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下表是关于果实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分析回答:

实验组

亲本表型

F1的表型和植株数目

红果

黄果

1

红果×黄果

492

504

2

红果×黄果

997

0

3

红果×红果

1511

508

(1)写出3个实验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实验1:________;实验2:________;实验3:________
(2)番茄的果色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这一结论如果是依据实验2得出的, 理由是________;如果是依据实验3得出的,理由是________
(3)写出纯合高茎豌豆与纯合矮茎豌豆人工授粉需进行的操作过程:________
2024-04-0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乐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喷瓜的性别是由3个等位基因:aD、a+、ad决定的,每一株植物中只存在其中的两个基因。它们的性别表现与基因型如下表所示:

性别类型

基因型

雄性植株

aDa+、aDad

两性植株(雌雄同株)

a+a+、a+ad

雌性植株

adad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喷瓜自然界没有雄性纯合植株的的原因是____
(2)现有一株两性植株,单性花,设计最简单的方案鉴定其基因型。
设计方案:
____,观察子一代的表型。
预期结果及结论:
若子一代____,则该植株基因型为a+a+
若子一代____,则该植株基因型为a+ad
(3)鉴定结果,两性植株基因型为a+a+,利用该两性植株的子一代与基因型aDa+∶aDad=2∶1的一个雄株群体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
3 . 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下图。

   

(1)若亲本都是纯合子,则图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
(2)图中F2结三角形果实的荠菜中,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_______;还有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型仍然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中所占的比例_______
(3)现有2包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性状(三角形果实和卵圆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
实验步骤:
①用2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1种子。
②F1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2种子。
③F2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型统计植株的比例。
结果预测:
Ⅰ.如果F2______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Ⅱ.如果F2______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4 . 蝴蝶兰大多为双瓣花,偶尔也有开单瓣花的品种,双瓣花和单瓣花这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科研人员利用双瓣花蝴蝶兰(其中,丙为突变株)进行如下自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注:F2为F1自交后代)。回答下列问题:
类型PF1F2
实验一甲(双瓣)全为双瓣全为双瓣
实验二乙(双瓣)3/4双瓣、1/4单瓣5/6双瓣、1/6单瓣
实验三丙(双瓣)1/2双瓣、1/2单瓣1/2双瓣、1/2单瓣
(1)依据表中实验结果判断双瓣花和单瓣花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为显性性状,理由是_____
(2)分析表中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推测出现实验三中异常遗传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答出一种即可)。
(3)为验证上述(2)问推测,请选用甲、乙、丙作为实验材料,设计出最简便的实验方案。
实验思路:_____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
5 . 翻毛鸡羽毛反卷皮肤外露散热性好,是我国南方地区饲养的优质鸡种之一。羽毛反卷程度由等位基因A、a控制,翻毛是显性性状。羽色的金羽和银羽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上述两对性状在雏鸡阶段均表现出显著差别。鸡的性别决定为ZW型。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结果见下表:
实验亲本F₁

翻毛银羽正常毛金羽轻度翻毛金羽轻度翻毛银羽
轻度翻毛银羽正常毛金羽轻度翻毛金羽:正常毛金羽=1:1轻度翻毛银羽:正常毛银羽=1:1
请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杂交实验可以判断等位基因B、b位于____(填“常”或“性”)染色体上,银羽是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羽色和羽毛反卷程度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
(2)实验①中亲本雌鸡的基因型为____,实验②中F1雄鸡的基因型为_______
(3)实验①中的F1个体随机交配,仅从羽毛反卷程度和羽色分析(不分雌雄),F2的表型有____种,F2中与F1表型不同的个体占比为____。雏鸡在早期雌雄难辨,为挑选最适合我国南方地区的优质蛋鸡,F2中的轻度翻毛银羽雌鸡和轻度翻毛金羽雄鸡杂交,应从杂交后代中选育表型为_____的雏鸡。
6 .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早熟和晚熟的遗传受到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控制,以下实验为纯合的亲本的两种杂交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2可判断,A/a与B/b的遗传遵循____定律。F2中晚熟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
(2)在实验2的F2早熟植株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____,所占的比例为____
(3)实验1亲本中早熟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
2024-03-2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小麦的抗条锈病和不抗条锈病受基因A/a的控制。现有甲、乙两株小麦,实验人员让两者单独自交,收获籽粒后分别播种并进行不同的处理,统计各种处理方式下F1植株中无病植株的比例,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的抗条锈病是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判断理由是____
(2)分析图中结果可知,甲、乙小麦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
(3)实验人员为鉴定甲小麦自交所得的F1中某株不抗条锈病小麦(丙)的基因型,以题中所述方法设计实验来鉴定。实验思路是____,统计后代中无病植株的比例。若后代出现无病植株,则____
2024-03-2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题
8 . 豌豆是遗传学常用的实验材料,同一植株能开很多花,不同品种豌豆所结种子的子叶有黄色也有绿色。现有甲、乙、丙三个品种的豌豆植株,进行如表实验(相关基因用A、a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组别

亲本处理办法

所结种子的性状及数量

黄色子叶

绿色子叶

实验一

将甲植株进行自花传粉

409粒

0

实验二

将乙植株进行自花传粉

0

405粒

实验三

将甲植株的花去除未成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待雌蕊成熟时,接受乙植株的花粉

396粒

0

实验四

将丙植株进行自花传粉

297粒

101粒

(1)豌豆是遗传学常用的实验材料的原因是____(答两点)。
(2)仅通过实验四可知,____子叶是显性性状,判断理由是____。甲和乙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实验三中,甲植株接受乙植株花粉后应该再次进行套袋,原因是____
(3)若含a基因的花粉50%可育,50%不可育,则将丙植株进行自花传粉后,理论上所结种子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
(4)若取等量实验三与表中实验四中的黄色子叶种子进行混合种植,理论上子代中绿色子叶种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若实验三中的子代与丙植株进行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与实验____最接近。
9 . 水稻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研究者通过多种育种技术来提高水稻的产量。
(1)水稻稻穗的大小会影响水稻产量。研究人员获得了稻穗为大穗的单基因纯合突变体1和突变体2,其稻穗显著大于野生型。将突变体1和突变体2分别与野生型水稻杂交,获得的F1的稻穗大小与野生型相同,说明大穗为_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2)为了研究两突变基因的关系,将___________杂交,若子代___________,说明突变基因的关系是彼此互为等位基因;同时也体现了该变异具有___________特点。
(3)进一步研究发现突变基因为A基因,并对野生型和突变体1的A基因进行测序,结果如图:

注:非模板链下面的字母代表相应的氨基酸,*处无对应氨基酸。
据图可知,由于___________使突变体1的A基因突变,其指导合成的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肽链变短,最终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改变,功能异常。A基因表达一种甲基转移酶,可通过催化染色体中组蛋白的甲基化来影响F基因的表达,F基因是稻穗发育的主要抑制基因。研究者进一步做了如图所示检测,据图解释突变体大穗出现的成因:___________

2024-03-11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九中日新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研究人员在簇生稻和粳稻杂交后代中发现一个能稳定遗传的浅绿叶突变体pgl,对该突变体进行了遗传鉴定和相关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经光合色素含量测定分析发现,突变体pgl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野生型的70.8%、0.5%和72.0%,这表明浅绿叶突变体pgl为______(色素种类)缺失型。
(2)将浅绿叶突变体pgl与绿叶野生型水稻分别进行正反交,F1均为绿叶水稻,F2中绿叶与浅绿叶之比约为3:1,根据F2表型及比例分析,浅绿叶突变体pgl受______控制。
(3)用X射线处理粳稻得到另一个能稳定遗传的浅绿叶突变体y45,将突变体y45与突变体pgl杂交,F1均为绿叶水稻,F2中绿叶水稻723株,浅绿叶水稻为564株,该结果表明浅绿叶突变体y45基因与突变体pgl基因为______基因。将F1与F2中浅绿叶水稻进行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
(4)叶绿素加氧酶基因M能够调控叶绿素b的合成,该酶缺失或失活都会影响叶绿素b的合成。为确定浅绿叶突变体pgl基因的候选基因是否为基因M,科学家通过PCR技术扩增突变体pgl与野生型的基因M并进行碱基序列比较,发现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pgl基因M编码区中的模板链碱基发生了______(具体变化),造成叶绿素加氧酶的一个谷氨酸替换成赖氨酸,从而导致叶绿素加氧酶失活,该实验结果证明基因M______(填“是”或“不是”)浅绿叶突变体pgl基因的候选基因。(密码子:谷氨酸——GAA、GAG赖氨酸——AAA、AAG)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