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288 道试题
1 . 某种鼠的毛色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都是完全显性且具有相互作用,不考虑染色体片段交换和致死等其它特殊遗传现象。现将两种基因型不同的灰毛鼠相互交配;F1代全为黑毛鼠,若让F1中的黑毛鼠相互交配,F2代中,鼠的毛色比例可能是(  )
A.黑:灰:白=9:3:4B.黑:灰=3:1
C.黑:灰=13:3D.黑:灰=1:1
2 . 已知经诱变处理得到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细菌)的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TA98),在一些致癌物质的诱导下可发生回复突变(经过第二次突变恢复为原来的基因)。埃姆斯实验可快速地鉴别化学品、食品添加剂的致癌性,该实验的设计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鼠伤寒沙门氏菌类型

野生型

TA98

TA98回复突变型

TA98+待测物质

基本培养基

+

-

+

完全培养基

+

+

+

+

注:“+”代表可以生长,“-”代表不能生长。
(1)相比于完全培养基,表中的基本培养基在物质组成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在培养基的制作过程中,培养皿和培养基常采用的灭菌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配制表中培养基时应将pH调至______,且调节pH的操作应在培养基灭菌______(填“前”或“后”)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表中“?”处为______,则说明待测物质可能具有致癌性。若想检测回复突变菌株的数量,则可采取______法将TA98接种于含待测物质的基本培养基上。经培养后,培养基上的菌落数越多,说明致癌物__________________
3 . 人血清蛋白具有较高的医用价值,科学家利用转基因和胚胎工程等技术,获得可产人血清蛋白的奶牛,过程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目的基因,其中箭头处为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且3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各不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将人血清蛋白基因导入奶牛体细胞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受体细胞,则一般采用______技术。
(2)通常用幼龄动物组织或早期胚胎进行动物细胞培养,原因是______。动物细胞体外培养一般分为____________两个阶段。为使核移植的胚胎或动物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有重要价值的动物体,在体细胞的细胞核植入受体卵母细胞前,必须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乙可知,切割目的基因时,最适合加入的限制酶是______,但该过程的不足之处在于______(答出1点),从而使部分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不成功。
4 . 皂荚是一种多功能生态经济树种,开发前景较高。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合理施氮能明显促进植物的生长,但过量施氮可能会对细胞结构产生不利影响。为探究氮素的最佳施用量,研究人员以2年生皂荚嫁接苗为实验材料,设置1个未施氮肥的对照组(CK)与5个施氮处理的实验组,施氮量分别为30g/株(N1)、60g/株(N2)、90g/株(N3)、120g/株(N4)和150g/株(N5),每组处理6株,重复3次。相关实验结果和数据(平均值)如图、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不同施氮处理对皂荚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处理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气孔导度/(mmol·m2-·s-1

蒸腾速率/(mol·m-2·s-1

胞间CO2浓度/(μmol·mol-1

CK

10.21

0.13

2.43

306.27

N1

14.55

0.16

2.50

262.65

N2

17.14

0.23

3.42

246.92

N3

16.82

0.20

3.05

253.21

N4

13.68

0.20

2.96

287.43

N5

9.94

0.11

2.34

252.64


(1)在该实验的变量中,光照强度属于______。若保持各组实验的光照强度一致,是否就能保证其对实验结果不产生影响?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
(2)本实验中,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皂荚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结合题意,这说明__________
(3)据图、表分析,与N4处理组相比,N5处理组的胞间CO2浓度降低,主要是由气孔导度引起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5 .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等)易引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作为体内唯一能降血糖的激素,其分泌及作用机理分别如图1、2所示。统计发现,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会出现“黎明现象”(黎明时血糖异常升高的现象),这成为糖尿病治疗的难点。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细胞为___细胞。图2中的“?”处应为___
(2)请由图1分析得出胰岛素的分泌机理:葡萄糖进入细胞后,在转化成丙酮酸的过程中产生了ATP,___
(3)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即使按时注射胰岛素,其血糖水平也偏高,推测其原因最可能是___。研究发现,“黎明现象”的发生与多种激素的昼夜节律有关,为探究其具体发生机制,研究人员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有“黎明现象”(DP+)组和无“黎明现象”(DP-)组,测定体内3种相关激素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判断,“黎明现象”最可能与___(填图中激素名称)节律性分泌异常有关。人体昼夜节律由下丘脑SCN区细胞中的REV-ERB基因控制,为证明“黎明现象”与人昼夜节律紊乱相关,研究人员通过测定、比较___的量来收集证据。

6 . 腓骨肌萎缩症(由基因A、a控制)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疾病,苯丙酮尿症是由PH基因异常引起的一种遗传病。腓骨肌萎缩症和苯丙酮尿症的遗传系谱图分别如图甲、图乙所示。图丙表示人群中染色体上PH基因两侧限制酶MspⅠ酶切位点分布的两种形式,图丁是乙家庭部分成员某细胞中PH基因两侧经限制酶MspⅠ酶切之后的电泳图。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突变、交叉互换、致死以及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1)苯丙酮尿症的遗传方式是______
(2)Ⅰ-4个体19kb的DNA片段上含有的苯丙酮尿症的相关基因是______(填“正常”或“异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图乙家庭的Ⅱ-6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是______
(3)根据图甲______(填“能”或“不能”)判定题中涉及两病的相关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Ⅱ-2和Ⅱ-3再生一个孩子,其为正常女孩的概率为______
7 . 某湖泊为城市景观湖,根据其地理分布可将其分为东湖和西湖,湖中的浮游生物,尤其是浮游甲壳动物种类丰富。浮游甲壳动物摄食藻类,而藻类和浮游甲壳动物又是鲢鱼、鳙鱼等鱼类的重要食物。东湖区处于该市的经济开发区,湖周围工业和居民区密集分布,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会排入湖中。回答下列问题:
(1)由藻类、浮游甲壳动物和鲢鱼等鱼类构成的食物网中,鲢鱼占据第___营养级。流经该东湖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
(2)东湖区和西湖区湖水中的N、P含量(TN、TP)及浮游甲壳动物密度的调查结果如表所示,东湖区的浮游甲壳动物的种类比西湖区的多的原因最可能是___
区域TN/(mg·L-1TP/(mg·L-1浮游甲壳动物密度/(md·L-1
东湖区2.80.978
西湖区2.20.444
(3)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导致东湖区湖水富营养化逐渐严重,最终导致藻类大爆发,但浮游甲壳动物的数量并没有随之增长,反而有大量浮游甲壳动物死亡,原因最可能是___
(4)针对藻类过度繁殖的治理,请提出2条可行性措施:___
8 . 某野生型松鼠的体色是褐色,褐色源于黄色素(由M基因控制)和黑色素(由N基因控制)的叠加。现有一白色纯合品系A,该品系黄色素和黑色素的合成均受抑制。研究人员让品系A与纯合野生型松鼠进行杂交,所得F1的体色均为褐色。研究人员利用F1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让F1雌松鼠与品系A的雄松鼠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褐色∶白色=1∶1。
实验二:让F1雄松鼠与品系A的雌松鼠杂交,后代有4种表型,分别为褐色(占45%)、黄色(占5%)、黑色(占5%)和白色(占45%)。
不考虑致死、突变及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根据以上实验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仅由实验一不能判断控制松鼠体色的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控制体色色素合成的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品系A的基因型为mmnn
C.F1雄松鼠的减数分裂过程中,体色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了互换
D.若让F1雌、雄松鼠相互交配,则后代各表型的比例可能为29∶1∶1∶9
9 . 在植物细胞中参与淀粉水解的酶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耐高温不耐酸,能以随机的方式从淀粉分子内部将其水解。β-淀粉酶不耐高温,但在pH=3.3时仍有部分活性,它能使淀粉从末端以两个单糖为单位进行水解。在淀粉、Ca2+等处理方式的影响下,β-淀粉酶在50℃条件下经不同时间保存后的活性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淀粉酶在理化性质上的差异只与组成其的氨基酸的种类或排列顺序相关
B.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产物是麦芽糖,β-淀粉酶的活性随pH升高逐渐增强
C.比较可知,30 mmol·L-1Ca2+处理方式最有利于较长时间维持β-淀粉酶的活性
D.在前50min,2%淀粉的处理方式使β-淀粉酶的活性先增强后减弱
10 . 某林场工作人员在野外通过红外相机拍摄到野生大熊猫影像,该工作人员猜测其为被放归的大熊猫。大熊猫粪便中常含自身DNA,通过采集、提取DNA做进一步检测后,该猜测得到了证实。野化放归是复壮和重建大熊猫野生种群的重要手段,对保护大熊猫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须彻底去除粪便中微生物的DNA后再检测,以免干扰实验结果
B.建立自然保护区,给予其更宽广的生存空间,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C.通过改善栖息环境来提高K值可使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J”型
D.放归野外可改善物种多样性、降低灭绝风险以实现野生大熊猫种群复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