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5 道试题
1 . 为探究大气中CO2的浓度升高对不同植物的产量是否有影响,研究人员种植了玉米和荷麻两种植物,每种植物均分为三组,分别暴露于350,600或1000ppm不同浓度的CO2的空气中,光照、温度与水分条件完全相同且适宜。45天后,分别测量玉米和苘麻植物的干重(以克为单位),(每种植物均取八棵,烘干后,测叶、茎和根干重,取平均值)结果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350ppmCO2600ppmCO21,000ppmCO2
玉米植株的平均干重(g)918980
苘麻植株的平均干重(g)354854
(1)CO2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参与___阶段。据表中数据分析,___(玉米/茼麻)的CO2饱和点更高。
(2)在CO2浓度为350ppm(相当于大气中CO2浓度)时,两种植物干重差异很大,说明玉米在低浓度CO2时固定CO2的能力更强,推测可能的原因___
(3)该实验中,随着CO2浓度的增大,玉米和茼麻干重的变化趋势分别是___。玉米干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答出一条即可)。
(4)在大田中,苘麻是一种能入侵到玉米地的杂草,可以预测随大气中CO2浓度的逐渐增大,玉米的生长受抑制,原因是:___(答出2点)。
2 . 图1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两种致病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甲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5/81。用某种限制酶对图1中部分个体的甲病相关基因切割后电泳,甲病相关基因的酶切位点及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病致病基因一定位于常染色体
B.甲病致病基因是正常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所致
C.8号个体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
D.若9号为正常女性,与正常男性婚配,生育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5/81
3 . 荧光定量PCR是通过在PCR体系中添加荧光染料来记录PCR产物的累积情况,从而达到对PCR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的目的。CT值表示每个反应管内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荧光阈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通常情况下将已知浓度的DNA标准样品经过梯度稀释后分别取样进行荧光定量PCR,得到一系列的CT值,以梯度稀释后的浓度对数值作为横坐标,浓度所对应的CT值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即可得到一个标准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中需要添加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B.荧光定量PCR可以用于检测样品中待测病毒核酸的浓度
C.若两组样品中待测病毒核酸的浓度差了10倍,则两组CT值的差异在3与4之间
D.若标准样品的DNA出现降解,则利用所得的标准曲线分析,待测样品所测CT值偏低
4 . 疫苗是人类对抗传染病的有效武器,下图为接种某种新冠疫苗后人体获得较为持久免疫力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为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物质甲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组胺等
B.③细胞被活化一般需要抗原、辅助性T细胞及细胞因子的作用
C.新冠病毒减毒活疫苗注射人体后,只发生体液免疫,不发生细胞免疫
D.④细胞寿命长,有记忆性,⑤细胞寿命短,无记忆性
5 . 2023年9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科学家在人体60种不同的组织中发现了400多种已知的细胞类型,进一步研究发现,人体内较小细胞(如血细胞)与较大细胞(如肌肉细胞)的质量大致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类型细胞的结构、功能、遗传物质等方面发生了稳定性差异,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B.肌肉细胞的细胞周期是从上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C.人体内不同类型细胞的膜成分基本相似,细胞间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信息交流
D.人体不同类型细胞的质量大致相同,充分体现细胞学说提出的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的观点
6 .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NO3-必须还原为NH4+才能被利用,还原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亚硝酸盐活性强,对植物有较强的毒害作用。如图是绿叶中的硝酸盐还原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NADPH可用于还原暗反应产生的3-磷酸甘油酸
B.NiR数量和活性小于NR有利于缓解亚硝酸盐毒害作用
C.植物对NO3-的利用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及叶绿体
D.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可提高NO3-还原速率
7 . 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部分产物均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
B.发菜因含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
C.患细菌性痢疾时,用青霉素几乎无效,可能是因为致病菌质粒含抗性基因
D.噬菌体可在基因工程中做载体,将外源基因运送到动物细胞
8 . 蓝细菌水华会严重影响水域生态系统的安全,目前主要通过噬藻体或溶藻细菌(如SLW6)控制蓝细菌水华,噬藻体是一种通过直接侵染使蓝细菌裂解的病毒,少数溶藻细菌与蓝细菌直接接触破坏蓝细菌细胞壁裂解蓝细菌,大部分溶藻细菌通过向环境中释放蛋白质等活性物质间接裂解蓝细菌。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噬藻体与溶藻细菌最大的区别是噬藻体无细胞结构
B.噬藻体蛋白质的合成需要利用蓝细菌的tRNA
C.溶藻细菌中多个核糖体会相继结合到其mRNA上,同时进行多条多肽链的合成
D.单独培养蓝细菌并加入培养过SLW6的培养液就可以判断SLW6裂解蓝细菌的方式
9 . 土壤动物作为地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对细微环境变化敏感,下图1是马尾松林中土壤动物的部分食物关系图。科研人员对多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进行团状采伐,形成小型(100~225m2)林窗(砍伐后在林冠层形成的空隙)、中型林窗(625~900m2)和大型林窗(1225~1600m2),以未采伐的马尾松人工纯林为对照,测定了不同林窗中不同土层的土壤动物类群数,结果如下图2,请回答:

   

(1)马尾松不仅可以缓解木材供需矛盾,而且能够充分发挥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林区马尾松的生物量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保持相对稳定,即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波动,这个时间周期可以是________(“月”、“季度”、“年”)。
(2)林窗会影响森林群落的演替,促进林窗内草本和灌木的生长,林窗区域内的演替类型是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与开窗前相比,开窗后演替速度迅速加快的最主要的外界因素是______
(3)图1所包含的食物链均是______食物链,蜈蚣和地蛛的种间关系属于______,这两种生物的__________存在一部分重叠。
(4)不同土层土壤动物的种类有显著的差异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结构。图2的实验结果可以在不同类型林区用_______(工具)取出土样,再用______(工具)分离土壤动物,最后分类统计得到。
(5)从图2中可以得出合适大小的林窗可以增加该生态的_______多样性,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林窗面积过大,土壤动物类群数减少,从土壤动物的习性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10 . 已知甲、乙两种病独立遗传,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甲病为“卵子死亡”症,患者因卵子萎缩、退化而不育,已知Ⅰ1、Ⅱ4含甲病基因,I2、Ⅱ2不含甲病基因。如图是某家系关于甲病和乙病的系谱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B.Ⅱ3与含甲病基因的男子结婚,可以生出正常孩子
C.若与Ⅱ4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和乙病患者结婚生儿子均患乙病,则乙病为XY染色体同源区段隐性遗传病
D.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5与乙病患者结婚,生的孩子患病概率为1/3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