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药物对兴奋传导及传递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失眠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还会引发多种躯体和精神疾病。研究表明,北冬虫夏草粉末或水煎剂灌胃给药对小鼠具有镇静作用,可能是北冬虫夏草中的多糖等水溶性成分有镇静催眠效果。欲验证北冬虫夏草中的总黄酮和多糖分别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材料与用具:小鼠若干只、北冬虫夏草、生理盐水、小鼠自主活动记录仪等。
(要求与说明:对多糖、总黄酮的具体提取和小鼠的具体给药方式不作要求)。
(1)完善实验思路:
____,分别用生理盐水配制成高、中、低三种浓度备用。
②设计一张表格表示实验分组和给药情况:____
③连续给药14天,末次给药50 min后,将小鼠放入自主活动记录仪中,____
④统计并分析所得数据。
(2)写出最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
(3)分析与讨论:
①进一步研究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小鼠脑内谷氨酸的含量均明显降低,而5-羟色胺的含量均明显升高。则说明在脑组织中,____是抑制性递质。
②若要提取北冬虫夏草的成分用于临床用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____
2024-04-23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2 . 神经病理性疼痛通常表现为持续性疼痛,某些神经细胞分泌的脑啡肽起到镇痛作用,脑啡肽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包括神经胶质细胞和_____,疼痛刺激传至______产生痛觉。
(2)研究表明脊髓小胶质细胞中释放 ATP 的通道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若特异性敲除小鼠脊髓小胶质细胞的相关基因,减少由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脊髓细胞外 ATP 增加。基因敲除小鼠还表现出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减少、诱发的和自发的神经病理性疼痛行为下降。说明脊髓小胶质细胞通过________对疼痛的产生起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3)由图可知,痛觉的产生是由于________细胞释放________,然后与________结合而最终导致。该过程中兴奋是以________形式传递的。而脑啡肽镇痛的机理是________
(4)芬太尼通常用作镇痛药物或麻醉剂,药理作用与吗啡类似。典型副作用包括嗜睡、困倦和恶心,更严重的副作用包括低血压、呼吸抑制等,导致呼吸抑制的原因是________(填“降低”或“升高”)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这属于________调节。
2024-04-07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3 . 依托咪酯是一种麻醉诱导剂。为研究其作用机理,科研人员以大鼠的离体神经组织为材料,检测依托咪酯对谷氨酸(兴奋性神经递质)和γ-氨基丁酸(抑制性神经递质)释放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表。其中甲组仅进行非钙依赖型神经递质释放,乙组同时进行钙依赖型和非钙依赖型神经递质释放(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均存在钙依赖型和非钙依赖型两种释放途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甲组乙组
A1A2A3B1B2B3
依托咪酯浓度(μmol/L)00.4400.44
神经递质释放速率(nmol/mg·min)谷氨酸0.260.280.291.311.221.12
γ-氨基丁酸0.230.240.240.630.630.6
A.谷氨酸、γ-氨基丁酸的合成和分泌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参与
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Na+内流,并将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C.依托咪酯能抑制非钙依赖型神经递质释放,对钙依赖型神经递质释放几乎无影响
D.在钙依赖型的递质释放途径中,依托咪酯对谷氨酸释放的抑制强于对γ-氨基丁酸
2024-04-02更新 | 30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题
4 .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也称“渐冻症”,是一种神经肌肉退行性疾病,患者神经肌肉接头示意图如下。健康人的巨噬细胞不攻击神经细胞。患者体内膜攻击复合物会引起Ca2+和Na+大量进入肌细胞,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会抑制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患者体内的C5被激活后裂解产生的C5a与巨噬细胞结合,可能导致神经细胞受损
B.膜攻击复合物作用于肌细胞膜,会增加肌细胞内的渗透压,导致肌细胞吸水增加
C.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可代替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持续兴奋
D.研发抑制C5被激活的药物是治疗渐冻症的有效途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随着工作、生活和社会压力的攀升,抑郁症逐步走进人们的视线。某科研团队探究百合多糖(LLP)与黄芪多糖(APS)抗抑郁的作用及机理,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过程】将6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6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接受56d随机性温和刺激诱导成抑郁小鼠模型,观察各组小鼠行为学指标;造模成功后,治疗组按下表相应剂量灌服药物,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相应的生理盐水,治疗28d。
【检测指标】结果如下表:

组别

剂量/(mg·kg-1

行为学指标观察结果

内分泌指标检测结果

运动范围占比/%

悬尾实验后不动时间/s

糖水偏爱率/%

ACTH/(ng·L-1

CORT/(μg·L-1

5-HT/(ng·L-1

空白组

27.65

56.96

79.44

10.99

12.00

49.65

模型组

7.75

87.14

43.44

32.28

29.15

25.70

治疗组

盐酸氟西汀组

8

28.61

64.12

67.89

14.76

12.15

40.52

LLP组

200

12.96

77.08

50.89

24.56

18.30

36.10

APS组

200

17.63

77.78

56.44

20.88

19.74

32.07

LLP+APS组

100+100

26.21

63.51

63.11

17.25

16.87

41.95

注:盐酸氟西汀是一种抗抑郁药。ACTH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ORT为皮质酮,5-HT为5-羟色胺(神经递质)。
回答下列问题:
(1)据上表可知,从行为学角度看,抑郁症患者会表现出______的症状。
(2)根据本实验的目的及上表所测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有:①LLP具有抗抑郁作用;②______;③______
(3)5-HT是海马区产生的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其分泌调节机制为“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HPA轴)”(如图)。检查发现,抑郁小鼠的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受损严重。

①激素甲的名称是______
②5-HT可使人体产生______(填“愉悦”或“抑郁”)的情绪。请结合上表和图分析,抑郁小鼠的HPA轴反馈调节失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③基于以上分析,你认为LLP与APS能抗抑郁的机理可能是______(写一条)。
6 . 抑郁症会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但其实抑郁症并不可怕,科学家对它的发病机理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这将更有利于我们战胜抑郁。下面是目前比较公认的抑郁症发病机理的两种假说,根据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1)单胺假说:抑郁症的发生与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等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缺乏有关。5-HT合成、释放、作用、回收及灭活的过程如图所示。

   

①5-HT需通过____方式释放,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结合,形成____
②根据上图提供的有关信息,试分析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5-HT含量降低的原因____
(2)神经内分泌假说:抑郁症的发生与CRH密切相关,CRH的分泌活动受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调控。抑郁症的发病机理如下图表示:

   

①图中ACTH的中文名称是____。GC可作用于全身细胞,但海马神经元产生的生理效应比其他组织细胞更显著,试从细胞结构的角度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
②GC不能直接促进平滑肌收缩,但它的存在可增强去甲肾上腺素(NK)促进平滑肌收缩的作用,这种现象称为允许作用。请利用小肠平滑肌,设计实验验证GC与NK存在允许作用。
实验思路:____
实验结果:____
7 . 痛觉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能够使人及时意识到危险,提高生存率。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时,诱发组织释放某些化学物质,作用于痛觉感受器,使之产生兴奋,沿传入通路抵达大脑皮层特定感觉区,产生痛觉。人体内存在天然的镇病系统,起重要作用的是可释放脑啡肽的神经元。人体的肢体关节每天都在摩擦,如果没有自身分泌脑啡肽,光是关节摩擦的疼痛就让我们无法自由行动。观察示意图,回答问题。

(1)痛觉形成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的痛觉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使得突触后膜电位变为____,即产生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的形式传导。
(2)脑啡肽神经元与感觉神经元之间会形成一种“轴突-轴突”突触结构。脑啡肽释放并与感觉神经元细胞膜上____结合后,使得动作电位无法产生,从而抑制感觉神经元____,实现镇痛。
(3)海洛因一开始是作为强效镇痛药研发出来的,但发现其具有极强的成瘾性,一旦停用,患者会承受巨大的痛苦,因此将其列为危害性巨大的毒品之一、请推测海洛因具有镇痛作用的可能原因(至少写出两点)。
____
____
(4)研究发现海洛因的结构与脑啡肽相似,请推测成瘾者毒瘾发作时痛不欲生的原因:____
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由于运动神经细胞受损,肌肉失去神经支配逐渐萎缩,四肢像被冻住一样,俗称“渐冻人”。下图甲是 MND患者病变部位的有关生理过程,NMDA为膜上的结构;下图乙中曲线I表示正常人体内该处神经纤维受适宜刺激后,膜内 Na⁺含量变化,曲线II表示膜电位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5)据甲图判断, 谷氨酸是____(填“兴奋”或“抑制”)型神经递质。图中③过程与膜的____有关。
(6)据图分析, NMDA的作用有____
(7)MND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使得C点____(填“上移”、“下移”或“不变”),神经细胞内渗透压____,最终水肿破裂。某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其作用机理可能为____
(8)乙图中,AB段Na⁺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CD段形成原因是____
(9)河豚毒素是一种剧毒的非蛋白神经毒素。为探究河豚毒素对神经纤维的影响,研究人员设计了实验:将分离得到的神经纤维分为A、B两组,A组使用生理盐水处理,B组使用等量溶于生理盐水的河豚毒素溶液处理,然后用微电极分别刺激神经纤维,测得膜两侧的电位差变化情况,结果如图丙所示。下列叙述合理的有____。
A.对照组的设置是为了排除生理盐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该实验中的神经元被微电极刺激后产生兴奋是因为 Na+内流,此时细胞外Na+浓度小于细胞内 Na+浓度
C.河豚毒素可能会作用于 Na+通道,抑制 Na+内流,从而抑制神经纤维的兴奋
D.在医学上,河豚毒素可作为镇定剂或麻醉剂,但是需要严格控制好使用剂量

(10)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有促进唾液腺分泌的作用,但刺激交感神经所分泌的唾液,水分少而酶多:刺激副交感神经所分泌的唾液,水分多而酶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
A.交感神经兴奋时分泌水分少而酶多的唾液, 利于消化食物
B.支配唾液腺分泌的交感、副交感神经分别为传入、传出神经
C.自主神经系统促进唾液分泌, 此过程同时也受到大脑的控制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相互配合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2024-03-06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8 . 可卡因既是一种兴奋剂,也是一种毒品,它会影响大脑中与愉悦传递有关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利用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来传递愉悦感。长期吸食可卡因会产生精神上的依赖,最终成瘾,其成瘾机制如图A~C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突触前膜释放的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为_____________,该过程实现了_____________信号的转换。
(2)由图A可知,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吸食或注射可卡因后神经元的变化如图B所示,推测可卡因使人产生强烈愉悦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长期吸食可卡因后,突触后膜会发生如图C所示的变化。据图推测,吸食可卡因成瘾的原因是:大量的多巴胺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_____________,吸食者必须依赖吸食可卡因来维持突触后膜兴奋,从而恶性循环成瘾。
(4)位置偏爱是研究成瘾性药物效应的常用动物行为模型。研究人员利用穿梭盒研究小鼠的位置偏爱情况,如图甲所示。正常小鼠偏爱黑盒,在黑盒停留的时间更长。毒品成瘾小鼠(实验组)和正常小鼠(对照组)在白盒停留的时间如图乙所示。请应用该实验方法和上述实验组小鼠,探究适宜浓度的芋螺毒素(一种多肽)对治疗毒品成瘾是否具有一定的作用,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
预测实验结果:若_____________,则说明适宜浓度的芋螺毒素对治疗毒品成瘾具有一定的作用。
2024-02-2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9 .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的疾病,其病因之一是多巴胺分泌过度。多巴胺是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分泌的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分泌和作用机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多巴胺分泌过多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会引起肌肉过度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这一过程体现出细胞膜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神经冲动只能从右往左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_______大量内流,该过程中突触后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中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常认为,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浓度过高会导致小儿表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 目前,许多治疗药物(如匹莫齐特、硫必利等)已在临床中获得较好的疗效,请推测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药物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10 . NAc是大脑中调控奖赏、药物成瘾等行为的关键区域,其主要的神经元包含D1和D2两类(图1)。ACE抑制剂(ACEI)在临床上常用于降血压,但近期研究发现其与上述两种神经元的关联。

(1)图1中的兴奋性神经元可释放谷氨酸将兴奋向D1神经元传递。谷氨酸作用于D1神经元的谷氨酸受体,使其细胞膜上Na+通道开放,Na+____________,导致膜两侧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用ACEI处理离体培养的小鼠NAc区脑组织切片。检测D1和D2神经元膜电位幅度,结果如图2。
①图2结果说明ACEI对NAc区两种神经元的抑制具有___________性。
②图1中兴奋性神经元的细胞膜上存在阿片类受体,其活化程度可影响该神经元对谷氨酸的释放,若要验证ACEI对D1的抑制作用需要通过阿片类受体实现,实验组应加入的药物有 ______________
(3)D2神经元中高表达的脑啡肽是一种阿片类受体激活剂,外施阈值(100nM)以上的脑啡肽才能激活受体。科研人员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检测D1神经元膜电位频率(f),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膜电位频率的变化:(f两品施用后-f两品施用前)/f两品施用前×100%,结果如图3。

综合以上系列研究结果,科研人员构建了ACEI抑制D1神经元的作用机制模型(图4),请写出图中的“a”_“c”所指的物质或结构,并用“↑”或“↓”表示Ⅰ—Ⅲ生理过程的强弱________________
(4)研究表明D1和D2神经元在药物成方面分别发挥促进和抑制的作用,但二者形态和特性极为相似,很难通过理化手段进行精准调控。结合以上信息说明ACEI在降低药物成瘾风险方面的独特价值________________
2024-02-2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