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5 道试题
1 . 支原体肺炎由支原体感染引起,如图是其侵入人体后发生的免疫反应(序号表示细胞,字母表示物质),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各种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它们与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共同构成免疫系统
B.⑤是细胞毒性T细胞,来源于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
C.细胞①②④⑤⑥均可特异性识别支原体的抗原
D.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阿奇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从而干扰蛋白质的合成,理论上这两种药物均可以治疗支原体肺炎
2 . 光呼吸是植物利用光能, 吸收 O2并释放 CO2的过程。研究者将四种酶基因(GLO、CAT、GCL、TSR)导入水稻叶绿体, 创造了一条新的光呼吸代谢支路(GCGT 支路),培育了一种全新的转基因植物,该转基因植物细胞内的相关代谢过程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由PGA 形成C5的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该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的NADH、ATP 参与
B.C5与O2结合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该过程需要有一定光照条件
C.光呼吸过程所利用的 C,一部分可重新进入卡尔文循环形成糖类等有机物
D.该转基因植物发生了基因突变,GCGT支路可以降低碳损失从而提高光合效率
3 . 图示是人体内免疫过程示意图,A~G表示不同细胞,①~⑨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主要通过过程对移植的器官发生排斥反应
B.若发生感染,HIV 进入人体后主要侵染图中的细胞C
C.细胞 E 特异性识别抗原后开始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
D.细胞 B 和细胞 C 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4 . B细胞的T细胞依赖性活化需要两种信号。如图是B细胞与辅助性T细胞(Th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细胞、B细胞相互激活过程中,B细胞可作为APC向辅助性T细胞呈递抗原
B.T细胞、B细胞相互激活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会为激活B细胞提供第一和第二信号
C.B细胞的激活除了两种信号外还需要Th细胞分泌出的细胞因子
D.通过Th细胞表面TCR和CD28与B细胞表面的相应分子分别结合,共同诱导产生Th细胞活化信号,使Th细胞增殖、分化
5 . DNA测序时,先将待测单链DNA模板、引物、有关酶、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N代表A、T、C、G,能提供能量并作为DNA复制的原料)均加入4个试管中,再分别加入一定量的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ddNTP(ddGTP、ddATP、ddCTP、ddTTP)。不同于dNTP的是,ddNTP的五碳糖的3位不含羟基。在DNA合成时ddNTP随机与dNTP竞争核苷酸链延长位点,并终止DNA的延伸,从而形成不同长度的一系列终止处带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DNA链。下图是DNA测序时得到含放射性标记的子代DNA的电泳图谱。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体系中的引物为单链,DNA聚合酶从引物的3'端连接脱氧核苷酸
B.ddNTP终止子链延伸,其原理可能是其五碳糖的3'位不含羟基,无法连接新的脱氧核苷酸
C.图中加入ddCTP的一组中,可以形成3种长度的子链
D.图中子代DNA的碱基序列是5'-GATCCGAAT-3'
6 . 突触后膜兴奋后产生EPSP电位,EPSP电位可以总和叠加。突触后膜第一次受到刺激(未达到阈值,阈下刺激)便已经产生EPSP电位。EPSP电位产生后迅速发生衰减,此时若受到第二个刺激,则这两个刺激就会发生叠加,以此类推,多个刺激产生的EPSP会进行总和叠加。叠加的电位一旦达到神经元的阈值(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就会爆发动作电位。图1为总和叠加的示意图,下图2为神经元A、B、C、D之间的联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单次刺激X,图1出现波形但是未引发动作电位的原因是:刺激强度低,突触后膜________________,导致示波器出现波形,但不能产生超过阈值的兴奋,不能引起动作电位。图1实验有时也会失败,即当先后多个刺激间隔时间稍长,连续刺激后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说明总和叠加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叠加的电位若超过阈值,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动作电位的幅度通常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增大。
(2)静息电位大小是影响细胞兴奋性强弱的因素之一。图2中,单次电刺激A,会使③处电位由-70mV变为-75mV,D神经细胞的兴奋性_____________(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3)研究表明,龙血素B会影响突触后电位的变化。为探究不同浓度龙血素B与突触后电位的关系,科研人员利用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完成以下实验:
①取体型相似,生理状态相同的蟾蜍18只,损毁脑和脊髓,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随机分为6组,每组3只,室温浸泡在任氏液中15min;
②给予坐骨神经5mV电刺激,通过微电极记录腓肠肌细胞膜的电位变化;
③分别用含5%、10%、15%、20%、25%龙血素B的任氏液处理1-5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5min,6组用任氏液处理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5min作为对照组。
____________
⑤比较每组___________
7 . 下列有关细胞正常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图能表示细胞分化的实质
B.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内的A、B、C、D、E等遗传信息没有改变
C.神经细胞和唾液腺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都相同
D.不同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有差异
8 . 研究人员对某地某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按体重划分)分性别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数量
B.该田鼠种群出生率可能大于死亡率
C.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接近1:1
D.成年雄鼠的生存能力强于成年雌鼠的
9 . 以坐骨神经-腓肠肌为材料,某研究小组欲研究生理溶液中K+浓度升高对蛙坐骨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影响和Na+浓度升高对其动作电位的影响。请完善以下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要求与说明:已知蛙坐骨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为-70mV,兴奋时动作电位达+30mV。测量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变化。K+、N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实验条件适宜)
回答下列问题:
(1)完善实验思路:
组1:将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生理溶液a中,测定其静息电位和刺激后的动作电位,并记录。
组2:__________
组3:将神经纤维分别置于Na+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d、e中,测定其刺激后的动作电位,并记录。对上述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2)预测实验结果:(以一个坐标柱形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___________
(3)分析与讨论
①简要解释组3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
②用放射性同位素24Na+注入静息的神经细胞内,不久在生理溶液中测量到放射性,24Na+的这种转运方式属于___________。用抑制酶活性的药物处理神经细胞,会使24Na+外流量___________
③刺激脊蛙的坐骨神经,除了在反射中枢测量到动作电位外,还观察到腓肠肌收缩,说明坐骨神经中含有
___________神经。
④刺激腓肠肌,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神经纤维上测得膜电位的变化。坐骨神经是由有许多神经纤维经结缔组织包裹而成,刺激神经某一点,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腓肠肌收缩的力度也相应增大,原因是____________
10 . 色盲有红色盲、绿色盲和蓝色盲,分别由LW、MW和SW基因突变引起。调查发现,红色盲和绿色盲不能由爷爷传给孙子。下图是三种色盲的遗传图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三种色盲的遗传方式均为隐性遗传
B.红色盲和绿色盲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
C.Ⅱ-5和Ⅱ-6生出色觉正常孩子的概率为3/8
D.Ⅲ-1与Ⅱ-2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