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0983 道试题
1 . 通常认为,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免疫才具有免疫记忆,呈现二次免疫“既快又强”的特点,而先天免疫不具有免疫记忆。最新的研究发现,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也能发生功能改变,使得先天免疫也能产生免疫记忆,这一现象被称为“训练免疫”,机制如下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内源性抗原诱导的“训练免疫”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病加剧
B.“训练免疫”不依赖于T、B细胞,是“第二道防线”的非特异性记忆
C.二次刺激后,吞噬细胞产生了更多的细胞因子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D.图中吞噬细胞发生的表观遗传修饰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可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后代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高三仿真模拟考试(五)生物试卷
2 . 酶的抑制剂可以降低酶的催化效率,可分为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其中竞争性抑制剂和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非竞争性抑制剂结合酶的活性位点以外的部位,机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酶的化学本质是___。若组成某种酶的单体中含有肽键,则该种酶的合成场所为___。若该酶为唾液淀粉酶,则其成熟的过程还需要经过___等细胞结构的加工。
(2)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通过增加底物浓度减弱其抑制效果的是___(填“竞争性抑制剂”或“非竞争性抑制剂”)。已知唾液淀粉酶可催化淀粉水解,其原理是___。唾液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水解,这说明酶的催化具有___
3 . 海狮是一种哺乳动物,在海狮的线粒体内膜上,ATP形成的过程如图所示。研究发现海狮棕色脂肪组织的线粒体内膜上存在一种U蛋白,可将质子泵运输的H+直接运回线粒体基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脂肪和质子泵的元素均为 C、H、O、N
B.推测敲除U蛋白基因后,海狮棕色脂肪组织的线粒体内膜上合成的ATP减少
C.由图可知,ATP合成酶利用质子泵运输H⁺形成的浓度梯度产生动力驱动ATP合成
D.图中H+从膜间隙回流至线粒体基质的方式和从线粒体基质运输至膜间隙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
4 . 中国科学院邹承鲁院士说“我发现许多生命科学的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去寻找答案”。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在低渗溶液中保持正常的形态,是因为具有细胞膜的保护
B.细菌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因此细菌蛋白质的功能与多肽的空间结构无关
C.人体细胞中的细胞骨架锚定并支撑许多细胞器,并与细胞的运动有关
D.核孔主要是mRNA、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5 .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数量会随细胞代谢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其数量会增多,在代谢减弱的细胞中则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均有双层膜结构,二者增大膜面积的方式相同
B.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C.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将葡萄糖分解为水和CO2的速率加快
D.在代谢减弱的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较少,使细胞中染色质数目减少
7日内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
6 . 薇甘菊被称为“植物杀手”,其杀手锏是“死亡缠绕”,因为薇甘菊善于攀爬,一旦攀附上其他植物,便会快速蔓延而覆盖住附主并将其层层包裹,阻碍后者进行光合作用,同时薇甘菊还会释放毒素抑制附主生长,继而导致其死亡。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薇甘菊种群数量时,首先应调查其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即___________,常采用__________法进行调查。
(2)薇甘菊具有地下营养体强大、繁殖能力强等特点,其入侵后与当地植物在竞争__________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薇甘菊入侵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
(3)薇甘菊能分泌某种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该过程利用了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信息。“绿草黄花”为动物提供了可采食的信息,该实例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
(4)科研人员使用不同的化学药剂喷施薇甘菊,30d后部分栽种经济作物甘薯进行综合防治,并对30d和180d后的防治效果进行统计,各组结果如图。实验中,只喷施化学药剂防治时,施药后180d的防治效果均比施药后30d的差,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
7 . 某水生生态系统中,流经M种群的能量去路如下图[单位:kJ/(cm2·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种群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M种群呼吸消耗的能量,在其同化的能量中约占59%
C.该生态系统中,第二、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6.3%
D.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M所同化的能量一定小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
7日内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
8 . 如图表示在利用果酒制作果醋的过程中,初始酒精浓度对果醋中总酸含量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果酒制果醋的过程中,发酵液中产生的CO2增加,导致总酸含量增加
B.果酒发酵的时间长短可间接影响果醋中总酸的含量且时间越长越好
C.初始酒精浓度为5%时,约120min后酒精可能消耗完使总酸含量不再变化
D.初始酒精的浓度越高,则果醋发酵的时间越长,产生的总酸含量也越多
7日内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
9 . 为调查某地高原酚鼠(善于挖洞,昼伏夜出)的种群密度,科研人员开展如下工作。(1)随机选择3个0.25hm2的样方;(2)确定有效洞口:在样方内寻找新鲜的高原酚鼠土丘,挖掘其洞道,敞开洞口24h后观察,若该洞口被酚鼠重新推土堵住,则该洞口为有效洞口,统计并记录数据;(3)在样方内随机选择20个有效洞口,安放捕鼠装置,连续数日共捕获高原勖鼠7只(洞口系数=7÷20=0.35);(4)统计有关数据,计算高原酚鼠种群密度。调查数据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某地高原勖鼠种群密度调查结果

样地序号

样方面积/hm2

挖掘洞口/个

有效洞口/个

洞口系数

1

0.25

35

31

0.35

2

0.25

42

33

0.35

3

0.25

34

21

0.35

注:洞口系数=捕获的高原鼢鼠数量/安放捕鼠装置的有效洞口数;种群密度/(只/hm2)=洞口系数×有效洞口数。
A.在自然界中,高原酚鼠种群数量可呈现“J”形增长
B.高原酚鼠平均有效洞口数约为113.3个/hm2,平均种群密度约为39.7只/hm2
C.若某些捕鼠装置失效,则会造成估测数值比实际种群密度偏大
D.高原酚鼠善于挖洞、穴居,能够改善土壤条件,增加本地原生植物产量,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解题方法
10 . 精神分裂症(SZ)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研究发现SZ患者的甲基化位点显著增多,与正常个体在组蛋白修饰上也存在明显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SZ患者可能存在过度的DNA甲基化现象
B.DNA甲基化属于表观遗传,而组蛋白修饰则不属于
C.SZ受遗传和环境综合作用,可能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
D.组蛋白修饰可通过影响染色质状态等从而影响基因表达
7日内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