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119 道试题
1 . 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 pH 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其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基因型

A_ bb

A_ Bb

A_BB、aa _

表型

深紫色

淡紫色

白色


(1)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作亲本杂交,F₁ 全部是淡紫色植株,则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__
(2)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利用淡紫色红玉杏(AaBb)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让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红玉杏花的颜色和比例(不考虑互换)。
实验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则 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
(3)若A、a和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淡紫色红玉杏(AaBb)自交,F₁中白色红玉杏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其中纯种个体占_______
7日内更新 | 165次组卷 | 74卷引用: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巩固版)
2 . 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通常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在一个育种实验中,选取A、B两棵植株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实验一:将植株A的花粉传授到同一植株的雌花序上。
实验二:将植株B的花粉传授到同一植株的雌花序上。
实验三:将植株A的花粉传授到植株B的另一雌花序上。
上述三组实验,各雌花序发育成穗轴上的玉米粒的颜色数如下表所示:
实验黄色玉米粒白色玉米粒
587196
0823
412386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实验过程中,人工授粉前需要对雌花序进行______处理,其目的为_____
(2)在玉米粒颜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______色玉米粒。
(3)如果用G代表显性基因,g代表隐性基因,则植株A的基因型为____。实验一所得的黄色玉米粒的基因型是______
(4)写出实验三的遗传图解(要求写出基因型、表型及相应比例)_______
3 . 林窗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因素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研究小组对某林窗内不同阶段的物种组成进行了调查研究,部分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林窗形成后,林窗下的生态环境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据图推测,0~20年,林窗可能引起了____的增强,从而促进了林窗区灌木的生长,有利于灌木物种种类增加。森林中不同部位形成不同大小的林窗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群落的____结构。
(2)与小林窗相比,面积较大的林窗光照强、温度高、水分蒸发量大,会造成该区域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更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
(3)部分鸟兽在植物传粉和种子传播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与林内相比,对一些鸟兽来说,林窗相对缺少遮蔽物,会____(填“增大”或“减少”)被捕食的危险性,其活动范围会受到影响,这种变化____(填“会”或“不会”)影响林窗区域植物的基因库。
(4)林窗形成后,该区域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____,原因是____
4 . 下图是为了处理污水(含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而设计建造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下表是对该湿地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相应营养级中的生物,戊表示分解者。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KJ·m-2·a-1

体内贮存的能量KJ·m-2·a-1

XKJ·m-2·a-1

体内DDT含量ppm

145.9

62.8

83.1

0.066

1870.7

869.4

1001.3

0.0023

0.9

0.3

0.6

0.94

141.0

61.9

79.1

0.085

211.5

20.1

191.4

0.0002

(1)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表中X表示____;湿地生态系统中戊的作用是____。根据污水中成分含量的变化,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不同地段,分别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结构。
(2)表中不同营养级体内DDT含量的特点是____。当DDT浓度达到一定值时,会造成甲的雄性个体不育,这会直接影响该种群的____,从而影响种群密度。
(3)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内,挺水植物如香蒲、美人蕉等能够向水中分泌萜类化合物、类固醇等,抑制藻类的生长,也能开鲜艳的花,吸引昆虫,这一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____
5 . 生态学家对某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得到了图甲所示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该池塘生态系统除了图甲所示的成分外,还包括___。分析图甲中浮游动物的生态位是___
(2)鲈鱼体重增加1kg,则最多需要消耗___kg的浮游植物。太阳鱼的价格一般要低于鲈鱼价格,从图中的营养结构及能量流动情况分析,原因是___
(3)污水排放是破坏池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但轻微排放对该池塘生态系统影响甚微.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其基础是___
(4)图乙中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有两个变量:x和y,其中能衡量恢复力稳定性的是___一般情况下,该变量越大,说明恢复力稳定性越___(填“高”或“低”)。
6 . 研究生态位有助于人们认识群落中物种间及物种内的竞争关系,从而达到调节种群密度,使资源利用达到最优的目的。某树林中食性相似的部分鸟类在不同层次中的密度相对值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林冠层高于11.6m乔木层5.0~11.6m灌木层1.3~5.0m草本层1.0~1.3m地面
林鸽3333300
茶腹䴓3434100
蓝山雀150204196246
银喉长尾山雀122183136189
旋木雀327527170
煤山雀4510878200

(1)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_____,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等。为进一步研究表中某种鸟类的生态位,通常还需要研究它的_____(至少答两点)。
(2)树林不同高度分布着不同的植物,这属于群落的_____结构,这一分层现象为表中鸟类创造了多种多样的__________。群落的这种结构有利_____,同时减弱不同物种的种间竞争关系。
(3)由表可知,银喉长尾山雀和_____生态位最接近,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试分析若干年后,两个种群的变化趋势可能是_____
(4)综合分析,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
7 . 枣有“百果之王”的美称,成熟时枣出现裂果会影响枣的品质和产量。为研究枣裂果出现的原因,某兴趣小组测定了枣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果皮细胞的细胞壁结构物质含量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1)构成纤维素的基本单位是_____。据图推断,在成熟期,出现裂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
(2)有研究表明,在枣果实迅速增长期,Ca元素与果胶结合形成钙盐,能够增强细胞壁的弹性,使果皮有较强的抗裂能力,从而有效降低裂果率。该实例说明无机盐的作用是_____
(3)防素是生产上常用的叶面肥,主要成分为有机钙和无机钙,能有效降低裂果率。设计实验验证防素具有降低枣裂果率的作用,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和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
8 . 紫杉醇是红豆杉细胞中产生的一种高效抗癌物质,在植物体中含量极低。为取代从天然植株中提取紫杉醇的方式,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技术来获取,其过程为获取红豆杉外植体→消毒→诱导愈伤组织→细胞培养→提取紫杉醇。回答下列问题:
(1)获取的外植体首先要通过____过程培养出愈伤组织。下表为四种不同外植体在相同培养条件下诱导愈伤组织的实验结果,由表中结果可知诱导愈伤组织较适宜的两种外植体分别是____

外植体

愈伤组织体积

诱导率/%

不带叶茎段

很大

99.5

带叶茎段

很小

90

叶片

很小

20

成熟胚

较大

80

注:诱导率(%)=形成的愈伤组织数量/接种的外植体数量×100%。
(2)将愈伤组织接种到适宜培养液中进行细胞培养,细胞培养的过程____(填“体现”或“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理由是____。据如图分析2,4­-D对细胞生长和紫杉醇合成的作用分别是____,为获得最大紫杉醇总产量,最适合的2,4-­D浓度应为____(填“0.5”“1.0”或“2.0”)mg·L-1

注:生长速率=每天每升培养基中增加的细胞干重克数。
(3)与从天然植株中提取相比,利用上述技术生产紫杉醇的重要意义是____(答出两点即可)。
9 . 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将二氧化钛(TiO2)微颗粒带入水环境中。研究人员检测了TiO2微颗粒对单细胞绿藻杜氏藻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TiO2微颗粒会使杜氏藻相对生长量减少和细胞内的____含量下降,后者吸收的光能显著减少,导致由光能驱动的____(填物质)分解产生的氧气、ATP和____减少,阻碍C3还原成为____的过程。
(2)在杜氏藻细胞内,呼吸作用主要发生在________中,夜间吸收的O2其具体利用场所是____。实验中夜间相对O2吸收量减少说明TiO2微颗粒对杜氏藻的影响是____,从而影响该过程为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提供____(答出两种).使得杜氏藻相对生长量减少。
(3)结合以上信息,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植物的生命活动和生产能力,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
10 . 在塑料制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微塑料(直径小于5mm的含碳有机物)。它们以颗粒等形态释放到环境中,对陆地生态系统等带来不良影响,下图表示某地区部分微塑料的迁移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陆地生态系统主要以___________食物链为主。请写出图中有四个营养级的两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土壤微塑料进入植物的途径有根系吸收和_________________。微塑料进入生物群落后,微塑料对人类的影响比对其他生物更严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土壤中的部分微生物可降解微塑料,并会在其周围形成新的微生物群落。该群落与__________相互作用可形成 个微型生态系统(也称为塑料圈),塑料圈能量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塑料圈不能长期持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微塑料进入土壤后,土壤生态系统短期内未受到显著影响,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能力。
(4)请写出 条缓解微塑料污染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