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型冠状病毒及相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1 . 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其表面刺突糖蛋白中的细胞受体结合区(RBD)与宿主细胞结合并完成侵染和增殖的过程。其变异毒株奥密克戎(Omicron)与德尔塔(Delta)相比,细胞受体结合区发生的变异更多,且具有更强的传染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新型冠状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依赖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新型冠状病毒变异类型多与其遗传物质的结构特点相关
C.批量生产新冠疫苗需要将病毒接种于完全培养基上培养
D.细胞受体结合区发生的变异越多,则病毒致病力越强
2 . 多次接种新冠疫苗的人,感染新冠病毒通常不会患病,但仍有部分疫苗接种者发生新冠肺炎。血检报告表明,这些肺炎患者血液中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T细胞和B细胞数量均上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疫苗接种者感染新冠病毒后仍发病,说明体内没有发生相应的特异性免疫
B.肺部炎症反应是一种由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共同参与的免疫反应
C.患者血液中T细胞数量上升是因为T细胞受病毒直接刺激后发生了增殖
D.患者血液中B细胞数量上升有利于机体产生更多抗体直接清除细胞内外的病毒
2022-11-25更新 | 307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选考科目诊断性考试(一模)生物试题
3 . 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过程:将咽拭子等样本液滴在点样处,若样本含有新冠病毒,其表面抗原会被结合垫上的胶体金标抗体所识别,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随样品液移动,T线上固定的另一种抗体识别抗原,使胶体金标抗体被截留显色;多余的胶体金标抗体移动到C线被截留显色(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检测原理是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B.新冠病毒能够同时被两种抗体所识别
C.T线显色、C线未显色,则检测结果无效
D.抗原检测的敏感性高于核酸检测
4 . 导致新冠肺炎的病原体SARS-CoV-2是单链RNA病毒,具有多种变异类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可利用加入抗生素的合成培养基研究病毒的抗药性
B.注射疫苗通过改变种群基因库以降低病毒传播能力
C.SARS-CoV-2相对于双链DNA病毒具有较低的变异率
D.高传染性、低致死率的突变类型更容易持续传播
2022-06-04更新 | 350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届浙江省宁波至诚高级中学选考模拟卷(一)生物试题
5 . 2022年3月11日,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我国推进“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新冠病毒监测模式,在核酸检测的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下列对两种方法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的物质不同,前者是蛋白质,后者是核酸
B.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的原理不同,前者依据抗原抗体杂交,后者依据核酸分子杂交
C.感染新冠病毒但无症状者,唯一准确的方法是进行核酸检测
D.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体内既发生细胞免疫,又发生体液免疫
6 . 某公司研发的抵抗新冠病毒的W疫苗在第一次接种后抵抗新冠病毒的有效性较低,且至少要到12天才开始发挥保护作用。临床显示,双剂疫苗的接种效果明显好于单剂(单剂:只注射1次疫苗;双剂:一段时间内连续注射2次疫苗)。研究发现该疫苗在大猩猩身上也能得到类似结果。请设计实验、验证双剂疫苗接种效果好于单剂。
实验材料:实验用大猩猩若干只;用缓冲液X配制的W疫苗;缓冲液X;新冠病毒毒株;注射针筒若干:新冠病毒血清抗体含量检测试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其他相关材料。
(要求与说明:注射第一剂与第二剂疫苗的时间间隔以及由于时间延长导致的免疫力改变不作考虑;血清抗体含量检测试剂以及核酸检测试剂的具体使用方法不作要求)
(1)实验思路:
①将若干只生理状况相同且_____检测阴性的健康大猩猩随机均分为A、B、C三组;
_____,C组注射等量缓冲液X两次;
_____,并记录数据;
_____,一段时间后,检测并记录核酸检测呈阳性的大猩猩数量;
⑤对上述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2)请根据新冠病毒抗体含量和核酸阳性百分率设计横坐标为组别的柱状图用于记录相关实验结果。_____
(3)分析与讨论
①分离提取多次接种W疫苗的大猩猩的血清抗体用来治疗新冠病人,这种免疫方式称为_____
②根据临床观察,接种W疫苗12天之后才发挥作用的原因是12天后机体才能产生足够数量的_____与抗体。
③最新研究发现,原来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对新产生的新冠病毒变种的预防效果明显下降,可能的原因之一是新冠病毒变异导致表面蛋白(抗原)结构发生改变,原来的_____与抗体对其识别能力下降。
2022-05-20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浙江省山水联盟高三5月联考生物试题
7 . 我国在新冠疫情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全球疫情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尤其是病毒出现了新变异株-德尔塔、奥密克戎,更是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命健康。研究发现,德尔塔毒株至少有15处突变,奥密克戎毒株至少有32处突变,这些突变的综合效应使病毒能部分避开一些中和抗体,造成免疫逃逸,传染性增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新冠变异病毒的各种突变可能来源于染色体畸变
B.新冠变异病毒避开抗体后可以在内环境中完成增殖
C.核酸定性检测时使用PCR扩增技术有利于发现被感染者
D.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后可激发人体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8 .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人们为了消灭环境中残留的病毒,大量使用了消毒剂。关于消毒剂的大量使用可能导致的后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B.可能引起酸雨
C.可能导致臭氧层遭到破坏D.可能导致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减少
2022-05-17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浙江省临海、新昌、乐清三地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9 . 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葡萄柚汁多且营养丰富,在减肥、美容养颜、降低胆固醇、增强发质等方面都有功效,其鲜果和加工品都深受消费者喜爱。
(1)柚子皮富含果胶,欲从柚子皮上分离纯化高产果胶酶的菌种,可在超净台上用接种环刮取柚子皮(腐烂并长有霉菌)表面的菌体,用_________法将菌体接种到_________培养基上筛选纯化。
(2)以葡萄柚为原料采用混合菌发酵技术制作柚子醋的过程:葡萄柚去皮→榨汁→接种→果酒发酵→果醋发酵→柚子醋。发酵过程中接种的是_________菌,需提供的氧气条件是_________,影响其产物风味的因素除温度等环境因素外还有_________(至少写两点)。
(3)利用固定化细胞技术发酵效率更高,因为与固定化酶技术相比,该技术对酶活性的影响更小,原因是_________
(4)发酵结束后,发酵液常需进行_________处理,若滤液浑浊,可采取静置沉淀、加热或_________等物理方法获得澄清果醋。
(二)新冠疫情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疫苗的研制及病毒的检测在疫情防控中起着重要作用。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是主要的病毒抗原。我国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已获批上市。

(5)HEK细胞是一种特殊的人胚胎肾源细胞,在该细胞中,质粒I和质粒Ⅱ可进行同源重组,形成含S蛋白基因的复制缺陷重组腺病毒。对获得的重组腺病毒除用PCR检测S蛋白基因外,还需用_________方法检测S蛋白。
(6)使用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进行病毒培养扩增,然后将病毒灭活,再经过一系列处理得到灭活疫苗。
经灭活的病毒保留了抗原成分,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①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培养通常需在合成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
②把新冠病毒毒株接种于Vero细胞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细胞出现病变时收获_________(填“细胞培养液”或“Vero细胞”),纯化后灭活。
(7)若机体接种腺病毒载体疫苗前感染过腺病毒,可能会减弱疫苗的免疫效果,其原因是_________
(8)为能更早地在人群中发现病例,除核酸检测外,利用抗原检测试剂盒可居家自行检测。抗原检测试剂盒的制备:取新冠病毒免疫过的动物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经_________、克隆等途径获得单克隆抗体,该单抗作为_________用于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抗原检测虽然快速,但是检出率不及核酸检测,原因是核酸检测有一个_________的过程,因此哪怕只有少量的病毒核酸也能被发现。
10 . 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调节机制。下列生理或自然现象中,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新冠病毒感染后免疫细胞活化产生大量细胞因子,进而促进免疫细胞活性
B.某湖泊中肉食性鱼类捕食草食性鱼类引起两个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C.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抑制作用增强
D.动物需氧呼吸过程ATP数量增加,细胞中ATP积累导致需氧呼吸减缓
2022-05-14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浙江省(湖州、丽水、衢州)三地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