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家蚕(2N = 56)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在其常染色体上存在着控制斑纹有无的基因,有斑纹由A基因控制,无斑纹由a基因控制。某科研团队为了能通过斑纹的有无筛选出产丝量更高的雄蚕,进行了一系列育种操作,大致流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采用Co照射普通家蚕是利用_______因素导致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W染色体上引起_______(填变异类型)。
(2)若含有缺失片段染色体的配子无法进行受精作用,则F2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利用图中所得的有斑纹雌蚕与基因型为_______的普通雄蚕杂交,可以直接根据子代幼虫有无斑纹分辨出雌雄。
(3)该研究团队发现在部分普通家蚕的Z染色体上存在m与n两种隐性致死基因,且m与n均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ZMnW、ZmNW视为纯合子)。若能繁育出合适基因型的雄蚕和雌蚕作为亲本,可以使子代雌蚕在胚胎期死亡,省去人工筛选的麻烦,则选取基因型为_______的雄蚕和基因型为_______的雌蚕进行繁育,可达到目的。
2 . 某二倍体昆虫(XY型性别决定,且1号染色体为性染色体)的正常眼和星眼、长翅和短翅分别由等位基因B/b,D/d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现有一群星眼长翅雄虫和正常眼短翅雌虫杂交,F1的表型及比例为星眼长翅(♀):正常眼长翅(♀):星眼短翅(♂):正常眼短翅(♂)=3:1:3:1,不考虑致死和基因突变的发生。请回答下列问题:
(1)翅形的性状中,属于显性的是_________。基因D、d位于______染色体上,它们在结构上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 不同。
(2)亲代雄昆虫的基因型为_________,其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3)现F1种群中出现一只表型为星眼的三体雄昆虫(2号染色体有三条),减数分裂时2号染色体的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剩下的一条移向细胞另一极。欲测定眼形基因是否在2号染色体上,将该昆虫与多只正常眼雌昆虫(未发生染色体变异)杂交,请回答:
①三体雄昆虫的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_
②若后代星眼:正常眼=5:1,则该眼形基因_________(是/不是不一定)在2号染色体上;
③若后代星眼:正常眼=1:1,则该眼形基因_________(是/不是/不一定)在2号染色体上。
3 . 某种严格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有黄色、褐色、黑色三种,由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Dd)控制,如图为基因控制相关物质合成的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基因对该植物花色性状的控制方式是____
(2)若一个较大且较长时间存在的自然种群,各基因的基因频率都相等,则这个种群中黄花植株︰褐花植株︰黑花植株≈_____
(3)现有黑花、褐花、黄花植株若干,它们均为纯合子且包含全部基因型。现要探究基因A对基因B的表达是促进还是抑制?请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
2023-01-24更新 | 3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四川省乐山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4 . 气孔是由两个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主要分布在植物叶片表皮。研究者对气孔开闭的条件和机理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1)研究表明可见光会刺激豌豆叶片的气孔开放,在此过程中,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并进一步转化为苹果酸进入液泡。据此推测:光照介导细胞液渗透压升高,促进水分_________进细胞,促进气孔开度的增加。
(2)研究者分别用拟南芥淀粉酶基因BAM1和BAM2的突变体进行实验,通过显微拍照检测保卫细胞叶绿体中淀粉粒的总面积(总体积)以及气孔开度,结果见图1。
由图1结果可知,________(填“BAM1”或“BAM2”)基因控制的淀粉酶是保卫细胞中催化淀粉水解的主要酶,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
(3)研究者用野生型拟南芥和蓝光受体突变型为实验材料,照射蓝光后,检测保卫细胞淀粉粒面积,结果如图2所示。

进一步检测植物叶肉细胞淀粉含量,发现突变体低于野生型,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4)为进一步研究蓝光介导淀粉水解的信号通路,在正常光照下对植物进行了下列实验并得到相应结果:
①H+泵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在原有的光照信号下无法有效动员分解保卫细胞中的淀粉
②对野生型个体施用适宜浓度的H+泵化学激活剂Fc,淀粉粒消失加快,气孔开度更大
③对BAM1突变型施用适宜浓度的H+泵化学激活剂Fc,淀粉粒降解速度与突变型无差异
④对BAM1突变型保卫细胞显微注射苹果酸溶液无法激活淀粉酶但可以造成气孔开度增大
其中,支持“蓝光信号通过激活H+泵提高胞内pH进而增强淀粉酶BAM1的活性”这一观点的组别包括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5 . 在二倍体生物中,单体(2n-1)指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缺失一条的个体,三体(2n+1)指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多一条的个体,单体和三体都可以用于基因定位。某大豆突变株表现为黄叶(yy),为探究Y/y是否位于7号染色体上,用该突变株分别与单体(7号染色体缺失一条)、三体(7号染色体多一条)绿叶纯合植株杂交得F1,让F1自交得F2。已知单体和三体产生的配子均可育,而一对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的个体致死。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突变株与单体杂交的F1即可进行基因定位,而与三体杂交的F1则不能
B.若突变株与单体杂交的F2黄叶∶绿叶=3:4,则Y/y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
C.若突变株与三体杂交的F2黄叶:绿叶=5:31,则Y/y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
D.若Y/y基因不位于7号染色体,则突变株与单体或三体杂交的F2全为黄叶:绿叶=1:3
2021-11-18更新 | 3074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3届四川省南江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训练十二理综生物试题
6 . 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刚毛(B)对截毛(b)为显性.为探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如下实验。

亲本组合

表现型

表型及比例

实验一

长翅刚毛(♀)×残翅截毛(♂)

长翅刚毛

长翅刚毛

长翅刚毛

长翅截毛

残翅刚毛

残翅刚毛

残翅截毛

6:

3:

3:

2:

1:

1

实验二

长翅刚毛(♂)×残翅截毛(♀)

长翅刚毛

长翅刚毛

长翅刚毛

长翅截毛

残翅刚毛

残翅刚毛

残翅截毛

6:

3:

3:

2:

1:

1

(1)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断出等位基因A、a位于______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b可能位于______染色体上。
(2)用某基因的雄果蝇与任何雌果蝇杂交,后代中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刚毛。在实验一和实验二的中,符合上述条件的雄果蝇在各自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__
(3)另用野生型灰体果蝇培育成两个果蝇突变品系。两个品系都是由于常染色体上基因隐性突变所致,产生相似的体色表现型—黑体。它们控制体色性状的基因组成可能是:①两品系分别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和基因所致,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②一个品系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基因所致,另一品系是由于E基因突变成e基因所致,只要有一对隐性纯合即为黑体,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或图丙所示,为探究这两个品系的基因组成,请完成实验设计及结果预测。(注:不考虑交叉互换)

Ⅰ.用______为亲本进行杂交,如果表现型为_____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否则,再用个体相互交配,获得
Ⅱ.如果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所示;
Ⅲ.如果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丙所示。
7 . 地球上的许多生物都具有节律行为,果蝇的羽化(由蛹变为蝇)时间表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野生型果蝇羽化节律周期为24h。为研究果蝇羽化周期的遗传规律,研究人员通过人工诱导获得S、L、O三个突变品系,其羽化周期分别为19h、29h和无节律。实验发现S、L、O三种突变体与野生型果蝇杂交,子代均为野生型果蝇。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交叉互换和染色体变异):
(1)已知下表中的突变体果蝇均只有一个性状是突变性状,其它性状及基因型均与纯合野生型果蝇相同。若将S、L、O的雄性个体与突变体P杂交,通过观察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S、L、O的突变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变体

S(♂)

L(♂)

O(♂)

P(♀)

突变性状

羽化周期为19h

羽化周期为29h

羽化周期无节律

小翅(隐性)

所在染色体

常染色体

(2)若S、L、O这三种突变体的突变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请利用这三种突变品系果蝇(雌雄个体均有)设计实验方案,确定这三个突变基因是否由同一基因突变而来(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某昆虫体色的黄色对黑色为显性,翅形的长翅对残翅为显性,两种性状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两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长翅∶黄色残翅∶黑色长翅∶黑色残翅=2∶3∶3∶1,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昆虫种群中存在控制黄色和长翅的基因纯合致死现象
B.F1产生的具有受精能力的雌、雄配子的种类不同
C.F2个体存在5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
D.F2黄色长翅个体与黑色残翅个体杂交后代有3种表现型,比例为1∶1∶1
2021-01-25更新 | 3938次组卷 | 26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9 . 某昆虫的有眼与无眼、正常翅与裂翅分别由基因D/d、F/f控制(其中只有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某种基因型个体存在胚胎致死现象(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为研究其遗传机制,选取对有眼裂翅雌雄果蝇交配,得到的F1表现型及数量见下表:

有眼裂翅

有眼正常翅

无眼裂翅

无眼正常翅

雌性个体(只)

181

0

62

0

雄性个体(只)

89

92

31

0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两对等位基因中,位于X染色体上的是__________基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表明,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个体胚胎致死。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F1中的有眼裂翅雄性个体产生配子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若将F1有眼个体混合培养,让它们随机交配,则后代成活个体中,有眼正常翅雌性个体的概率为__________,所得雄性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各种纯合品系昆虫,请你利用这些纯系昆虫品种进行实验,验证上述胚胎致死个体的基因型是否成立。(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论即可)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 已知番茄果实的果皮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果肉颜色由另外的基因控制。选取果皮透明、果肉浅绿色的亲本P1和果皮黄色果肉红色的亲本P2两种纯系品种进行杂交实验,F1均为黄果皮红果肉,F1自交,F2中果皮黄色:透明=3:1,果肉红色:浅黄色:浅绿色=12:3:1。请回答下列问题:
(1)番茄的果肉颜色由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F2中能稳定遗传的果肉为浅黄色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只考虑果肉颜色性状)。F1与亲本P1杂交,子代中果肉颜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
(2)为探究控制果皮颜色和果肉颜色的基因所在染色体的关系,某小组有两种假设:
假设一:控制果肉颜色的基因中有一对与控制果皮颜色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假设二:控制果肉颜色的基因与控制果皮颜色的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
为探究两种假设哪种正确,该小组对F2果实进行综合计数统计(不考虑交叉互换):
①若F2果实中出现__________种表现型,则说明假设一正确;
②若F2果实中出现__________种表现型,则说明假设二正确;此时,F2中黄果皮浅黄果肉:透明果皮红果肉=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