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62 道试题
1 . 某生物的卵原细胞在培养液中既能进行有丝分裂也能进行减数分裂。研究人员在该生物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现了“逆反”减数分裂现象。将一个双链均被14C标记的基因A1和一个双链均被13C标记的基因A2插入一个卵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的两端。将此卵原细胞在普通12C培养液中培养,先完成一次有丝分裂,再发生如图所示的“逆反”减数分裂,共产生8个子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逆反”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I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在减数分裂Ⅱ分离
B.8个子细胞中,最多有4个卵细胞同时含有13C标记和14C标记
C.8个子细胞中,可能有1个卵细胞同时含有13C标记和14C标记、1个卵细胞含13C标记
D.8个子细胞中,可能有2个卵细胞同时含有13C标记和14C标记、6个极体含有13C标记
2 . 下图是某遗传病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已知Ⅱ-4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该病的遗传方式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B.该病的遗传方式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该病的遗传方式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D.该家族中所有患病女性均为杂合子
3 . 传统发酵食品奶酪是由鲜奶经发酵、浓缩得到的奶制品,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多种乳酸菌,分离纯化这些乳酸菌并从中筛选优良菌种,有利于改良奶酪的品质。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乳酸菌的 MRS培养基成分:蛋白胨10g,牛肉膏 10g,酵母粉5g,K₂HPO₄2g,柠檬酸二铵2g,乙酸钠5g,葡萄糖20g,吐温80(乳化剂,(C24H41O6)1mL,MgSO4•7H2O0.58g,MnSO₄·4H₂O 0.25g,(琼脂15~20g),蒸馏水 1000 mL。调pH 至 6.2~6.4。
上述培养基中的氮源是________,对该培养基常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灭菌是指________
(2)粉碎好的奶酪样品与无菌水混合、振荡培养后,接种于 MRS 培养基上进行乳酸菌分离。分离时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一般不用平板划线法的原因是_______
(3)经初步筛选获得的乳酸菌,需利用乳酸菌的 16s rDNA 基因进一步鉴定,确定其种类。16s rDNA 基因序列共有10个保守区①~⑩和9个可变区 V1~V9,16s rDNA 结构如下图所示。

对不同种乳酸菌16s rDNA 的碱基序列进行研究,发现它们的保守区碱基序列基本相同,可变区碱基序列变化较大。在数据库中,不同种乳酸菌的保守区和可变区碱基序列已知。为鉴别某种乳酸菌,需要利用PCR 技术扩增该乳酸菌的 16s rDNA 的部分片段,并与数据库中序列比对。通常选择 V3~V4作为鉴定不同种乳酸菌的重要依据,原因是________,如果通过 PCR 同时扩增出 V3 和 V4可变区,最好依据图中________区段的碱基序列设计引物。在 PCR 反应过程中,引物与模板结合发生在________(填“变性”“复性”或“延伸”)步骤。
4 . 某种鼠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A基因控制褐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用纯合的褐色和黑色亲本杂交,F1为白色,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不考虑交换。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F1与双隐性的个体测交,产生的后代不出现白色个体
B.F2出现3种表型的个体,其中白色个体中的纯合子约占1/8
C.F1全为白色的原因是A、B两基因转录后不能正常翻译
D.F2可表现出黑色个体约占总数的1/4,白色个体约占总数的1/2

5 . 下图为mRNA疫苗发挥作用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疫苗中的mRNA可作为模板在核糖体上合成相应的免疫球蛋白
B.mRNA疫苗在细胞中的表达产物可作为抗原被APC细胞识别
C.图中B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均能产生记忆细胞
D.该疫苗能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并维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
2024-03-25更新 | 2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地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监测(二模)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6 . 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和调控的结果,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列相关生物学观点与对应证据叙述错误的是(       

选项

生物学观点

证据

A

环境因素调控基因表达

光敏色素将红光和远红光的信号经过转导后传递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B

环境因素调控激素分布

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沿着重力方向沉降,引起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C

基因表达调控激素产生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长素的合成

D

激素影响基因表达

生长素与细胞内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进而诱导特定基因的表达

A.AB.BC.CD.D
2024-03-25更新 | 2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地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监测(二模)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7 . 苜蓿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多年生牧草作物,为提高苜蓿的耐盐性、增大种植范围,科研人员将盐生植物灰绿藜中的耐盐基因NHX1转入苜蓿中。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利用PCR获取和扩增耐盐基因NHX1,该过程需在含Mg2+的缓冲液中加入适量的模板DNA、4种脱氧核苷酸及____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是培育转基因耐盐苜蓿的核心工作,其目的是让基因在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基因____。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后,再通过农杆菌____转化法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至苜蓿细胞中,培养获得转基因苜蓿。
(3)在分子水平检测中,先以____为模板设计引物,对转基因苜蓿DNA进行PCR。再对PCR的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凝胶中DNA分子的迁移速率与凝胶的浓度、DNA分子的____和构象等有关。该过程需同时将标准参照物、标准NHX1基因(大小为1500bp,bp表示核苷酸对)、PCR扩增产物等分别加入不同点样孔中进行电泳。请将电泳图中相应的位置涂黑,以表示NHX1基因已成功导入苜蓿细胞。___

M:标准参照物   A:标准NHX1基因   B:转基因苜蓿PCR产物   C:非转基因苜蓿PCR产物
(4)若对该转基因苜蓿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实验思路是____
2024-03-24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地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监测(二模)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8 . 在玉米灌浆期(作物积累有机物的关键期)如遇高温天气,会对玉米籽粒产生不良影响。研究人员为探究高温对玉米籽粒影响的相关机制,做了如下实验:将生长至灌浆期的玉米进行白天平均温度为的高温处理(HT组):以自然温度为对照组(CK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色素是光合作用的基础,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______,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NADPH将直接参与暗反应阶段中______过程,进而形成有机物。
(2)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高温条件下玉米的净光合速率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判断依据是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灌浆期高温天气对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基于上述研究,后续实验怎么进行?______
2024-02-2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2023-2024学年高三2月大联考理综生物试题
9 . 某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 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在不考虑其他基因的情况下,下列关于该精原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该细胞经过一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则其进行的是有丝分裂
B.若该细胞经过一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则其进行的是有丝分裂
C.若该细胞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 AaB 的精子,原因可能是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D.若该细胞减数分裂产生了基因型不同的四种精子,则该过程可能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10 . 重力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重要环境因素,研究人员以拟南芥为材料,探究重力对根向地性的影响机制。
(1)植物的根中具有感受重力的淀粉体,可以将重力信号转化为运输________的信号,造成该物质分布不均衡,从而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
(2)以野生型和L基因缺失突变体为实验材料,检测幼苗横置培养一段时间后根的生长方向,结果如图1。据此推测,L蛋白与根的向地性有关,依据是________。为进一步验证上述推测,设计方案还应补充一组,实验材料为________,横置培养和处理时间等与前两组相同。
   
(3)植物向地生长过程中,重力会影响细胞近地侧膜上的物质M和L蛋白。为确定两者作用关系,研究人员检测拟南芥幼苗横置不同时间后,物质M与L蛋白的结合程度,结果如图2。同时用物质 M抑制剂处理野生型拟南芥幼苗,测定根部淀粉体中活化的L蛋白含量,结果如图3。上述结果表明,随拟南芥幼苗横置时间延长,___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幼苗横置培养后,不仅淀粉体沿重力方向沉降,L蛋白的分布也会随之改变。已知T蛋白定位于淀粉体表面,T蛋白可与活化的L蛋白结合。请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和教材所学内容,阐释植物横置后,根向地生长的原因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