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9-10高二下·河北保定·期中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1 . 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若它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四个精细胞中,有一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B,那么另外三个的基因型分别是(       
A.AB、ab、abB.Ab、aB、abC.ab、AB、ABD.AB、AB、AB
2023-08-22更新 | 411次组卷 | 139卷引用:重庆市南岸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土壤中的有些细菌可以利用石油中的多环芳烃,据此研究人员通过实验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了能降解石油的细菌菌株M和N,实验所用的培养基成分如下表所示:

成分

培养基1

K2HPO4、MgSO4、NH4NO3、石油

培养基Ⅱ

K2HPO4、MgSO4、石油

(1)实验时,培养基通常采用_________的方法进行灭菌。培养基中提供碳源的是_______
(2)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菌株M计数时,每毫升菌液中细菌细胞数为2×107 个,每个平板上涂布0.1mL,且每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约200个,则至少应将菌株M的菌液稀释____________倍。
(3)为进一步探究并比较M和N两个菌株在不同条件下降解石油的能力,科研人员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一:将M、N两个菌株分别接种在两液体培养基Ⅰ中,得到M、N菌液。步骤二:另取培养基Ⅰ、Ⅱ,添加琼脂分别制成平板Ⅰ、Ⅱ,在平板Ⅰ上制作两个直径相等的孔标号ⅠA、ⅠB,平板Ⅱ重复以上的操作,两个孔分别标号ⅡA、ⅡB。
步骤三:将等量等浓度的M菌液和N菌液分别接种到平板Ⅰ的ⅠA和ⅠB,平板Ⅱ也进行同样的操作。
步骤四: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记录平板Ⅰ、Ⅱ的透明圈大小如下表所示:

菌株

平板Ⅰ

平板Ⅱ

ⅠA

IB

ⅡA

ⅡB

透明圈大小

+++

++

++

注:“+”表示有透明圈,“+”越多表示透明圈越大,“-”表示无透明圈。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平板上透明圈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③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3 . 植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自身对生命活动的调节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如表所示为五大类植物激素的部分生理效应,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种子发芽

顶端优势

果实生长

器官脱落

插条生根

生长素

-

促进

促进

抑制

促进

赤霉素

促进

促进

促进

抑制

抑制

细胞分裂素

促进

抑制

促进

抑制

-

脱落酸

抑制

-

-

促进

乙烯

-

-

抑制

促进

-


(1)从表中信息分析,同一激素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引起的生理效应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同时说明植物的正常生长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若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可采用的措施有 ______
(3)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有利于分化形成______(填“雌花”、“雄花”或“雌花和雄花”)。
(4)脱落酸(ABA)会抑制拟南芥种子的萌发,拟南芥种子中有一种隐花色素 CRY1 是能够感受光的受体。 为了研究 ABA 与隐花色素 CRY1 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人员将野生型拟南芥、CRY1 突变体(无法合成 CRY1)的种子,分别放在 MS 培类基和含有不同浓度 ABA 的 MS 培养基中,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种子的发芽率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植物体中的脱落酸常常合成于根冠、萎蔫的叶片等部位,其主要作用是 ___________
②种子萌发不需要光照,但在该实验中,研究人员却将拟南芥种子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培养,最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推测,CRY1 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是通过______(填“提高”或“降低”)种子对 ABA 的敏感性来实现的,做出这种推测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4 . 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激素合成在内的诸多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都是通过影响靶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的
B.萌发需要光的种子一般较小、储存营养物质少,需要光照为萌发提供能量
C.植物都要经过春化作用才能开花,以避免在冬季来临之前开花而无法正常结果
D.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休眠,都处在基因适时选择性表达的调控之下
5 .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相关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A.在田鼠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由此估算得到的该种群的 K 值小于实际的 K 值
B.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用规格为 25×16(25 个中方格)的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培养液经 过100倍稀释,统计中方格的细胞数目平均值为30,则1mL 原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7.5×108
C.在调查跳蝻种群密度时使用样方法,取样方时一定要随机取样
D.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实验中,统计个体比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时,可采用记名计算法直接数出各个种群的个体数
6 . 二化螟以水稻茎秆纤维为食,褐飞虱主要刺吸水稻茎叶汁液,二者是导致水稻减产的主要害虫。水稻被二化螟寄生后会产生特殊“气味”,吸引赤眼蜂将卵产在二化螟的虫卵内。科研人员在害虫寄生情况不同的四组水稻植株上放置二化螟,7天后分别测定各组水稻植株上放置的二化螟虫体重量,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褐飞虱和二化螟的种间关系为竞争,但竞争并不激烈
B.赤眼蜂将卵产在二化螟的虫卵内,二者关系为捕食
C.褐飞虱的存在会增加二化螟的种内竞争
D.水稻产生的“气味”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22 年第十届上海国际生物发酵产品与技术装备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展品涵盖食品(乳制品、功能食品、酒与饮料)、食品添加剂、医药(疫苗、抗生素、蛋白等)、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生物药,化药、中药、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发酵饲料等,可以看出发酵工程已经深入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细胞蛋白是从发酵获得的微生物菌体中提取出的蛋白质,可制成饲料使家禽家畜增重快,产蛋或产奶量显著提升
B.若利用发酵工程生产抗生素(如青霉素),则发酵装置不需要严格的灭菌
C.发酵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 pH 和溶解氧等发酵条件,例如想要积累谷氨酸需要在酸条件下进行发酵。
D.酱油等传统食品可以通过发酵工程来生产,而且发酵工程还可以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8 . 宋代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技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中,描述了一个丰收年景中夏夜的景象,其中蕴含着生物学知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青蛙通过鸣叫声在同种生物间传递着物理信息
B.水稻的开花受日照长短的影响,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C.可用性外激素诱捕稻叶螟的成虫,这种防治害虫的方式属化学防治
D.水稻开花时,花的蜜腺分泌蜜汁吸引蜜蜂和蝴蝶传粉,属于化学信息的传递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9 . 俗话说“旱极必有蝗”,就是说大旱之后通常会有蝗灾肆虐。在干旱的年份,土壤变得坚实,地面植被稀疏,干旱裸露的荒地是蝗虫最佳的产卵和孵化场所,因此蝗虫数量大大增加,而阴湿多雨的环境易使蝗虫间流行疾病,发生蝗灾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使用杀虫剂使蝗虫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B.非生物因素通过影响蝗虫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化
C.阴湿的环境有利于病原体的繁殖,这属于非生物因素对蝗虫种群数量的影响
D.合理灌溉和引入青蛙等天敌是防治蝗灾发生的有效措施
10 . 荔枝的冬梢是影响翌年开花结果的因素之一。“出冬梢、春无花,夏无果”,幼龄树早花或花量大是造成花而不实的弊病根源。研究表明,乙烯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理施用对荔枝具有一定的控梢促果的效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喷洒不同浓度乙烯利对荔枝抽穗的影响
浓度/(mg.L-1对照500100020003000
花穗长度/cm22.0219.416.5915.8515.78
每穗平均花量/朵123810791023630317
雌花比率/%10.0611.7411.7930.1446.42
抽穗率/%93.7391.4686.8754.9753.71
A.乙烯利是由植物自身产生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
B.乙烯利能为荔枝生长提供能量,也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C.实验浓度范围内,乙烯利能抑制花穗伸长且浓度越高效果越好
D.荔枝经处理后,雌花比率随抽穗率的提高而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