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减数分裂异常情况分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如图表示某植物(2n=4)部分分裂时期模式图像(不考虑突变)。

(1)图①中,同源染色体配对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该现象及同源染色体分离对生物遗传的意义是___________
(2)图②细胞完成分裂后,其子细胞的基因可能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敲除某基因的花粉母细胞(相当于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只产生两个如图③所示的细胞,据此推测该基因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研究人员进一步改造基因,使该植物的花粉母细胞进行异常减数分裂,产生了二倍体配子,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了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植株,从而保持了该植物的杂种优势。基因改造后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____________,上述育种过程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2022-11-28更新 | 2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期中生物试题
2 . 鸭子的羽色受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C、c和T、t控制,C控制黑色素的合成,T促进黑色素基因C在羽毛中的表达,请根据以下三个杂交实验回答:

(1)c、c和T、t两对基因遵循__________定律,T基因与t基因中存在__________(填序号)。
①隐性致死效应:在杂合时不影响个体的生活力,但在纯合时有致死效应的基因称为隐性致死基因,隐性致死基因所表现出来的效应称为隐性致死效应。
②显性致死效应:杂合状态时即表现致死作用的致死基因称为显性致死基因,显性致死基因所表现出的效应称为显性致死效应。
③T基因的剂量效应:个体内T基因出现次数越多,表现型效应越显著。
(2)实验一F1中白羽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实验二中亲本雄鸭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实验中亲本白羽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3)若将实验一F1的灰羽自由交配则后代有__________种基因型,白羽的概率是__________
(4)若要确定实验一F1中灰羽的基因型,可以选择实验二F1中白羽与其杂交,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则灰羽的基因型与亲本一致。
(5)若实验三F1中出现一只基因型为cccT的白鸭,请从亲本减数分裂的角度分析产生该白鸭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
2022-11-14更新 | 30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3 . 某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植物(雌雄异株),其花色受到两对基因控制,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如图所示,含有粉红色物质与红棕色物质的花分别表现为粉红花、红棕花。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

(1)粉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红棕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某植株的基因型为AaXBXb,与其杂交的植物基因型为___________时,后代会出现的红棕花个体。
(2)在一个纯合的粉红花种群中(已知含有A基因),b基因突变为B出现了红棕花雄株,由于某种原因,该红棕花雄株又恢复为粉红花雄株,该个体称为回复体“R”。经科研小组分析,“R”出现的可能原因有三种:①AA基因突变为aa②B基因突变为b基因③B基因所在片段缺失(已知含缺失该片段的配子致死)。为了确定“R”出现的原因,请你利用现有材料设计杂交实验方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______
(3)已知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移接到常染色体上,也能使配子获得该片段而具有育性。假设(2)种群中出现的红棕花雄株的原因是b基因突变为B基因,且B基因所在的片段移接到常染色体上(非A、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则该个体能产生可育配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该个体与基因型为AaXBXb雌株杂交,后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
4 . “双性人”出现的原因是父母在形成配子时出现异常,使受精卵的基因型异常导致(如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具有双性染色体(以XXY为例),在发育过程中可能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第二性征,甚至可能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官。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产生XXY的受精卵的原因可能是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减数分裂I后期异常导致
B.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某一性别的生殖器实现性别确定但无法改变个体的基因型
C.只要有性别区分的生物就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区别
D.某些生物的雌性个体中的性染色体组成可能是异型的,如鸟类、家蚕
2022-04-22更新 | 518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5 . 哺乳动物包括人在内,常染色体数目增加的个体常常是无法存活的,而X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则可能只影响个体的正常发育,譬如性染色体组成为XXY、XXX、XO(“O”代表缺少一条X染色体)的个体仍然是可以存活的,在哺乳动物中存在一种机制可以补偿X染色体的超量,这种机制叫剂量补偿效应。根据剂量补偿原则,不论一个细胞中有几条X染色体,只有一条不失活,其余的都失活并以巴氏小体形式出现且1条X染色体形成1个巴氏小体。回答下列问题:
(1)巴氏小体的存在数量有助于人类性染色体数目变异疾病的诊断,在外表是女性的特纳氏综合征患者的细胞中,看不到巴氏小体,因此可预测患者的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_,性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
(2)猫的黑色毛基因(B)对黄色毛基因(b)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Ⅹ染色体上,黑黄相间毛色的猫又被称为玳瑁猫,玳瑁猫一般都是__________(填“雌”或“雄”)性的,根据剂量补偿原则尝试说明玳瑁猫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发现一只雄性玳瑁猫,推测其关于毛色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假设该雄猫产生配子时,性染色体随机分开并移向两极,则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
6 . 某种植物(2n=24)花色分为黄色和白色,现有3个纯合品种,甲(AAbb),乙(aaBB)两个均为黄色品系,丙(aabb)为白色品系,科研人员分别做了甲与丙,乙与丙的杂交实验,其结果是F1均表现为黄色,F2均表现为黄色:白色=3:l。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知,黄色性状相对于白色性状为___________,并由此可知,性状可能是由___________对基因控制的。
(2)在甲与丙的实验中,若甲个体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离,产生的配子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___,这种情况下,其杂交后代的花色性状表现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上述甲,乙,丙三种植株,如何通过杂交实验确定品系中A(a)与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5-10更新 | 54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届宁夏吴忠市高三一轮联考生物试题
7 . 图一为果蝇繁殖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图二为某异常果蝇染色体示意图。

(1) AB段,细胞中________之间发生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的_________之间常发生相应片段的交换。
(2)DE段染色体最主要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F段对应减数分裂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阶段I、II、 III最终产生的受精卵染色体数目与亲代一致,原因是____________;最终产生的受精卵具有遗传的多样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二个体形成是由于图一中的阶段II异常导致,则具体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人类遗传病
研究表明,C14orf39基因变异会导致男性罹患非梗阻性无精症(NOA),女性罹患卵巢早衰(POI),进而导致不孕不育。图1为某家庭的NOA/POI遗传病系谱图,图2为此家系中部分成员体内单个C14orf39基因部分片段的的测序结果。

(1)据图1NOA/POI遗传病系谱图推测,该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1系谱图推测,C14orf39致病基因可能存在的传递路径是________(多选)。
A.从Ⅲ-1的体细胞传递到Ⅳ-1的次级精母细胞
B.从Ⅲ-1的次级精母细胞传递到Ⅳ-1的体细胞
C.从Ⅲ-2的次级卵母细胞传递到Ⅳ-1的初级精母细胞
D.从Ⅲ-2的第一极体传递到Ⅳ-1的次级卵母细胞
(3)对图2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可知此遗传病的变异可能是_______。
A.C14orf39基因内碱基对增加B.C14orf39基因内碱基对缺失
C.C14orf39基因内碱基对替换D.C14orf39基因缺失
(4)结合图1和图2分析,Ⅳ-4的基因型是________(用A、a表示)。
(5)已知我国正常人群中C14orf39致病基因携带者比例高达10%。推断Ⅳ-1夫妻生育NOA/POI患者的概率为__________
(6)精液分析发现Ⅳ-2的样本中没有精子。睾丸活检在Ⅳ-2的样本中仅发现了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请推断分析C14orf39基因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Ⅳ-2的患病机理?__________
9 . 中心体对于细胞分裂的准确进行至关重要。研究人员发现人体卵细胞产生过程中,卵原细胞的中心体会被清除,缺失中心体的细胞可通过组装双极纺锤体的方式实现染色体的正常分离。由于该过程常错误组装出多极纺锤体从而导致人类大约有20%~50%的卵子是非整倍体,这些非整倍体的卵子受精后形成的异常受精卵可能引发流产或唐氏综合征等遗传疾病。研究发现,人类卵子缺少马达蛋白KIFC1可能是导致纺锤体不稳定的主要诱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体正常受精卵中的中心体来自精子
B.正常体细胞增殖时中心体在间期倍增
C.由多极纺锤体引发的唐氏综合征是由于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行为发生差错导致
D.引入外源KIFC1蛋白可能会提高人体卵细胞产生过程中染色体分离的准确性
2022-07-25更新 | 2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蜜蜂是一种社会性昆虫,蜜蜂群体中有雄蜂(由卵细胞直接发育形成)、雌蜂(由受精卵发育形成,分蜂王和工蜂,其中蜂王具有生育能力,工蜂高度不育)。下图为雄蜂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的大致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雄蜂和蜂王来说,它们的1个精原细胞和1个卵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数分别为________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雄蜂体细胞内,任意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__________(填“不相同”或“可能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与蜂王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相比,雄蜂的________(填“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与之不同,其特殊性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受精卵发育的过程中,多数雌蜂在幼虫时期,仅有最初几天可食用蜂王浆,之后改喂食一般的蜂蜜,因而无法完成生殖能力的发育,最后便会发育为工蜂;若能持续食用蜂王浆,最后将发育为蜂王。这一事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