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药物对兴奋传导及传递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的脑神经元兴奋性下降。近年来,医学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单胺类神经递质传递功能下降相关。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抗抑郁药物。下图是正在传递兴奋的突触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是______,其以______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至______
(2)神经递质为小分子化合物,但仍以上图所示方式释放,其意义是______(多选)。
A.短时间内可大量释放
B.避免被神经递质降解酶降解
C.有利于神经冲动快速传递
D.减少能量的消耗
(3)若图中的神经递质释放会导致细胞Y兴奋,请比较释放前后细胞Y膜内Na+浓度的变化和电位的变化:______
(4)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据图推测阻碍兴奋传递的因素有______(多选)。
A.体内产生蛋白M抗体
B.某药物与蛋白M牢固结合
C.毒素阻断神经递质的释放
D.某药物抑制神经递质降解酶的活性
(5)结合图分析,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改善抑郁症状的原因是______
22-23高二上·湖北荆州·阶段练习
2 . 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递质,在脑内能传递兴奋及愉悦的信息。另外,多巴胺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毒品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图为可卡因对人脑部突触处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多巴胺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发生的电位变化是外负内正→外正内负
B.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蛋白结合,阻碍了多巴胺的回收,延长了其对大脑的刺激,产生快感
C.吸食可卡因容易上瘾的原因是可卡因不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D.缓解可卡因毒瘾,可考虑使用水解可卡因的酶、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激动剂
3 . 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下列治疗方法中合理的是(  )
A.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B.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C.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D.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
2022-06-09更新 | 16549次组卷 | 64卷引用:第二章 神经调节(考题猜想)-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期中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019·云南·一模
4 . 可卡因可引起人体多巴胺作用途径的异常,相关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合成后储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中,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多巴胺以_________________方式被释放到[   ]_____________(内环境成分)中,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     ]______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产生兴奋,其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
(2)正常情况下多巴胺释放后突触后膜并不会持续兴奋,据图推测,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3)可卡因是一种毒品,吸食可卡因后,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__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长期刺激后,还会使突触后膜上③的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使突触变得不敏感,吸毒者必须持续吸食可卡因才能维持兴奋,这是吸毒上瘾的原因之一。
2022-01-15更新 | 2730次组卷 | 25卷引用:第2章 章末检测-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课时同步练(2019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5 . 吸食毒品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使此处的神经元兴奋,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使人感到愉悦,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目前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吸毒者把可卡因称作“快乐客”。下图1是神经递质多巴胺的释放和转运机理,MNDA为细胞膜上的结构。研究表明,毒品可卡因能干扰多巴胺的回收,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MND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1可知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________,从而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这一过程可以用图2中________(填“x”“y”或“z”)曲线表示。
(3)吸毒成瘾的原因可能是长期吸食可卡因,使突触后膜上的MNDA_______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一旦停止吸食,突触后膜的多巴胺作用效应会减弱,吸毒者需要吸入更大剂量的毒品,从而造成对毒品的依赖。
19-20高一下·河南洛阳·期中
6 . 有些地方的人们有食用草乌炖肉的习惯,但草乌中含有乌头碱,乌头碱可与神经元的钠离子通道结合,使其持续开放,从而引起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食用草乌炖肉会影响身体健康
B.钠离子通道打开可以使胞外的Na+内流
C.钠离子通道持续开放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静息状态
D.阻遏钠离子通道开放的药物可以缓解乌头碱中毒症状
2021-11-11更新 | 280次组卷 | 27卷引用:第2章 章末检测-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课时同步练(2019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1-22高二上·浙江温州·阶段练习
7 . 某兴趣小组以“脊蛙”为材料进行实验,请完善下列实验思路、预测结果及结论。材料和用具:头部挂在铁支架上在左后肢大腿背面暴露出坐骨神经的“脊蛙”一只,小烧杯,1%的硫酸溶液,清水,剪刀,药用棉,电位计等。
(1)①用1%的硫酸溶液刺激“脊蛙”左侧后肢趾部,两侧后肢都会出现屈腿反射;用1%的硫酸溶液刺激“脊蛙”右侧后肢趾部,两侧后肢都出现__________
②用__________清洗刺激部位;
③剪断左大腿背面已暴露的坐骨神经;
④待“脊蛙”恢复正常后,用1%的硫酸溶液刺激“脊蛙”__________侧后肢趾部,左右侧后肢都不出现屈腿反射;用1%的硫酸溶液刺激“脊蛙”__________侧后肢趾部,右侧后肢__________屈腿反射,左侧后肢__________屈腿反射。
⑤上述实验证明了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
(2)另取一“脊蛙”,用手术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连接电位计(如下图),用1%的硫酸溶液刺激“脊蛙”左侧后肢趾部。实验显示,电位计都有电位波动,并出现屈腿反射。
①如用1%的硫酸溶液刺激“脊蛙”右侧后肢趾部,预测电位计(是或否)__________波动,预测电位计(是或否)__________波动。
②若在蛙心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一段时间后,再次刺激蛙左后肢趾尖,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写出1个):_______

8 . 下面的图1为某突触结构示意图,图2、图3分别为图1结构浸泡箭毒(一种毒素)前、后给予突触前神经元相同刺激后,测得的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a为突触小泡,其中的神经递质可能是兴奋性递质,也可能是抑制性递质
B.神经元从产生兴奋到恢复静息状态,同一种离子会出现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
C.刺激一段时间后才检测到电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兴奋在突触部位存在信号形式的转换
D.箭毒可能是通过阻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来抑制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
9 . 帕金森病病因主要是黑质损伤、退变,多巴胺合成减少。甲图是帕金森病患者的脑与脊髓调节关系示意图(脑内纹状体与黑质之间存在调节环路,其中“-”表示抑制),由甲图中黑质-纹状体相互调节关系,可以推测帕金森病患者的纹状体合成乙酰胆碱增加。乙图是患者用某种特效药后的效果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中,神经元b释放乙酰胆碱,使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
B.甲图中,神经元a释放的多巴胺防止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过度,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C.研究发现,神经元a的轴突末梢上也存在多巴胺受体,如果该受体与多巴胺结合,会导致轴突末梢的兴奋性下降,从而促进多巴胺合成、释放
D.对比甲、乙两图,推测该特效药的作用机理可能是促进神经元a合成、分泌多巴胺,抑制神经元b合成、分泌乙酰胆碱
2021-05-12更新 | 4218次组卷 | 27卷引用:第2章 机体稳态的神经调节能力提升单元测试卷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1
9-10高二下·安徽蚌埠·期中
10 . 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2020-12-11更新 | 1709次组卷 | 169卷引用:2014-2015学年河南信阳市高二上学期模块检测生物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