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01 道试题
1 . 绿原酸、类黄酮物质属于烟草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抗衰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功效。烟草酰基转移酶(NtHCT)是一种在烟草次生代谢中进行酰基化修饰的蛋白。为研究NtHCT是否参与烟草绿原酸和类黄酮物质的合成,有人构建了pCXSN-NtHCT超量表达载体,并将其导入到野生型烟草中,获得NtHCT稳定高表达的转基因烟草。
(1)提取烟草叶片细胞中总RNA,以其为模板在______酶的作用下得到总cDNA,可以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从总cDNA中专一性的扩增出NtHCT基因的cDNA,原因是_______
(2)扩增NtHCT基因时,需在上、下游引物中分别加入限制酶_______的识别序列,以便与图所示质粒pCXSN构建正确连接的超量表达载体。将该载体转入农杆菌中,通过_______法使NtHCT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进而获得转NtHCT基因的烟草。从功能上分析,图中的卡那霉素基因将作为______,用于NtHCT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3)待烟草长至8叶期时,检测转NtHCT基因烟草(1~5号)和野生型烟草(SS)叶片中的绿原酸和类黄酮物质(芦丁和山柰酚芸香苷)含量的检测结果如下表。

样品编号

绿原酸(μg/g)

芦丁(μg/g)

山柰酚芸香苷(μg/g)

SS

283.2

12.6

11.7

1

1791.5

524.6

159.2

2

1574.4

242.7

138.7

3

1485.5

331.8

93.2

4

770.8

435.9

119

5

767.9

214.4

115

由表可知,NtHCT能够促进烟草的绿原酸和类黄酮物质的合成,依据是______
(4)研究人员对NtHCT的催化中心结构进行分析,推测将第105位的甘氨酸替换为组氨酸,可以大幅提高其催化效率。请完善下列利用蛋白质工程对NtHCT进行改造的基本思路:
提高NtHCT的催化活性→推测将第105位的丙氨酸替换为组氨酸→______→获得NtHCT→______
昨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2 . 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青蒿素方面的研究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菊科植物青蒿中所含的青蒿素是目前治疗疟疾的新型特效药。研究者做了相关的实验研究如下。
【实验一】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
【实验结果】相关实验数据如表1和表2所示。

【实验二】生物工程合成青蒿素
为避免青蒿被过度采集,研究者采用生物工程的方法生产青蒿素。但直接从愈伤组织和细胞培养提取青蒿素的效果很不理想,因而采取如下图中①~④所示实验流程合成青蒿素。其中发根农杆菌具有Ri质粒,可促进青蒿愈伤组织生根。

(1)提取青蒿素应选取的最佳青蒿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据表1和表2分析,实验一的实验目的不包括 ( )
A.不同生长期青蒿中的青蒿素含量
B.不同青蒿组织中的青蒿素含量
C.不同干燥方式对青蒿素提取的影响
D.不同日照时长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
(2)实验二图中青蒿组织培养通常用的培养基名称是______培养基。步骤③青蒿叶片组织加入抗生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实验二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未分化的青蒿组织中青蒿素含量高   B.该实验是从青蒿根中提取青蒿素
C.Ri质粒转化青蒿属于微生物基因工程   D.利用此生物工程方法可大量生产青蒿素
【实验三】植物激素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
萘乙酸 (NAA)是最常用来调控发根生长及代谢中间产物形成的一种激素。研究者假设NAA能促进青蒿愈伤组织发根,并能提高青蒿发根后产生青蒿素的含量。实验结果见表6。
表6: NAA对青蒿组织发根和产生青蒿素的影响
组别NAA浓度 (mg/L)发根生长比青蒿素含量 (mg/g)
A0.02534.4570.080
B0.05033.5000.166
C0.10029.4000.128
D0.25015.8130.000
E0.50013.0590.000
F0.7508.7060.000
G27.1011.480
(注:发根生长比指的是:收获时鲜重/接种量)
(4)实验三培养时影响青蒿素含量的可能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 (写出2种即可)。表6中①表示的数值是_______
(5)根据实验三结果,请画出发根生长比与NAA浓度的关系曲线图___________

(6)由实验三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26更新 | 70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5-2016学年新疆兵团华山中学高二下月考二生物试卷
3 . 果蝇的翅形有有翅(长翅、短翅) 和无翅,控制翅型的两对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现有甲、乙两组果蝇进行了杂交实验,其中乙组子一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到子二代,结果如下表:

杂交组别

亲本(P)

子一代(F1) ♀:♂=1:1

子二(F2)♀:♂=1:1

甲组

长翅

无翅

长翅:无翅

=1∶1

长翅:短翅:无翅

=1∶1∶2

-

-

乙组

短翅

无翅

全为长翅

全为短翅

长翅:短翅:无翅

=3∶3∶2

长翅:短翅:无翅=3∶3∶2

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翅形性状中,________(填有翅或无翅)是显性性状。
(2)果蝇的翅型基因中,控制________(填有无翅或长短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组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若让甲组F1的长翅果蝇随机交配,则F2雄果蝇中,长翅∶短翅∶无翅=________________
(4)选择甲组F1无翅雄果蝇与乙组F2的长翅雌果蝇杂交,其子代中长翅雌果蝇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
(5)欲通过一代杂交实验鉴定某短翅雌果蝇的基因型,可选择表现型为________的雄果蝇与其杂交,若后代雄果蝇的翅形均表现为__________,则该雌果蝇为纯合子。
2020-02-16更新 | 3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大麦品系Ⅰ的麦穗性状表现为二棱、曲芒;品系Ⅱ的麦穗性状表现为六棱、直芒。研究人员将品系Ⅰ和品系Ⅱ杂交,F1麦穗性状全为二棱、曲芒。F1自交,统计F2麦穗性状,结果如下表所示。对此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麦穗性状二棱曲芒六棱曲芒二棱直芒六棱直芒
统计结果54118117763
A.F2代表型为六棱曲芒的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
B.F1产生的雌、雄配子种类均为4种,比例均为1:1:1:1
C.F1产生配子的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了自由组合
D.控制麦穗性状为曲芒还是直芒的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5 . 为保障公共健康,需要定期对公共饮用水进行卫生检测。已知居于大肠中的各种细菌统称为大肠菌群,大肠菌群中的杆菌称为肠杆菌,大肠杆菌是肠杆菌中的一种。一般用大肠菌群作为水体受粪便污染的指示菌,饮用水的卫生标准是100mL 不得检出大肠菌群。若要确定饮用水是否合格,可采用膜过滤法检测饮用水中的大肠菌群,过程如下图所示:

(1)完成过滤后需将滤膜的_________(A面/B面)接触配制好的培养基。
(2)将完成过滤之后的滤膜紧贴在培养基上,这属于微生物培养中的_________操作。从物理状态角度分析,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培养基。为了检测该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对于该培养基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_________
(3)培养基在37℃下培养20~22小时后进行观察。若_________,则此水不符合饮用水标准。
(4)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无菌操作下将 10ml待测水样加入到90ml无菌水中,稀释后的100ml菌液通过滤膜法测得培养基上的大肠杆菌菌落数平均为31,则推测1升待测水样中的大肠杆菌数目为_________个。
(5)KONFIRM培养基可以检测肠杆菌中大肠杆菌的存在。KONFIRM中含有ONPG和MUG可作碳源,色氨酸可作为氮源。在检测大肠菌群时,检测指标如下表所示。

菌群

检测项目及原理

大肠菌群(有β-半乳糖苷酶)

ONPG检测:β-半乳糖苷酶水解无色的ONPG为黄色物质

肠杆菌群(降解色氨酸为吲哚)

吲哚检测:吲哚可与特定显影剂显为绿色

大肠杆菌(有β-葡糖醛酸酶)

MUG检测:β-葡糖醛酸酶降解MUG为具有荧光的物质

(注:出现上述颜色变化为阳性,未现上述颜色变化为阴性)
结合表中内容分析,若上述检测结果为         (选择字母代号填写),则可以确定待测菌为大肠杆菌。
A.ONPG检测和吲哚检测为阳性,MUG检测为阴性
B.吲哚检测为阳性,ONPG检测和MUG检测为阴性
C.ONPG检测、MUG检测、吲哚检测均为阴性
D.ONPG检测、MUG检测、吲哚检测均为阳性
6 . 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研究小组调查了该湖泊中某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种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1且<2,其他以此类推;该鱼在3十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十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鱼群的年龄结构大体为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一段时间内,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
(2)如果要调查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记重捕法。该方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__(填特点)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自然湖泊中,该鱼种群的__________特征直接决定其种群密度,影响该鱼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有__________(答出2项即可)。
7 . 回答下列果蝇眼色的遗传问题。
(1)有人从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一只朱砂眼雄蝇,用该果蝇与一只红眼雌蝇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基因用B、b 表示):
实验一亲本F1F2
红眼(♀)×朱砂眼(♂ )全红眼全红眼红眼:朱砂眼=1:1






①B、b 基因位于_____ 染色体上,朱砂眼对红眼为_____性。
②让F2 代红眼雌蝇与朱砂眼雄蝇随机交配,所得F3代中,雌蝇有_____ 种基因型,雄蝇中朱砂眼果蝇所占比例为_____
(2)在实验一F3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白眼雌蝇。研究发现,白眼的出现与常染色体上的基用E 、e 有关。将该白眼雌蝇与一只野生型红眼雄蝇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实验二亲本F’1F’2
雌、雄均表现为
白眼(♀)×红眼(♂ )全红眼全朱砂眼红眼 ︰朱砂眼 ︰白眼=4 ︰3 ︰1
实验二中亲本白眼雌蝇的基因型为_____ ;F’ 2 代杂合雌蝇共有_____种基因型,这些杂合雌蝇中红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_____
(3)果蝇出现白眼是基因突变导致的,该基因突变前的部分序列(含起始密码信息) 如下图所示。
(注:起始密码子为AUG,终止密码子为UAA,UAG 或UGA )

上图所示的基因片段在转录时,以_____链为模板合成mRNA ;若“↑”所指碱基对缺失,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链含_____个氨基酸。
2019-01-30更新 | 1756次组卷 | 12卷引用:2013-2014学年黑龙江牡丹江一中高二上期期末考试生物卷
8 . 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参与氧的运输,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细胞膜具有不同类型的磷脂(SM、PC、PE、PS和PI),PC与PE在细胞膜内外侧含量占比有较大差异。与PC相比,PE极性头部空间占位较小,二者在磷脂双分子层的不等比分布可影响脂双层的曲度。下表为人体红细胞膜中几种磷脂分布的百分比,据表分析,糖脂应分布在细胞膜的__________(填“X”或“Y”)侧,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有关。磷脂的不均匀分布还与__________的分布有关。

SM

PC

PE

PS

PI

细胞膜X侧的含量(%)

21

18

5

3

3

细胞膜Y侧的含量(%)

3

7

22

14

4

(2)红细胞的细胞膜和胰岛B细胞的细胞膜、细胞器膜、__________都参与生物膜系统的组成。为研究胰岛B细胞内各种组成成分和功能,需将细胞器分离,分离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3)在胰岛素的合成和加工过程中,核糖体的位置变化是__________,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的膜面积大小变化分别为__________
9 .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食用变质食物,细菌污染的食物都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生物兴趣小组对某网红美食中的细菌数进行调查,如图是食物样品中细菌培养的简化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培养基时需添加水、无机盐、______等营养物质,配制好的培养基要用___法灭菌。该灭菌方法需要在100千帕,121℃条件下灭菌15~30min。
(2)本实验所用的接种方法为___法,出现图B所示现象的原因是___。纯化培养时将单个微生物分散在固体培养基上,除上述方法外还有___法,这两种方法均可获得单菌落。
(3)运用本实验方法计数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偏___,原因是___
(4)生物兴趣小组统计得到不同稀释倍数下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如下表所示,表中稀释倍数为___时适合计数,该稀释倍数下统计得到的数值计算得到的原培养液每毫升含有的细菌数是___个。根据以上数据给出的食用建议是___
培养基不同稀释度平均菌落数/个
101102103
17659820
27608546
38909326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安市蓝园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10 . 经济植物矮化突变体具有抗倒伏、适合密植等特点。下表是陆地棉矮化突变体与正常植株光合特性差异的比较。回答下列问题:

时期

材料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气孔导度/(mmol·m-2·s-1

胞间CO2浓度/(μmol·mol-1

现蕾前

突变体

26.36

0.77

306.76

正常植株

26.74

0.85

314.58

现蕾后

突变体

22.61

0.65

249.30

正常植株

25.75

1.01

261.89

(1)叶绿素主要吸收_____光。若欲比较突变体和正常植株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多少,可将提取的色素用层析液分离,分离的原理是_____,分离后观察滤纸条上第_____条色素带(从下往上计数)的宽窄并进行分析。
(2)根据光合作用的过程和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影响胞间CO2浓度的因素有_____(答出2点即可)等方面。据表分析,与正常植株相比,现蕾后,矮化突变体净光合速率下降,原因可能是_____
(3)据表推测,突变体矮化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在_____(填“现蕾前”或“现蕾后”),理由是_____
(4)矮化棉花由于适宜机械化生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其光合能力较正常植株弱,不利于光合产物积累,所以在生产中可以采取_____(答出1点即可)措施增加其单位面积的光合产物积累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