镜40×

(4)在图2的视野中,小萌同学发现细胞中央有黑色的“小颗粒”,这些“小颗粒”实际上是___。
A.线粒体B.核糖体C.中心体D.细胞核
2024-05-22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大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学情调研生物考试 
3 . 光合作用是生物体对太阳能的利用过程,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体生存的基础,它是地球上最伟大的化学反应。下图为植物细胞光合作用的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C表示的是___;F表示的是___;阶段Ⅱ的名称是___,发生的场所是___
(2)叶绿体中能吸收光能的色素是___(多选)。
A.胡萝卜素B.叶黄素
C.叶绿素aD.叶绿素b

(3)利用聚酰胺薄膜层析分离叶绿体色素时,聚酰胺薄膜最上端的色素名称和颜色分别是___。
A.叶绿素a、蓝绿色B.叶绿素b、黄绿色
C.胡萝卜素、橙黄色D.叶黄素、黄色

(4)光合作用过程中,电子的最终来源是___;图中阶段Ⅰ所示过程中能量变化是___
(5)图中B通过ATP合酶进入到叶绿体基质中的运输方式是___。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D.胞吞胞吐

(6)图中A从产生部位进入临近细胞内,需要经过___层膜。
(7)下图表示某种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P点的生物学含义是___。

A.无光合作用,有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达到动态平衡
C.无呼吸作用,有光合作用
D.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不进行

(8)将植物栽培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CO2充足的条件下。如果将环境中CO2含量突然降低至极低水平,此时叶肉细胞的三碳化合物(C3)、五碳糖和ATP含量的变化情况是___。
A.上升、下降、上升B.下降、上升、下降
C.下降、上升、上升D.上升、下降、下降

(9)炎热的夏季中午,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曲线图如图所示。圆圈中出现的现象,称为植物的“午休”现象,请解释该现象出现的原因:___

2024-05-2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大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学情调研生物考试 
4 .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人体细胞主要通过有氧呼吸获得能量。下图表示有氧呼吸的部分过程,其中Ⅰ~Ⅳ表示其中的四步反应。

(1)图中所示Ⅰ~Ⅳ四步反应中,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有___
(2)葡萄糖氧化分解的过程是逐步进行的,如果用表示葡萄糖等含六个碳原子的化合物,以此类推,表示二氧化碳。那么下列各项中,可以用来表示葡萄糖有氧分解过程的是___。
A.
B.
C.
D.

(3)葡萄糖氧化分解过程中,其储存的能量逐步释放,上图所示Ⅰ~Ⅳ四步反应中,形成ATP的有___(多选)。
A.ⅠB.ⅡC.ⅢD.Ⅳ

(4)下列关于线粒体结构的叙述中,与有氧呼吸高效进行有关的是___。
①线粒体外膜和内膜的基本骨架相同
②线粒体的内膜上有大量ATP合酶
③线粒体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大量嵴
④线粒体基质中有类囊体构成的基粒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4-05-2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大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学情调研生物考试 
5 . 酸奶是一种酸甜口味的牛奶饮品,是以牛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有益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等),经发酵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市场上酸奶制品多以凝固型、搅拌型和添加各种果汁果酱等辅料的果味型居多。
(1)维生素D(简称V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功能是促进小肠黏膜细胞对钙和磷的吸收,还可以促进皮肤细胞生长、分化及调节免疫功能作用。酸奶中的某种营养成分为维生素D的合成提供了原料,该物质是___。
A.脂肪B.胆固醇C.氨基酸D.核苷酸

(2)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___(多选)。
A.双歧杆菌B.嗜酸乳杆菌
C.干酪乳杆菌D.嗜热链球菌

(3)将用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的胸腺嘧啶(T)引入到嗜酸乳杆菌细胞内,一段时间后分离各种细胞结构,其中能检测到3H的结构是___。
A.线粒体B.核糖体C.高尔基体D.拟核

(4)下列核苷酸中,在DNA结构中不可能具有的是___。
A.B.
C.D.

(5)研究发现,生鲜乳中的乳蛋白在乳酸菌蛋白酶体系的作用下可以释放生物活性肽,使发酵乳的抗氧化活性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增加。构成活性肽的小分子物质是___。
A.葡萄糖B.氨基酸C.甘油、脂肪酸D.核苷酸

(6)制作的酸奶,味道可能较酸,加入蜂蜜后口感会得到明显的改善,原因是蜂蜜中含丰富的单糖物质。下列选项中属于蜂蜜中所含的单糖是___。
A.乳糖B.蔗糖C.葡萄糖D.麦芽糖

(7)全脂酸奶中含较为丰富的脂肪,脂肪的生理功能包括___
①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②储能物质
③缓冲和减压、保护内脏器官
④具有生物学活性,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⑤维持体温恒定的作用
⑥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2024-05-2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大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学情调研生物考试 
6 . 经查阅资料发现外界温度是影响植物气孔开放程度的最主要因素,以拟南芥为例,在25℃时,气孔的开放度可以达到完全张开,温度每升高约5℃时,气孔开放度就会减少约20%。当外界气温长时间超过50℃时,植物将无法生长。小萌同学所在的学习小组准备以“气孔开放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为课题,展开实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实验时必须只改变一个因素,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然后进行实验,这样逐一比较后,才能确定真正的影响因素,这体现了科学实验的___原则。
A.一致性B.对照性
C.单一变量D.平行重复

(2)小萌同学开展实验探究的基本步骤的是___。
A.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B.提出假设→实施实验→分析数据→提出疑问→设计实验→得出结论
C.设计实验→分析数据→提出假设→实施实验→提出疑问→得出结论
D.实施实验→提出假设→提出疑问→分析数据→设计方案→得出结论

(3)小萌同学提出假设:植物的气孔开放度会影响植物的光合速率。为了验证这一假设,小萌同学将实验分为6组,设计如下:
组别123456
温度25℃30℃(1)(2)45℃50℃
预期结果(3)+++++++-
注解:“+”的多少表示植物光合速率的强弱,“+”越多表示光合速率越大;“-”表示植物死亡。
请结合题意,补全小萌同学的实验设计:(1)___;(2)___;(3)___。实验中对照组是组别___;在实验过程中,还应当保证各组的光照强度等其他因素___。最终通过实验,小萌同学发现植物的气孔开放度与光合速率的大小成正比,符合预期结果,即气孔开放程度越大,光合速率___
2024-05-2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大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学情调研生物考试 
7 . 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用到的四组装置有足够空间并密封。请分析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注:除表中实验条件外,其他条件各组均相同)

1号装置

2号装置

3号装置

4号装置

不洒水

洒一点水(适量)

洒一点水(适量)

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

放入橱柜(25℃)

放入橱柜(25℃)

放入冰箱(2℃)

放入橱柜(25℃)

小麦种子15粒

小麦种子15粒

小麦种子2粒

小麦种子15粒

(1)用1号和2号两组进行对照,所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对照组和实验组除自变量外的其他条件,应________________
(2)2号和3号两组不能形成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请你预测一段时间中,4号装置中种子________________(“能”或“不能”)萌发,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
(4)与2粒种子相比,每组用15粒种子进行实验可以减小________________,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5)种子萌发除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外,还必须具备自身条件。因此,在农业生产上,播种前应当测定种子的发芽率,避免造成减产。在对种子的发芽率进行抽样检测时,应________________(“随机”或“挑选”)获取样本。
2024-04-04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题
8 . 小麦的生命历程起源于种子的萌发,我校某生物小组想要探究小麦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假设你是此小组的成员,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⑤为生命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几个相关步骤,在实践操作中其排列次序为_________
①发现并提出问题②设计和实施实验方案③分析实验现象④得出结论⑤作出假设
(2)结合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哪些环境因素可能影响小麦种子萌发?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点)
2024-04-0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题
9 . 小麦根细胞中的PHO2蛋白能够下调质膜上的磷转运蛋白数量。研究人员发现,当叶肉细胞磷含量变化时,叶肉细胞产生特定的miRNA并转运至根细胞中发挥调控作用以维持小麦的磷稳态。下图是该机制的示意图。

(1)miRNA的单体是________________,构成RNA的单体与构成DNA的单体在成分上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
(2)结合题中信息分析,小麦对外界磷浓度变化的反应,并用下列编号表示,外界磷充足时:________________;(编号选填)短期磷缺乏时:______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磷含量变化抑制miRNA的合成
②磷含量变化促进miRNA的合成
③根细胞PHO2量高
④根细胞PHO2量低
⑤根细胞质膜上磷转运蛋白的数量增加
⑥根细胞质膜上磷转运蛋白的数量减少
⑦小麦磷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
⑧小麦磷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
2024-04-0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我国北方入冬后,大部分植物体内会发生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变化,抗寒力逐渐加强,该过程称为抗寒锻炼。少数植物体内会发生冰冻而受伤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冻害。关于冻害的机理,一是膜伤害假说,认为冰冻导致植物细胞膜系统受损,胞内物质外流,膜结合酶失活,膜相关生理活动受损。二是硫氨基假说,认为是组织结冰脱水,蛋白质硫氨基(-SH)减少而二硫键(-S-S-)增加,当解冻再吸水时,蛋白质二硫键仍保存,膜蛋白功能丧失,细胞死亡。
(1)细胞内大多数结构都由膜包围,这些膜统称________________。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的膜在功能上相互联系,在结构上可以互相转化,它们构成________________,将细胞质区域化。
(2)按照膜伤害假说,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受损可以影响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功能,其功能特点________________丧失。
(3)按照硫氢基假说,参与脱氢形成二硫键的硫氢基(-SH)位于氨基酸的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二硫键(-S-S-)增加改变了蛋白质的________________,使其功能丧失。
2024-04-0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