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914 道试题
1 . 火龙果是广东水果种植中重要的热带水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以及观赏价值。植物根际微生物(PGPR)是一种存在于植物根系的特殊微生物群体,其中约有2%~5%的微生物对植物的生长有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这类微生物通过溶磷、固氮等功能直接或间接的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实验小组从火龙果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具有相应能力的菌株A₁和B₂,利用盆栽试验测定其发酵液对火龙果的促生效应,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小组从高产呈条带状的火龙果种植样地筛选功能菌株,应选用____________(填取样方法)获得火龙果的根系和部分土壤,并制备土壤浸出液。
(2)筛选固氮菌时,固氮菌附近会出现少量的非固氮的杂菌小菌落,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实验小组为了检测固氮菌的固氮能力,取能在固氮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的菌株接种到无氮液体培养基上(LB培养基),振荡培养,对照组为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离心,取上清液,并______________
(3)PGPR中的溶磷菌能将土壤中的难溶性磷酸盐转化为易于被植物吸收的磷酸,为了筛选出根际溶磷菌,培养基中应加入____________
(4)实验小组为了进一步检测筛选获得的具有相应能力的菌株A₁和B₂对火龙果的促生效应,进行了实验,实验的处理方式如下表所示:
最长根长/cm鲜重增加量/g干重/g根体积
对照组12.666.3410.437.33
A₁菌株单独处理19.480.9111.968.00
B₂菌株单独处理22.773.2112.667.31
A₁、B₂菌株1:1比例复合处理23.688.2913.8410.67
为获得最大产量应选择的处理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该方式下能获得最大产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为了提高A₁和B₂菌株对火龙果的促生效应,可在本实验基础上______________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昨日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生物试题
2 . 生殖障碍:TUB基因突变可导致女性不育。甲家族系谱图(图1)及部分成员的TUB基因编码链(蛋白质编码区域)检测结果如图2.

(1)据图1分析,可判断甲家族女性不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常/X/Y)染色体上的______(显/隐)性遗传病。
(2)若用A/a表示TUB基因,则图1中Ⅱ-3号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
(3)结合图2信息分析,III-1能正常生育的概率为______
(4)已知TUB基因仅在女性生殖细胞内表达。图1中II-3和II-4欲再生一个具备生育能力的孩子,下列建议合理的是______。(编号选填)①对Ⅱ-3进行基因检测②怀孕后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③怀孕后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④怀孕后对胎儿进行染色体数目检查
(5)图1中Ⅲ-1患有红绿色盲,其他家族成员色觉均正常,Ⅲ-1的红绿色盲致病基因可能来自______。(多选)
A.I-1经过II-3传递
B.I-2经过Ⅱ-3传递
C.Ⅱ-4生殖细胞发生突变
D.III-1自身细胞发生突变

(6)若III-1能正常生育但基因测序显示其携带有TUB突变基因,则其体内TUB突变基因和红绿色盲基因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一定会______。(编号选填)①同时出现在卵细胞中②同时出现在体细胞中③分别在不同的卵细胞中④分别在不同的体细胞中
(7)据图2判断,TUB基因突变前后,突变位点对应的氨基酸由______变为______。(GGU甘氨酸;GUG缬氨酸;GCG丙氨酸;UGU半胱氨酸;CGU精氨酸)
(8)为研究TUB蛋白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将TUB突变基因的mRNA注射到小鼠卵母细胞内表达,测定第一极体分离率,结果如图3.据图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及其原因,合理的是______。(多选)

A.TUB蛋白可能影响DNA复制
B.TUB蛋白可能影响纺锤体组装
C.TUB蛋白延迟了第一极体出现的时间
D.TUB蛋白降低了生成第一极体的卵母细胞占比

(9)研究发现TUB基因存在多种形式的突变,经逐代传递,突变基因在人群中频率很低却始终存在,对上述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_____
3 . 黑索金是一种危险的污染物,会渗入到土壤和饮用水中。柳枝稷是一种可修复部分土壤污染物的植物,但其吸收黑索金的能力很弱,研究者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导入XplA基因可提高柳枝稷修复黑索金污染土壤能力,据此回答相关问题:

(1)欲获得转基因柳枝稷植物,还需要将图中的农杆菌细胞感染___细胞,再经过___技术培养出植株。
(2)将XplA基因与质粒构建表达载体时,应选择______两种酶进行酶切,与只用一种酶切割相比,优点是___
(3)为了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农杆菌,应先培养在含有___的培养基A上,再培养在含有___的培养基B中。若某农杆菌在培养基A、B中都长出菌落,则___(填“是”或“不是”)含有目的基因的农杆菌。
(4)从个体水平思考,写出鉴定柳枝稷是否具有分解黑索金的实验思路___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4 . 在野生型纯合果蝇群体中发现多只裂翅突变体(裂翅基因用A或a表示)。为了研究其遗传特点,把它们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杂交实验亲代子一代
♀裂翅×野生型♂裂翅(184,♀93,♂91):正常翅(187,♀92,♂95)
♀野生型×裂翅♂裂翅(162,♀82,♂80):正常翅(178,♀88,♂90)

(1)野生型基因突变为裂翅突变体,则裂翅突变属于_____突变(填“显性”或“隐性”)。根据表中实验结果可知,裂翅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
(2)进一步研究发现裂翅基因本身纯合致死,并且该裂翅基因所在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存在一个隐性纯合致死基因(b),该裂翅突变体在遗传学上被称为双平衡致死系。裂翅突变体果蝇间随机交配,F1全为裂翅。
①在图1黑点旁标注该双平衡致死系果蝇的相应基因(两条竖线代表一对同源染色体,四个黑点表示四个基因位点)。_____

   

②现有裂翅红眼雌性突变体(双平衡致死系)与正常翅白眼雄性野生型纯合个体杂交(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用D/d表示),F1雌雄果蝇中均有红眼和白眼,则亲本中父本基因型为:_____,母本基因型为:_____(三对基因均要写出);F1果蝇自由交配,则F2中正常翅白眼果蝇出现的概率为_____
③已知果蝇非紫眼对紫眼为显性,分别由2号染色体上基因E/e控制,欲探究裂翅基因是否位于2号染色体上,研究人员利用纯合正常翅紫眼果蝇与双平衡致死系非紫眼果蝇杂交,F1有裂翅非紫眼和正常翅非紫眼两种果蝇,将F1裂翅非紫眼果蝇与亲本正常翅紫眼果蝇进行回交,若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则裂翅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若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则裂翅基因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
5 . 科研人员向离体叶绿体悬浮液中加入适量NaHCO3溶液和必要物质,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周期性的光暗交替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光照开始后短时间内,叶绿体内C3的含量会下降
B.该实验测量出来的O2释放速率是净光合作用速率
C.阴影部分的面积可用来表示一个光周期的光照时间内NADPH和ATP的积累量
D.光照开始后两曲线逐渐重合时,光反应速率等于暗反应速率
6 .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根据靶基因序列设计向导sgRNA,精确引导核酸酶Cas9切割与sgRNA配对的DNA,相关酶在修复断裂DNA的过程中会改变连接部位的碱基序列。科研人员通过删除编码PD-1蛋白基因的2、3、4片段造成蛋白质的功能缺失,制作PD-1基因敲除鼠的流程如图1所示。将体外转录获得的Cas9mRNA和sgRNA导入小鼠的受精卵中,获得了12只基因编辑小鼠。利用PCR鉴定小鼠的基因型,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已知P1和P2是PCR的引物,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核酸酶Cas9敲除2、3、4片段作用在磷酸二酯键,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B.图2中,3、5、9个体的体内均能检测到PD-1基因,8和10个体则不能检测到该基因
C.图2中,4和12个体杂交的子代均为基因敲除杂合子(不考虑性别)
D.欲将基因的2、3、4共3个片段切除,敲除前需要设计2个向导sgRNA
7 . 当水稻处于高Na+环境时,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SOS1可借助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将Na+排到细胞外。某研究团队拟构建SOS1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的融合基因转入水稻基因组,以期增强水稻的抗盐能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稻通过转运蛋白SOS1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将Na+运输到细胞外
B.将SOS1基因插入到表达载体中可以选用限制酶SmaI和EcoRI
C.检测GFP基因是否以正确方向连接到质粒可用引物F1和R2进行扩增
D.检测F2和R2的扩增结果能确定水稻是否为SOS1-GFP基因的纯合子
8 . 假如蛋白酶1作用于苯丙氨酸(C9H11O2N)羧基端的肽键,蛋白酶2作用于赖氨酸(C6H14O2N2)两侧的肽键。某四十九肽分别经酶1和酶2作用后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此多肽中含3个苯丙氨酸、1个赖氨酸
B.苯丙氨酸位于四十九肽的16、30、48位
C.适宜条件下酶1和酶2同时作用于此多肽,可形成4条短肽和1个氨基酸
D.短肽D、E的氧原子数之和与四十九肽的氧原子数相同,氮原子数减少2个
9 . 在一个遭受严重森林火灾后的地区,两个相邻但生态特征有所差异的森林开始自然恢复过程。森林A以前物种多样性高,包含多个层次的植物群落和复杂的食物网;森林B则相对单一,主要由同一种树种构成且物种多样性低。几年后,研究人员对比这两个森林的恢复情况。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森林A表现出更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在火灾后迅速恢复到原有状态,因为其物种多样性促进了快速的生态位重建
B.森林B由于物种组成简单,初期比森林A显示出更快的植被覆盖率恢复,体现了较高的恢复力稳定性,但长期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C.两个森林都展现了相似的恢复速度和模式,因为火灾作为一种自然干扰,对所有生态系统的影响基本一致
D.森林A在火灾后几乎无法自我恢复,而森林B因为单一树种的顽强生命力快速复原,展示了高度的抵抗力稳定性
昨日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10 . 某课题组将盐生植物碱茅的抗盐碱基因(PuCAT)导入紫花苜蓿,培育紫花苜蓿新品种。回答下列问题。

   

注:图1中①④、②③为两对引物,PuCAT基因内部无SacI、BamHI、XbaI酶切位点:图2为构建表达载体的P3300质粒,Sac1、BamH1、Xba1为可以切出不同黏性末端的三种限制酶的识别位点,Bar为抗草铵膦基因,Kanr为卡那霉素抗性基因、Ampr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农杆菌对头孢霉素敏感。
(1)目的基因的获取和表达载体构建。依据_______设计引物,用PCR技术从碱茅的基因组中获取目的基因,然后与P3300质粒连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为保证扩增出的PuCAT与P3300质粒正向连接且不出现自身环化,据图1和2分析,应分别在引物_______的5’端分别添加_______限制酶的识别序列。
(2)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苜蓿的子叶细胞。转化农杆菌时,应向培养液中添加_______以利于重组质粒进入农杆菌;然后利用含_______的选择培养基对完成转化的农杆菌进行筛选:农杆菌与紫花苜蓿子叶共培养时,重组P3300质粒上的_______可以携带PuCAT和Bar基因转移至植物细胞并整合至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共培养后立即将子叶转移到含有_______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以获得转化成功的子叶细胞。
(3)转基因植株的培育与检测。将完成转化的紫花苜蓿子叶接种到MS培养基中培养,经过_______或器官发生途径形成转基因植株。PCR检测转基因紫花苜蓿是否含目的基因,需用_______为阴性对照,水为空白对照,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为阳性对照。进一步检测目的基因表达,提取检测阳性的转基因紫花苜蓿总RNA,并使用逆转录酶,合成_______,进行PCR。经凝胶电泳检测结果为阳性,可以确定目的基因表达出了_______
昨日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