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6 道试题
1 . 端稳中国碗,装满中国粮,是无数育种工作者的人生梦,某粮食作物(2n=20)开两性花,自花传粉,花极小。该植物的雄性可育和雄性不育分别由等位基因A和a控制;种子的灰色和褐色分别由等位基因R和r控制。不考虑交叉互换情况下,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者为确定该植物的基因组,需要研究________条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
(2)通常情况下,该植物通过有性杂交育种难以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方便选种,育种工作者培育出一个三体新品种,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增加了一条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这种染色体不能参与联会。已知该品种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联会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而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则理论上该三体新品种产生的雌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是: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易位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会丢失,影响雌配子比例。现将此三体植株自交(注:含有11条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结的灰色种子占30%,且发育成的植株均为雄性可育;褐色种子占70%,发育成的植株均为雄性不育。推测该三体植株产生的可育雌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是_____。请写出该过程的遗传图解,并补充文字阐明推理过程_____________
(5)为持续培育雄性不育植株,可从上述自交后代中选择_____种子留种。
2024-01-12更新 | 216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2 . 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 ZW 型,其身体的黑斑与白斑受常染色体上的 B/b 基因控制,幼体皮肤不透明和透明受 E/e 基因控制,已知当 E/e 中的某个基因纯合时,会导致雄性胚胎致死。一对黑斑幼体皮肤不透明的雌、雄个体交配,子代(F1)中黑斑个体与白斑个体的比例为 3∶1,幼体皮肤不透明与透明个体的比例为 2∶1。不考虑 Z、W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亲本的基因型是 BbZEZe、BbZEW
B.让 F1 中白斑个体自由交配,子代中白斑幼体皮肤透明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1/7
C.控制该昆虫幼体皮肤透明与不透明的基因中,纯合会导致雄性胚胎致死的基因是 E
D.bbZe Ze 与 BbZEW 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1∶1∶1∶1
2022-12-26更新 | 386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1月)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创新班)
3 . 科学研究发现,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如图所示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都具有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的能力
B.只要与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结合,DC细胞即可发生分裂、分化
C.图中T细胞仅参与体液免疫,不参与细胞免疫
D.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功能
4 . 图A中甲、乙表示放置在蛙的坐骨神经上的两个电流表,图B表示该段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要测量静息电位,可以选择电流表甲
B.刺激图A的①处,电流表乙的指针可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图B中bc段表示Na通过协助扩散从膜内外流
D.若提高膜外K浓度,可使图中a点下移
2022-11-11更新 | 2001次组卷 | 18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6月线上考试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减数分裂在生物的有性生殖中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学过程,科学家在揭开该过程奥秘的探究中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请根据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1)比利时的细胞学家Edouard van Beneden做了一项重要的观察。他发现马蛔虫的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为4,卵子与精子中的染色体数都为2,从生殖细胞产生过程角度分析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减数分裂Ι中,染色体是两两配对的。科学家Montgomery发现有一个物种(2n=14),染色体间的大小差异很大,他推知,染色体的配对不可能发生在父本染色体间或母本染色体间。他的推理依据是:①染色体对间的大小不合适;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常情况下,同源染色体是一对大小相等、形状一致的染色体,在显微镜下难以区分。已知笨蝗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常染色体)大小不等,雄蝗虫的性染色体只有一条。减数分裂时,这条性染色体只能待在一极。Carother统计了300多个后期的细胞,发现这条性染色体与那对大小相异的同源染色体的组合的比例接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同源染色体是随机移向细胞两极的。
(4)为了确定减数分裂各阶段的顺序,1900年,Von Winiwarter取出生一天、一天半、两天……一直到28天的雌性小兔,解剖出卵巢,观察比较卵母细胞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如果刚出生的小兔卵巢中的细胞分裂相为A,出生两天的分裂相为A、B,而出生四天的分裂相是A、B、C……,则这几种分裂相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B、C。有人用刚出生的雄性小兔重复上述实验,却不能观察到雄性小兔睾丸中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相,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6-22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生物试题(平行班)
6 . 为探究铅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将大鼠分为四组,其中一组饮水,其余三组饮醋酸铅溶液,60天后进行检测。检测a:用下图水迷宫(池水黑色,大鼠无法看到平台)进行实验,大鼠从入水点入水,训练其寻找水面下隐蔽平台,重复训练4天后撤去平台,测定大鼠从入水点到原平台水域的时间;检测b:测定脑组织匀浆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AchE活性检测原理:AchE可将乙酰胆碱(Ach)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胆碱与显色剂显色,根据颜色深浅计算酶活性。
组别醋酸铅溶液浓度/g·L-1脑组织铅含量
/g·gprot-1
AchE活性
/U·mgprot-1
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s
00.181.5622.7
0.050.291.3723.1
10.571.0826.9
21.050.7636.4

(1)表中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是______,通过该指标可知______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弱。
(2)从突触传递信号的过程分析:兴奋在突触处传递信息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要慢,原因是______
(3)本实验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的______生成量,进而计算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表中结果表明: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水解速度越______
(4)学习和记忆可能涉及脑内______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为研究记忆的机理,科学家将先让一组海蜗牛接触几次电击,海蜗牛在接触几次电击后,能学会利用长时间蜷缩的方式保护自己;没有经过电击刺激的海蜗牛则没有类似防御行为。研究者提取前者腹部神经元的RNA注射到后者颈部,发现原本没有受过电击的海蜗牛也“学会”了防御,而对照组则没有此现象。以下叙述符合该实验的有______
A.本实验对照组的海蜗牛不需要注射RNA
B.实验组海蜗牛长时间蜷缩保护自己的方式可始终维持
C.对照组和实验组“长时间蜷缩保护自己”的方式属于条件反射
D.说明特定的RNA直接决定了动物记忆的形成,可以使海蜗牛“获得”记忆
2022-06-21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生物试题(理科创新班)
7 . 糖类摄入过多可能诱发健康问题,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几丁质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属于糖类
B.若某人是肥胖症患者,则该人有可能比正常人更容易患糖尿病
C.葡萄糖供应过多时只能转化为脂肪
D.一般只有糖代谢障碍时,脂肪才会分解供能
8 . 某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植物,红花和白花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细叶和宽叶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图中甲、乙、丙为三植株体细胞中有关染色体组成。甲和乙杂交,后代全为红花雄株,且宽叶与细叶各占一半;甲和丙杂交,后代中雌株全为红花宽叶,雄株红花宽叶与红花细叶各占一半。请回答:

(提示:上述两对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具有致个体或花粉或卵细胞死亡的效应)
(1)植株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植株丙的表现型(包含性别)为_________
(2)甲、乙杂交后代只出现雄株的原因是含_________的花粉不育。
(3)该种植物所有可能的杂交组合中,要让杂交后代中aaXBXb比例最高,选用的杂交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
(4)甲、乙杂交后代中出现一变异植株丁,其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这种变异类型称为_________。为了进一步验证丁的基因组成,可选择与植株_________(填“甲”或“乙”或“丙”)进行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
9 . 我国是最早把野生鲫鱼驯化成金鱼的国家。现将紫色金鱼雌雄交配,子代均为紫色。将紫色金鱼与灰色野生鲫鱼作正、反交,F1均为灰色。将F1与亲代紫色金鱼回交,产生的子代中灰色鱼2860尾,紫色鱼190尾。若将F1雌雄交配产生F2,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金鱼体色受独立遗传的2对等位基因控制
B.F1雌、雄个体各产生8种配子
C.F1回交产生的灰色子代中纯合子占1/5
D.F1雌雄交配产生的F2中灰色纯合子有15种基因型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
名校
10 . “同域共存”是指一些生物生存在同一个区域,由于竞争关系而导致对环境的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譬如共同生活在贵州省境内狮溪江段的峨眉后平鳅和西昌华吸鳅,因消化系统的消化能力不同实现了同域共存。下列不属于同域共存机制的是(       
A.黄鹂在林冠层栖息,红腹锦鸡在林下层生活
B.某海岛上生活的两种安乐蜥,具有不同的摄食方式
C.某种蝉的幼虫生活在地下土壤中,成虫生活在地表树上或草丛中
D.不同温度喜好的蜥蜴,选择不同阳光照射度的灌木栖息
2022-04-18更新 | 2832次组卷 | 22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