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27 道试题
1 . 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错误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基因缺失甚至癌变。染色体和纺锤丝之间通过动粒相连。未准确连接的动粒将会激活纺锤体组装检查点(SAC),活化的SAC可以抑制cyclingBl(一种周期蛋白)的降解,阻止cohesin(将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拴在一起的蛋白质复合体)的切割,保证染色体有更多的时间实现正确连接。染色体均被正确连接后,APC被激活,能促进细胞进入后期并进一步完成有丝分裂。SAC相关作用机制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干细胞连续分裂过程中,SAC会不断地与着丝粒结合并脱离
B.可推测cyclingBl在有丝分裂中的作用是减慢细胞分裂的进程
C.APC的激活过程中,涉及了一系列基因的程序性表达
D.因为蛙的红细胞中没有染色质,所以其无丝分裂不需要SAC
2 .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酵母菌而生产的人胰岛素,为千千万万的糖尿病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胰岛素由A链和B链两条肽链组成。酵母菌生产人胰岛素的过程如图所示。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1.筛选获得能表达胰岛素基因的酵母菌后,需进行扩大培养,该过程需对酵母菌进行计数,使其达到一定数量后放入发酵罐中发酵。关于酵母菌的扩增、计数和发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菌种放入摇瓶进行振荡培养,有利于酵母菌充分获得营养物质和O2
B.酵母菌计数可采用划线分离法,也可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
C.发酵时应确保发酵罐中无氧状态,使酵母菌进行厌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D.酵母菌在不同发酵阶段要求的环境条件不同,但发酵产物相同
2.发酵后,需要从酵母菌培养物中分离纯化胰岛素。某同学对纯化得到的3种蛋白质进行凝胶电泳,结果如图所示(“+”、“-”分别代表电泳槽的阳极和阴极)。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乙的2倍,且甲、乙均由一条肽链组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凝胶的孔隙大小分布有最大极限和最小极限
B.电泳缓冲液可维持合适的pH,并使溶液具有一定的导电性
C.甲、乙、丙在进行电泳时,迁移的方向是从下至上
D.甲、乙、丙三种蛋白质中,丙最可能是胰岛素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题:
材料一   1962年下村修在普林斯顿大学做研究的时候从某种发光水母中分离出绿色荧光蛋白(GFP),GFP在蓝光或紫外光的激发下会发出绿色荧光。
材料二   1992年科学家克隆出了GFP基因,随后马丁·沙尔菲成功地让GFP基因在大肠杆菌和线虫中表达。之后,会发光的鼠、猪、猫、兔、蝌蚪、鱼也相继问世。下图是转基因绿色荧光鼠的培育过程。

材料三   钱永健通过改造GFP基因,相继制造出了蓝色荧光蛋白(BFP)和黄色荧光蛋白(YFP)。
(1)若将GFP基因与目的基因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融合基因,再将该融合基因转入真核生物细胞内,表达出的蛋白质可被激发出绿色荧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构建的“融合基因”无需与其它DNA片段相连,可直接导入受体细胞
B.基因表达载体的制备需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C.导入受体细胞内的“融合基因”可视为一个独立的遗传单位
D.利用该技术可以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分布
(2)下列关于转基因绿色荧光鼠培育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表达载体应具有复制能力和表达能力
B.受体细胞应具有良好的全能性表达能力
C.早期胚胎培养的培养液由于含有高温下易失活的有机成分,无需灭菌
D.代孕母鼠身体各系统的发育状况应健康,必要时还需对其作同期发情处理
(3)钱永健制造出蓝色荧光蛋白(BFP)、黄色荧光蛋白(YFP),这种技术称蛋白质工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能定向改造蛋白质分子结构,使之符合人类需要
B.由于其操作对象是蛋白质,因此无需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C.实质是通过改变氨基酸的空间结构从而改造蛋白质的功能
D.核心操作是对DNA上的基因进行增添、替换、删除
4 . 一项新的研究揭示,植物进化在长时间的渐变过程中夹杂着短暂的大规模创新,即植物的基本物种也是在进化史早期的一次大爆发式突变中进化而来的。为了验证这一理论,科学家团队分析了248组植物的异同,发现植物结构组成的变化与整个细胞基因组加倍有关。这种加倍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组复制过程中出现了错误,产生了基因的重复拷贝。结合材料与进化理论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研究说明植物进化是物种长期稳定与迅速形成新物种交替出现的过程
B.植物进化过程中基因的重复拷贝虽未导致植物形态、结构、功能的改变,但为植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C.上述研究为共同由来学说提供了比较解剖学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
D.陆生植物比海洋植物进化地位上高等,适应能力更强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题。
仙居杨梅除直接食用,还可用于酿酒。智慧的劳动人民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利用发酵罐(如图),大规模生产杨梅酒,使仙居杨梅的价值翻了一番。发酵型杨梅酒的工艺流程依次包括挑选杨梅、清洗、打浆、糖酸调整、加入酵母菌、倒罐、发酵、除酸、过滤、澄清、杀菌、陈酿、成品等。
   
1.发酵工程主要利用的是哪类生物的细胞(       
A.细菌B.真菌C.病毒D.微生物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2为杨梅酒出口,通过检测流出发酵液糖的浓度,决定何时终止发酵
B.图中3为叶轮,可以加快酵母菌的繁殖
C.采用真空发酵技术不能提高酒精发酵速率
D.夏季高温会促进发酵菌种的繁殖,大量获得发酵产物
3.某同学采用塑料瓶等自制简易杨梅醋发酵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采用果酒为原料
B.保持通气,在发酵液表面会形成菌膜
C.发酵过程中,醋酸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产物的形成都与pH有关
D.吸取发酵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菌落
6 . 保卫细胞吸水膨胀导致气孔打开,相关生理机制如图所示。实验表明,照射蓝光能促进气孔打开,推测蓝光能激活H+-ATPase,现将含有保卫细胞的一定pH的溶液分成两组,甲组直接照射蓝光,乙组先加入H+-ATPase抑制剂,再照射蓝光,检测两组溶液的pH变化情况。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由图可知,可溶性糖、K+、Cl-、苹果酸等进入细胞液,发生渗透吸水,导致气孔打开
B.细胞在吸收K+时,常伴随Cl-的吸收,以保持电中性,K+和Cl-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C.若甲组溶液pH明显降低,乙组溶液pH几乎不变,说明该推测正确
D.PEP羧化酶的合成、加工和转运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共同参与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细胞大规模培养是目前生产紫杉醇途径之一,获得更高产的细胞系,可降低生产成本,加速产业化进程。科研人员通过同步化培养和秋水仙素诱导处理,建立红豆杉四倍体细胞系。研究人员使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不同时间后获得的红豆杉四倍体细胞,并进行继代培养,检测各次继代培养过程中紫杉醇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1.下列关于秋水仙素诱导处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在高倍镜下比较二倍体和四倍体红豆杉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组数,鉴定倍增情况
B.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纺锤体形成,不影响着丝粒的分裂
C.秋水仙素处理的浓度和作用时间都会影响染色体加倍效果
D.未经同步化处理的细胞直接使用秋水仙素诱导,会导致细胞的染色体增加倍性不一致
2.下列关于四倍体红豆杉细胞继代培养过程中紫杉醇含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紫杉醇产量的因素,包括紫杉醇外植体材料的选择、培养方式和条件的优化等
B.从培养体系中分离紫杉醇可选用过滤、离心等方法
C.继代培养过程紫杉醇含量均逐渐减少,由此推测培养细胞已转化为二倍体
D.四倍体细胞的获得,也可通过仙台病毒处理红豆杉愈伤组织获得
8 . 古代诗人徐霞客曾感慨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在19亿年前,包括黄山在内的整个皖南处于大洋环境之中,现如今莲花峰、光明顶和天都峰并称为黄山三大主峰,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莲花峰顶不同植物高低错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B.黄山中含有森林生物群落,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食物
C.莲花峰与天都峰的物种丰富度不同,故属于不同群落
D.黄山上的植物会因季节不同而导致群落外貌发生变化
9 . 植物能为昆虫提供花蜜,昆虫能帮助植物完成传粉。研究发现,随着传粉昆虫数量逐渐减少,一些开花植物的繁殖变得更加困难,它们正在向“自我受粉”的方向进化,从而导致花蜜减产,进而加剧这类传粉昆虫数量的减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传粉昆虫减少加速了植物向“自我受粉”方向进化
B.传粉昆虫与开花植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
C.传粉昆虫和开花植物数量变化存在反馈调节
D.传粉昆虫与开花植物间的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0 . 松毛虫主要啃食松类、柏类、杉类等树种的茎叶,可通过在树干涂抹除虫菊酯类药物或设置人工巢箱招引益鸟等方法进行防治。下图为能量流经松毛虫的示意图,A~F代表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为松毛虫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总能量是C+D
C.涂抹除虫菊酯类药物属于化学防治
D.招引益鸟等生物防治方法通常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